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慶

”但是張學慶認為,近期一些媒體在介紹綱要時,過多強調我國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特別是拔尖人才”。 我們的教育是全民教育,受教育者不可能都被培養成優秀拔尖人才,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各種層次的高素質勞動者。 教育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張學慶認為,教育目的應分為三個層次描述:一是優良的國民基礎教育;二是勞動就業教育;三是優秀尖端人才教育。

基本信息

人物檔案

姓名:張學慶

性別:男

民族:漢族

籍貫:河北定興

出生年月:1968年07月

畢業院校:石家莊通信測控技術研究所

所學專業:電子與信息系統專業

學歷:研究生

學位:碩士

現任職務:全國人大代表[2]

建言獻策

教育不能片面強調培育拔尖人才

最近教育部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徵求意見稿)》,有很多亮點,得到了廣大人民民眾和教育工作的普遍贊同。

《綱要》明確指出我國教育的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但是張學慶認為,近期一些媒體在介紹綱要時,過多強調我國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特別是拔尖人才”。

“誠然,培育優秀人才特別是拔尖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不能概括教育目的的全部。我們的教育是全民教育,受教育者不可能都被培養成優秀拔尖人才,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各種層次的高素質勞動者。”張學慶說。

教育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張學慶認為,教育目的應分為三個層次描述:一是優良的國民基礎教育;二是勞動就業教育;三是優秀尖端人才教育。與之相對應,建議將教育劃分為基礎教育(涵蓋國小教育和中學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個階段,並確定各階段的目的和教學內容。

國民基礎教育階段的目的是使全體人民(主要針對未成年人)都能受到社會主義公民所應具備的全面的基本知識教育,應包括自然科學、歷史、文化藝術、法律、體育等各個方面,提高全體國民整體素質。這一階段,教學的面要寬,以培養能力為主;課程設定多樣化,給受教育者較大的自主選擇權;以考評代替考試,不用百分制代以等級制(分為優、良、及格和不及格),以利於孩子們自由全面發展,為轉入職業教育或高等教育打好基礎。

職業教育階段的目的是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勞動後備軍,使受教育者具備就業所需的基本技能和適應能力。因此,教學應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最大限度地滿足各行各業發展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並能使受教育者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保證受教育者順利就業。

高等教育階段的目的是為各行各業培養高級骨幹人才和優秀拔尖人才。其受教育者的大部分應該是具備較好的基礎文化知識和初步實踐經驗的優秀者,這對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學水平和效果極為重要。因此,建議研究生特別是工科研究生招生向有工作經驗的人員傾斜。

分層次教育可以解決三大難題

談到明確各階段教育目的的益處,張學慶認為,通過進一步明確教育各階段的目的和目標,可以緩解長期困擾我國教育的幾大難題。

首先,可以大大減輕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有利於孩子們健康、自由、全面發展;其次,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民眾就業的需求;同時,還可以緩解高考壓力,通過政府引導按照社會經濟建設需要對受教育者多渠道分流,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多層次人才隊伍。[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