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恩

張國恩

張國恩,號定遠,字三梅占,別號五錢。祖籍河北保定,1957年11月出生於上海。上海市政協常委、農工黨上海市委委員、上海中青年知識份子聯誼會理事、市政協書畫院畫師、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吳昌碩藝術研究會會員、吳(昌碩)門第四代傳人、著名書畫家。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張國恩作品張國恩作品
二十年前的張國恩,以一手鬼斧神工的細刻絕技令人刮目。為求更高的藝術境界,他拜入吳門高足曹簡樓、吳長鄴先生門下,立志探求吳門藝術的博大精深。

張國恩的石鼓文書作是典型的吳門氣派,落筆處力透紙背,飛白處蜻蜓掠水;他的畫作傳承昌碩公以書法入畫,以線條為骨架之靈魂,隨心所欲、簡潔飽滿,既有缶翁再生之筆蒼勁老辣的神韻,又於筆觸間盡灑清新靈動的勃勃生氣。“書畫皆有筋骨,字型自然雄媚”,在年輕一輩吳門傳人中獨樹一幟。

著名作家王小鷹對張國恩的畫風頗有研究,她在報刊上著文稱道:“國恩近作,雖仍是吳門的作風,卻仿佛吹進了一股清新的風。國恩下筆簡潔乾淨有力度,用色純淨而絢爛,是內心對所繪對象的欣賞和熱愛,荔枝小雞,石榴蚱蜢,花卉蔬果等,從尋常事物中品味到平凡生活的無盡樂趣,是心靈對生活的喝彩。”

“擇高而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是張國恩的為藝準則,也是他慈心樸素的行為標準。他有一顆回報社會、關愛平困民眾的愛心,長期熱衷於慈善事業,被譽為“上海市慈善之星”。

筆墨當為心靈賦,海納百川不拘泥。尊重傳統而勇於超越,汲取精華而個性張揚,才是對傳統藝術精髓真正的理解與詮釋。

倉跡老人點評國恩書畫筆墨:淡墨宜畫濃,濃墨宜畫淡;淡中見濃、濃中見淡,濃淡兩相宜,乃丹青之精華,屈指可數。丹青境界貴在“情”字,孰人不喜,孰人不愛,乃書畫之經典。書畫中,情有之,脊不斷乃上承之脈。國恩書畫中,淡墨中另有天地,濃墨中可見情誼。其形如淑女溫婉幽長,襲昌碩之神;其勢剛毅如勇猛丈夫,承昌碩之脈。可敬可嘆!何哉!嗚呼,丹青之氣,永駐我中華大地。

主要思想

張國恩珍藏著一張照片,那是母親去世前兩年拍的。畫面上,母親坐在家中客廳的沙發上,張國恩蹲在一旁,正在為母親洗著腳、揉搓著腳趾,兩人笑得陽光燦爛。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張國恩曾在提案中建議有關部門著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在今年初的全會上,他遞交了一份題為《關於開展普及公民“孝道文化”教育的建議》的提案。張國恩認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的“孝道”與親情、家庭、社會責任和義務關聯密切,而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幼”的氛圍,對和諧社會的長治久安、社會關係的良性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在社會人口老齡化的今天,進行強有力的制度化的“孝道教育”刻不容緩。基於成人子女啃老、不盡贍養義務甚至虐待老人、家長不承擔撫養子女責任等案例比比皆是,張國恩提醒職能部門和媒體積極倡導“孝”。

成就及榮譽

讀看張國恩的字畫,總覺得其間透出一種“精神勁”,比如墨荷,雖無彩筆點綴,“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雅凝重躍然紙上;那幅曾在慈善義拍中拍得近20萬元的“和諧盛世圖”,畫面並不華麗喧鬧:一個藤籃,盛著四季鮮果,可誰都會發出由衷之聲——這便是和美生活的意境;而臨昌碩公的為一亭書長聯也許可以說是張國恩的內心寫照:“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於是,總覺得自己這輩人“沉甸甸地背負著五千年”的張國恩樂於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近年來他參與了8次慈善義拍捐贈,募集善款百餘萬元;他關注孤兒,為一個領養孤兒但生活困難的家庭找到長期資助者,使生活得到保障;他還經常向寺廟、癌症俱樂部、貧困山區、災區捐資贈物,廣結善緣。

個人作品

在國畫藝術的翰墨中,吳昌碩大師獨創的吳門畫派里,王一亭王個吳長鄴曹簡樓、張國恩已為世人關注。誕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的張國恩先生是吳門弟子,曹簡樓先生的高徒,是繼承吳門傳統筆墨並有創新發展的代表。

張國恩的書畫作品已為北京、上海和國外人士廣泛收藏,也成了不少實業家購藏佳品。上海俊悅光纖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唐榮喜告訴記者,他購藏張國恩書畫作品已多年,隨著他的畫技和聲譽不斷提高,不僅物有所值而且是傳統文化饋贈佳品。

社會評價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舉辦的第六屆“點亮心愿”慈善義拍的現場直播中,世博集團外服公司黨委書記陳美娟以10萬元的價格拍得張國恩的新作《歲朝清供》。該公司總經理顧家棟表示,拍張國恩的畫能讓職工感染到中國畫的藝術魅力,同時,也讓更多的貧困老年白內障患者和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受益,是功德無量的好事。在那天拍賣現場,張國恩一幅仿吳昌碩石鼓文書法作品,幾經回合,被書畫收藏者陳文韻女士以12萬元的競拍價“定下乾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