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雷舊居

張太雷舊居

江蘇省常州市南門清涼路子和里3號。張太雷(1899-1927),江蘇常州人。曾任中共“四大”中央委員,湖北省委書記,1927年任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同年12月11日領導廣州起義,12日在與國民黨軍作戰中英勇犧牲。舊居為兩進三開間木結構民居建築,1918-1925年張太雷一家在此居住。保存完整,1987年修復開放。有鄧小平書“張太雷同志故居”題詞。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張太雷舊居張太雷舊居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
江蘇省
張太雷舊居VI-937

舊居簡介

張太雷張太雷
張太雷故居,在常州市區清涼路子和里3號。星期一休息,其餘正常開放張太雷(1898-1927)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者。1915年中學未畢業就考入天津北洋大學,1918年回常州與陸靜華結婚,住子和里3號後進平房三間。經中共中央批准,將前、後兩進平房及東郊平屋共12間,按原貌修復,於1987年12月12日廣州起義暨張太雷英勇犧牲60周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修復後的太雷故居,分故居陳列和生平事跡展覽兩部分。大門口“張太雷同志故居”紅底金字橫匾系鄧小平手書。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張太雷故居為一座二進三開間木結構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築,迄今已有百餘年歷史,保存完好。張太雷1918年夏與陸靜華結婚時借居於此,共居住了七年時間,女兒西屏、西蕾和兒子一陽都出生在這裡,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復原陳列再現了張太雷及家人在此生活的場景。這座古樸而清雅的房子見證過一個偉大家庭的英勇與悲壯,也為中國革命貢獻了二位英烈(兒子一陽18歲時犧牲於上饒集中營)。故居前進門樓上方鑲嵌著由敬愛的鄧小平同志親筆書寫的“張太雷故居”金字匾額,天井中央矗立著張太雷同志的半身漢白玉雕像。

榮譽

1982年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修復對外開放,1994年後分別被命名為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和學校德育基地,2000年張太雷故居正式更名為張太雷紀念館,2003年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點。2005年中宣部公布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6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太雷舊居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務院正式公布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錄,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和其他6大類共1081處,我市的張太雷舊居和金壇三星村遺址榜上有名。張太雷舊居為一座兩進三開間的典型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築,迄今已有百餘年歷史,保存完好,1982年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修復對外開放,敬愛的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張太雷故居”,1994年後分別被命名為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和學校德育基地,2005年中宣部公布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入選“國保”後,從文物安全的角度考慮,張太雷舊居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將重新確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