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壽寺風景區

延壽寺風景區

延壽寺風景區位於昌平縣長陵鎮黑山寨村北2公里處,距北京市區約50公里。以奇松、清泉、古剎、古塔、山嶽、林木等人文,自然景觀而馳名。

基本信息

寺院簡介

地理位置

景區途經中外馳名的明十三陵, 是通往慕田峪長城、鐵臂銀山遼塔群最佳之路。這裡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氣候宜人,一年四季風景如畫,早春的奇花異草、山野菜遍布山野,尤其是二月蘭花盛開時節,似精心編織而成蘭色地毯。盛夏景區風濃蔭避日,氣候涼爽。金秋的果實異彩紛呈,以盛產板栗而享譽中外;隆冬時節,雪中奇松似銀龍舞動,令人神往;是一處人間難覓的世外桃源。

寺院由來

延壽寺風景區 延壽寺風景區

延壽寺坐落在昌平區延壽鎮。寺廟以奇松、清泉、碧玉佛三寶而聞名,素有“延壽寶地”之美譽。據考證,延壽寺始建於遼代,距今已有千年歷史。

延壽寺始建於元末明初,先於十三陵。傳說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在此區域內為明帝王選陵寢,只選中十二陵,因只差一陵址,而改選在現在的十三陵。軍師劉伯溫不忍捨棄這塊風水寶地,而在此修建了寺院,取名延壽寺,來保佐大明江山永固,大明君民益壽延年,國家強盛不衰。

寺院修復

2003年,經有關部門依法審批,延壽寺為宗教活動場所。為了更好地開展宗教活動,2006年延壽寺開始修復,2013年10月一期工程完工,修復完成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天王殿、鐘鼓樓的主體工程,2014年將修復丈室、齋堂、僧舍等附屬設施。京北古剎延壽寺修復落成儀式2013年10月13日在北京市昌平區延壽寺舉行。這個沉睡了千年的京北古剎經過十年修繕之後,終於得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四方賓客。

寺院景觀

佛門朝陽

佛門 佛門

進入寺院大門,抬眼上望,一座漢白玉築成的巨大“佛”字迎著朝陽,矗立在高高的山崗上,在湛藍的天空映襯下,顯得分外耀眼奪目。

元代佛塔

寺院後山現存兩座元代的佛塔,為寺院早期的建築遺存,這是寺院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築物,古寺歷經滄桑,幾度興廢,而石塔千年不毀,見證了延壽寺的悠久歷史。

碧玉神佛

延壽寺風景區 延壽寺風景區

--寺內供俸佛像漢白玉釋迦牟尼和碧玉觀間,由加拿大居士羅道安先生禮送。其中碧玉觀間1.2米高,中國稀有,價值連城。在寺院恢復時羅先生多次來此探尋古蹟,觀賞奇松,朝拜神佛。感動至深而禮送碧玉佛。對祖國佛教事業做出了極大貢獻。佛像落座各界人士來此觀景朝拜,其中台灣王朝春居士每年必來延壽寺,並捐資1200美元,用於寺院修繕。

天下奇松

盤龍松 盤龍松

--景區內生長著兩株一級保護樹木古油松。盤龍松、鳳凰松對峙生長,形成龍鳳呈祥之勢,盤龍松樹齡高達八百餘年,不顯其高大挺拔之勢,而形成根細、胸粗、兩主枝交錯盤鏇獨特造形。似巨龍空中舞動,樹冠占地一百多平方米,早年間在其旺盛時期覆蓋整個寺院,鳳凰松樹齡五百餘年,枝杈伸展,並沿主幹向地面延伸,形似鳳凰展翅,栩栩如生。

延壽聖水

--延壽聖水是從寺院後山的麥飯石縫隙中流出,四季常流不息,冬暖夏涼,清澈透明,甘甜可口。據有關部門化驗,此水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常飲此水能益壽延年,用此水洗浴有美容護膚之功效。傳說世代僧人飲用此水,都壽活百餘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