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秀

張士秀

張士秀(公元1870——1925年),字實生,永濟市開張鎮南營村人。 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張士秀到運城,經營進步組織的“回瀾公司”,任總經理。 民國9、10年間,張士秀被任命為漢中道尹,併到四川接應革命同志,後解職,赴北京任農商部參事。

張士秀張士秀

張士秀(公元1870——1925年),字實生,永濟市開張鎮南營村人。幼年時家境貧寒,但他聰明好學。生性倜儻果毅,喜好交遊而厭惡豪強。12歲時因其伯父霸占田產,乃到縣衙擊鼓告狀。在公堂上張士秀侃侃而談,以口算田畝錢糧勝過了縣太爺的珠算速度,打贏了官司,博得了“銅嘴鐵舌”的綽號。18歲時他父親病逝,家道中落,遂輟學歸家從事農業 併兼營商業。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因縣中差徭事務紊亂,經人推薦擔任了縣差徭局長,不逾月余,將差徭事務治理的井井有條。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張士秀到運城,經營進步組織的“回瀾公司”,任總經理。翌年東渡日本遊學,與景梅九、章太炎、張溥泉諸人討論反滿救國大計,1906年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進行革命活動。回國後於宣統元年(1909)被選為山西省咨議局常駐議員。

1910年清政府山西巡撫丁寶銓為了邀功,9月間派兵在交城、文水二縣查禁種植大煙,釀成官府槍殺百姓三、四十個人之慘案。張士秀到出事地點調查了解並將慘案真相公諸於世。因張士秀直言不諱揭露山西巡撫殘殺無辜,而遭丁寶銓拘捕,將其判處徒刑二年,解回原籍臨晉監獄執行。在獄中張士秀以琴書歌自娛,自拉自唱,充滿了樂觀,從不因身陷囹圄而戚容愁顏,因而被當時的縣令和獄卒們視為“怪人”。張士秀常說:“革命事業終成,吾何憂傷?”並在獄門上題聯一副曰:“困極必大亨,死地而後生。”以表明對革命勝利的信心。

辛亥年間,張士秀對運城光復,推翻清政府在運城的統治,做出了巨大貢獻。“當時,在河東一帶聲望最高的同盟會員張士秀,因為文交慘案被誣入獄”(《辛亥革命在山西》)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春,同盟會領袖之一黃興致函運城同志,囑咐將張士秀營救出獄。10月10日武昌起義,11月陝西回響。陝西與臨晉一河之隔,縣令懼怕,將張士秀釋放出獄。張出獄後,連家也未回,就徑直渡河抵陝西搬兵。

河東道盛產棉麥,又有食鹽寶藏,是當時山西最為富庶的地區,清政府的河東兵備鹽法道管理著三十六州縣及其運城鹽政,下有500餘人的持有洋槍的鹽捕武裝,還有太原總兵謝有功重兵為後盾,加之前路巡撫幫統帶清兵到處巡邏,所以,張士秀及其同仁知道,雖然河東同盟會勢力雄厚,但他們手無寸鐵,武裝鬥爭無法與清對抗。張士秀先後兩次赴陝求援。1911年到陝西聯絡陝西民軍援助河東,在陝曾同秦都督張鳳翽及井松生、井勿幕、張伯英等聯絡,分析時局,詳細陳述援晉之利,終於說動秦軍,並簽訂秦晉互動條約。適時清軍攻潼關甚急,陝西一時不便分兵,張遂返回蒲州,與蒲州六縣革命黨人王利臣、韓拱北,張福堂等商議策劃組建民團。知府賴慶榮比較開明,傾向革命,又與張士秀等黨人有舊交,乃囊助其事。民團名為保衛地方治安,實則訓練革命武裝,公舉張士秀為蒲屬六縣民團總團長,總司令。隨後,潼關失守,娘子關戰敗。故人心惶恐,反動勢力甚為囂張。張士秀仍鎮定自若,巍然不動,繼續練兵。後,潼關復得,農曆十一月初八日,陝西民軍陳樹藩、井勿幕、閆飛龍等履約東渡。在民團總部任職的韓拱北、胡足剛、景豹卿即赴大慶關與之接應。清永濟縣令項某,聽到陝軍渡河即潛逃,永濟縣城遂告光復。秦軍至州,向張詢問攻運城的方略,張士秀建議從中路進軍,以攻其虛,陝軍即由胡足剛、尚德等陪同經虞鄉、解州直達運城以北之龍居、趙村一帶,於農曆十一月十三日一舉光復運城。

運城光複次日,張士秀回到運城,遂同革命黨人在運城福音堂召開大會,組織河東軍政分府,用投票公舉法,選舉張士秀任河東民軍總司令,總理地方軍政事宜;王用賓為民政長;李岐山(又名鳴鳳)為討伐司令官。當時閻錫山為了避清軍鋒芒,放棄太原,出走。南京臨時政府了解閻出走後的山西革命進展情況,決定成立河東軍政分府,張士秀旋即改任河東民政長,總理民政兼管鹽政。李岐山為晉南民軍總司令。不久,南北議和,清帝退位,閻錫山由晉北返回太原,民國元年,(1912)為了省政統一,乃取消河東軍政分府,張士秀被任命為河東觀察使司觀察使。

山西曾不被袁世凱承認為起義省份,閻錫山要急切地投靠袁世凱;袁世凱稱帝心切,閻錫山就百般迎合。1915年,閻錫山捐贈經費,並數次電勸袁稱帝,“非君主不足以救中國”“忘我皇上審時急進…惟有我皇上毅然力行,以救危亡。……伏乞皇上聖鑒。謹奏。”袁世凱看後大悅,批“頗有見地”四個字。並於1915年12月21日袁世凱封閻錫山為一等候。在投靠袁世凱任山西正式都督後,閻錫山為了獨霸全省,對革命人士百般迫害,更視晉南民黨張士秀、李岐山為眼中釘,意欲除之。乃藉口統一全省財政,派其親信南桂馨為河東籌餉局長,企圖從中攫取河東財政入手,扼殺晉南革命勢力。南到運城後,拉攏張士秀、李岐山的部下景蔚文(南、景原為日本警官學校同學),試圖瓦解晉南革命力量,南誘景除掉張、李,取而代之,景不為利誘所動,反而將南的陰謀報告了張、李。南與閻每日必還有密電往還,張士秀獲悉,乃將這些情況公布於社會,揭露閻錫山、南桂馨的陰謀,隨即將南拘押審訊,閻錫山得知後,惱羞成怒,電控告張士秀、李岐山於袁世凱,說張、李他們違法抗命。民國2年春,袁世凱電令駐河南之毅軍統領趙倜率領軍隊渡河,到運城將張士秀、李岐山拿解進京。交軍政執法處看管。陸建章時任軍政執法總長,給張、李加以“稱兵作亂、危害民國”之罪名判以徒刑12年,囚於北京陸軍監獄。

不久,陸建章調任陝西將軍,臨行時請袁世凱準張、李隨其赴陝西戴罪立功,這樣,張、李才回復自由,由京到陝,任將軍府咨議。張士秀和李岐山從來就不相信閻錫山,他們在陝與黨人景梅九等密謀反閻。

袁世凱死後,陸建章離開陝西,陳樹藩任陝西督軍。民國9、10年間,張士秀被任命為漢中道尹,併到四川接應革命同志,後解職,赴北京任農商部參事。1920年,9月29日李岐山被閻錫山勾結陳樹藩派人暗殺於西安郊外。張士秀後來在陝西一直進行反閻活動。民國14年(1925年)張士秀從北京參加孫中山先生葬禮返回陝西,路經新鄉時,被閻錫山設計派人刺殺。

“山西的辛亥革命,以太原的姚義價、晉南的張士秀和李岐山(鳴鳳)、晉北的續桐溪、弓富魁以及大同的宋世傑、李國華所做的貢獻較大,但是,這些人後來不是死於閻錫山的屠刀之下,就是被迫流亡在外”,“對辛亥革命有貢獻的人士被閻錫山殺害的有數百人之多。山西辛亥革命勝利成果被閻錫山篡奪了。”(《山西辛亥革命史》)閻錫山為了保住自己的都督頭銜,擁袁稱帝,背叛革命使得山西辛亥革命在全國的影響也黯然失色,山西的辛亥革命鬥士流血流淚,扼腕蒙羞。但是,我們不應當掩飾眾多的辛亥人物對辛亥革命的重大貢獻。

(張士秀故里永濟南營村原來的城牆高大雄偉,是大災之年張士秀放糧舍粥,由老百姓自發修建的。南營村方圓數十里,經歷了數十年,老輩人每念及張,開口必稱“張大人”,崇敬之情,溢於言表。張士秀的親家芮城的景耀月、北京的余寶蔆等都是當時的同盟會員或進步文化人士。因張士秀去世早,張家衰落,鮮有資料問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