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人傑

張人傑

[近現代](一八七三至?)字靜江,別署臥禪,浙江吳興(湖州)人。

基本信息

畫家

曾在巴黎經營古玩業,收藏既富,鑑賞亦精。政治工作之餘,潛心翰墨。作畫取法石濤,筆意縱態。字則師趙孟頫,略變其體。但不輕為人作,故流傳甚少。抗戰勝利不久,客死美洲,年七十有餘。《楓園晝友錄》

作品展示

張人傑 張人傑
張人傑 張人傑
張人傑 張人傑
張人傑 張人傑

國民黨元老

張人傑(1877-1950) 國民黨官僚。祖籍安徽徽州(今歙縣),後移籍浙江吳興。字靜江。早年納貲捐道台。曾隨孫寶琦出使法國。1905年與吳稚暉、李石曾共辦新世紀出版社,出版《新世紀》雜誌,鼓吹無政府主義。1907年,加入“同盟會”,曾資助孫中山在華南沿海一帶發動武裝起義。1911年辛亥革命後回國。“二次革命”失敗後,支持孫中山改組國民黨,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1925年,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為“國民黨四大元老”。1926年,被選為中央執委會常務委員會主席,鏇辭職讓位於蔣介石。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歷任浙江省臨時政府主席、國民黨特別委員會委員、全國建設委員會主席等職。後因疾脫離政界。抗戰爆發後,出國遊歷,死於紐約。

個人簡介

張人傑,男,1939年2月出生於上海,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教育社會學、比較教育學的教學和研究。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規劃研究所(IIPE)工作並應邀赴23個國家和地區講學或參加學術會議。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任、教科院副院長,廣州大學教科所所長,第三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教育科學領導小組學科規劃組成員,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教育學研究會理事長,廣州市教育學會副會長。

榮譽

曾獲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IBC)授予的“二十世紀成就獎”,曾憲梓獎三等獎,廣州市第六批優秀專家,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還被授予 “南粵優秀教師”、“廣州市科技之星”、“廣州市模範教師”,1998年被中共廣州市委、市政府評為“廣州市優秀專家”。2000年被廣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廣州市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家”稱號,所倡辦的“廣州地區教育沙龍”受到多方好評。

多次獲國家、教育部、省、市科研成果獎,以主編及主要撰稿人完成的幾部著作中,《中外教育比較史綱·現代卷》1999年獲全國第二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教育大辭典·教育社會學》、《中學大百科·教育學心理學卷》1994年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獨立完成的論文《教育與社會變遷的關係之質疑》獲1986年~1993年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

學術成果

1978年以來主持《教育學文集·法國教育改革卷》等國家級、省級課題9項;主編出版著作7部,在境內外發表有影響的論文數十篇,其中2篇為《新華文摘》全文轉載。獨立完成或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有6項獲部、省級二等以上獎勵。

代表性研究成果有:

1、從問題行為入手:對何謂“問題學生”的思考,中國德育,2012(17)。

2、對“機會均等”的解釋關於瑞士高中發展的第三份報告,外國中國小教育,2011(4)。

3、教育社會學的巨觀與微觀研究:區別、關係及貫通,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4)。

4、教育社會學研究對象探索中需要澄清的三個問題,教育研究,2009(9)。

5、教師角色衝突解決方法的教育社會學研究之批判,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4)。

6、學生道德社會化內容的應有之義:“共享”抑或“多元”,教育研究,2007(6)。

7、學生道德社會化構成要素研究:進展與困惑,教育發展研究,2006(16)。

8、“螺鏇形理論”初析,外國教育研究,2005(11)。

9、教師專業化:亟需更深入研究的若干問題,比較教育研究,2005(9)。

10、若干德育問題上經由比較後的發現,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4)。

11、中國大陸教育社會學的二十年建設(1979——2000年),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2)。

12、關於普通高中綜合文科課程的教材編寫與樣章實驗,教育研究與實驗,1999(1)。

13、也論教育現代化,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3)。

14、西方教育理論在中國移植套用的若干方法論問題,教育研究與實驗,1998(2)。

15、建立素質教育評價體系的若干基點,中國教育學刊,1996(5)。

16、對“教育應適應市場經濟需要”之再思考,高等教育研究,1994(3)。

17、主編《國外教育社會學基本文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18、主編《中外教育比較史綱:現代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

19、主編《大教育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