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的消解--禪學的佛學批判

內容介紹漢傳大乘佛教在中國歷史上並未能起到她應起的作用,並且其現世表現與其教旨主張存有極大脫節,特別是禪宗興起之後,作為純粹信仰形態存在的佛教便一直處於衰微不振狀態。 作者認為關鍵的原因在於大乘佛教“菩薩道”中的神性思維始終受到以儒、道逍遙精神為主流的漢語文化的暗中消蝕,且教門對此消蝕採取了妥協甚至迎合的態度,由此導致了漢化佛教——禪宗對原佛教精神的反叛及佛教信仰之張力的消解。 為了使華土佛教走出困境,使“普渡眾生”的大乘佛法具備真正神性意義上的宗教拯救精神,作者由對儒、道、佛學合流的產物——禪學的批判入手,結合二十世紀西方宗教哲學的新思潮,試圖從基督教神學的角度為當今佛學研究打開一個新的視界。

內容介紹

漢傳大乘佛教在中國歷史上並未能起到她應起的作用,並且其現世表現與其教旨主張存有極大脫節,特別是禪宗興起之後,作為純粹信仰形態存在的佛教便一直處於衰微不振狀態。作者認為關鍵的原因在於大乘佛教“菩薩道”中的神性思維始終受到以儒、道逍遙精神為主流的漢語文化的暗中消蝕,且教門對此消蝕採取了妥協甚至迎合的態度,由此導致了漢化佛教——禪宗對原佛教精神的反叛及佛教信仰之張力的消解。為了使華土佛教走出困境,使“普渡眾生”的大乘佛法具備真正神性意義上的宗教拯救精神,作者由對儒、道、佛學合流的產物——禪學的批判入手,結合二十世紀西方宗教哲學的新思潮,試圖從基督教神學的角度為當今佛學研究打開一個新的視界。
本書是大陸第一本將佛教與基督教在價值學水平進行比較研究的專著。

作者介紹

作者李林,1970年生,1993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著有《漢傳佛教與民俗》一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