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飛

張大飛

張大飛,遼寧省營口市人,生於1918年6月16日,卒於1945年5月18日。在”偽滿洲國”的威脅下,國立中山中學”被迫南遷,至此與在北平的母親兄妹永遠失去聯繫,逃亡至營口後,他把父母取得的吉祥名字“張乃昌”改為“張大非”。後改為張大飛。 1938年,張大飛考入杭州筧橋航校十二期,畢業後即投入重慶領空保衛戰,表現甚好,被選為第一批赴美受訓的中國空軍飛行員。 1945年5月,張大飛自陝西安康出戰河南信陽日本空軍,與敵驅逐機遭遇。為掩護友機,張大飛中彈陣亡,壯烈殉國,年僅26歲。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張大飛 張大飛

張大飛(1918至1945)

遼寧省營口市人,生於1918年六月十六日,卒於1945年五月十八日。

其父張鳳岐在偽滿洲國成立之初是瀋陽縣警察局局長,因接濟且放走了不少地下抗日工作者,被日本人在廣場澆油漆燒死。

1931年,張大飛進入一家教會中學,受其影響,終身信仰基督教。

1932年,“滿洲國”成立,日本推行奴化教育,張大飛獨自進關,投靠其叔叔,失學一年。

在其極端困苦中,張大飛報考當時在報國寺的“國立中山中學”,考取初三,入學後食宿一切公費,從此有了安家之所。

張大飛 張大飛

在“偽滿洲國”的威脅下,“國立中山中學”被迫南遷,至此與在北平的母親兄妹永遠失去聯繫,逃亡至營口後,他把父母取得的吉祥名字“張乃昌”改為“張大非”。(後改為張大飛)——取自齊邦媛《巨流河》

1938年,張大飛考入杭州筧橋航校12期,畢業後參加了重慶上空的保衛戰。由於表現出色,1941年,他被派往美國受訓,成為第一批赴美受訓的中國空軍飛行員。

1942年從美國學成歸國,參加抗日戰爭,加入由第十四航空隊組成的中美混合大隊,這支駐紮在雲南、由美國人陳納德指揮的空軍部隊,便是讓日軍膽寒的“飛虎隊”。懷著一顆復仇之心,飛上藍天的張大飛屢立戰功,以軍功提升至中尉三級。

“張大飛”這個名字也是參加空軍後改的。空軍官校十二期驅逐機科畢業,曾於美國陸軍第六高級軍官航校深造。歷任空軍第三大隊二十八中隊隊員、第四大隊二十二中隊飛行員、第十一大隊四十一中隊、第二十八中隊分隊長,升至中尉三級。

1945年五月十八日,駕機自陝西安康擊河南信陽的敵人,與敵零式機遭遇,為掩護友機不幸陣亡。

獲得榮譽

父親張鳳歧 父親張鳳歧

二等宣威獎章、三等復興榮譽勳章,追授上尉。

烈士遺物

張大飛烈士遺物 張大飛烈士遺物

台灣大學榮譽教授齊邦媛女士捐贈前中美混合團隊員張大飛烈士遺物(聖經、照片)給空軍司令部,齊教授表示,八年抗戰期間雖是中華民國最艱困的歲月,但也是我華人最爭氣、最有骨氣的時代,希望每一位年輕人都能延續過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豪氣乾雲,以「千秋萬世」為一生的志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