張忠培[考古學家,北京故宮博物院原院長]

張忠培[考古學家,北京故宮博物院原院長]

張忠培(1934年—2017年7月5日),男,漢族,1934年生,祖籍湖南長沙,著名考古學家,吉林大學考古專業的創建者。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故宮研究院名譽院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2017年7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張忠培 張忠培

1934年生於長沙市。在長沙讀國小,畢業於長郡中學。建國初期,考入北京大學。

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留校任教。

1957—1961年初攻讀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副博士研究生。

1961年研究生畢業後,分配到吉林大學任教,歷任副教授、歷史系主任、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吉林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位委員會副主席。

1984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稱號。

1988年10月-1991年1月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東北師範大學名譽教授、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和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考古學科規劃組成員。

自1958年以來,先後在陝西、吉林、黑龍江、河南、山西、湖北及內蒙古等地主持大規模的考古研究工作,填補了考古學上的一些空白,開創了史前仰韶時期新石器時代的考古研究,在考古學文化譜系,私有制產生於母權制社會,母權制社會及其向父權制社會的過渡、演變與發展,中國文明的起源、形成及走向王國的道路以及考古學的理論與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自成體系的認識。

自80年代以來,應邀至美國、日本等國家和香港、台灣等地區參加學術會議、講學、主持講座和擔任客座教授。先後被吉林省政府和國務院定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主要論文

1. 《史家村墓地的研究》,考古學報,1981年第2期

2. 《元君廟仰韶墓地》,文物出版社,1983

3. 《母權制時期私有制問題的考察》,史前研究,1984年第1期

4. 《實事求是,推進史前史研究》,史前研究,1984

5. 答《元君廟仰韶墓地商榷》,中原文物,1985

6. 《黃河流域史前合葬墓反映的社會制度變遷》,華夏考古,1989

7. 《良渚文化的年代和其所處社會階段——五千年前中國進入文明的一個例證》,文物,1995

8. 《仰韶時代——史前社會的繁榮與向文明時代的轉變》,故宮博物院院刊, 1996

9. 《中國古代文明之形成論綱》考古與文物,1997

10. 《中國北方考古文集》,文物出版社,1999年

11. 《中國考古學:走近歷史真實之道》,科學出版社,1999

12. 《中國古代文明形成的考古學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2000

13. 《窺探凌家灘墓地》,文物,2000

14. 《河套地區先秦兩漢時期的生業、文化與環境》,中國文物報,2000-6-18

15. 考古學——連線中國西部古今之橋[J].北方文物,2001

16. 考古學與地下遺存保護的認識與實踐[N].中國文物報,2002-08-23(007)

17. 客省莊文化單把鬲的研究——兼談客省莊文化流向[J].北方文物,2002,(03):1-15.

18. 論內蒙古地區的考古學文化[J].內蒙古文物考古,2006,(02):31-35.

19. 中國大遺址保護的問題[J].考古,2008,(01):18-26.

20. 關於二里頭文化和夏代考古學遺存的幾點認識[J].中國歷史文物,2009,(01)

21. 龍脈相傳文明曙光[N].光明日報,2009-10-22(004)

22. 中國考古學的旗幟與永遠屹立著的豐碑[N].中國文物報,2009-10-30(Z06).

23. 重溫費孝通玉文化研究理念[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01-05(014)

24. 再談梁思永先生與中國考古學——“紀念梁思永先生髮掘昂昂溪遺址80周年暨昂昂溪文化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J].文物,2013,(07):38-44.

25. 我認識的環渤海考古——在中國考古學會第十五次年會上的講話[J].考古,2013,(09):99-104.

26. 渭河流域在中國文明形成與發展中的地位[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4,(11):6-12.

27. 夏王朝時期中國文化的探索[N].中國文物報,2014-12-12(004).

28. 考古學與文物保護——在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召開的學術報告會上的演講[J].故宮博物院院刊,2015,(03):6-21+159

29. 中國玉器與玉文化研究之道的思考[J].江漢考古,2016,(06):3-7.

人物逝世

2017年7月5日,中國著名考古學家、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研究院名譽院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忠培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