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門站

北京捷運建國門站位於二環路與長安街交口的建國門橋,為北京捷運1號線和北京捷運2號線的換乘站。 1號線換乘2號線的乘客,由1號線站台的換乘樓梯和換成通道至2號線站廳,下到2號線站台。 建國門站是捷運1號線和2號線的換乘站,因位於東長安街上的建國門而得站名。

北京捷運建國門站位於二環路與長安街交口的建國門橋,為北京捷運1號線北京捷運2號線的換乘站。該車站地下一層為站廳層,地下二層為2號線站台層,地下三層為1號線站台層。
1號線換乘2號線的乘客,由1號線站台的換乘樓梯和換成通道至2號線站廳,下到2號線站台。2號線換乘1號線的乘客,由2號線站台中部下樓梯至1號線站台。
民國二十八年(1939),日本人占領北平,為興建東郊的所謂工業區和西郊的“新北京”,在現建國門和復興門的地方拆除了一段城牆成為豁口,當時並未顧及城門的建設,僅僅安裝了簡易的鐵欄桿(一說鐵門)。四十年代初,日偽當局曾擬議過新開豁口城門的名稱,初定東豁口名“啟明”,寓意“旭日啟明”之意,但人們仍然叫這兩處豁口為“豁子”。民國三十四年(1945)11月,改啟明為建國門,但仍沒有建正規城門。1969年興建捷運時拆除建國門,1977年在原址上建立交橋。

站名掌故:“建國門”從來沒有門

建國門站是捷運1號線和2號線的換乘站,因位於東長安街上的建國門而得站名。其實建國門稱“門”卻從來沒有過“門”,歷史只有60多年。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侵華日軍占領了北京(當時稱北平)城,從1939年起,日軍便在北京東郊籌建用於工業生產的“東街市”。為了溝通與城內的交通,特在東面城牆上扒開一處缺口,辟開一個新的城門,並稱之為“啟明門”。當時並沒有修建門洞和安裝大門,只是一個能通行車馬的大豁口子。日本投降後不久,國民黨北平市政府於1945年11月按照當時流行的“復興、建國”的政治口號,將日寇命名的“啟明門”改為“建國門”。但也沒有修建門洞和安裝大門,一直是個缺口。以後隨著舊城牆的拆除,這個缺口也隨之消失,但“建國門”之名卻保留下來。
20世紀70年代,在這個缺口的位置興建了我國第一座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行的互通式立交橋——建國門橋,此後修建的北京捷運二期(即今天的2號線)又在此興建了建國門站,使這裡成為京城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