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食蟎瓢蟲

廣西食蟎瓢蟲,拉丁學名Stethorus (Parastethorus) guangxiensis Pang et Mao,屬於昆蟲綱,鞘翅目,瓢蟲科,體長1.25毫米,體寬1.0毫米。多以成蟲少數為蛹在柑桔樹冠下部的葉背越冬。分布於廣西、湖北。

基本信息

中文名:廣西食蟎瓢蟲
拉丁學名:Stethorus (Parastethorus) guangxiensis Pang et Mao
綱:昆蟲綱
目:鞘翅目
科:瓢蟲科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桔全爪蟎
寄主危害作物:柑桔

形態特徵

體長1.25毫米,體寬1.0毫米。蟲體卵圓形,中部最寬,端部稍收窄。黑色,口器及觸角黃色.唇基及兩腹眼間為黑 色;足股節褐色,前足脛節色澤亦較深,其餘部分均為黃色。後基線圓弧形,近於完整,其外緣末端消失於腹板前緣之後,其後緣達第一腹板的3/4。雄性第6腹板與雌的相似,其後緣 均為圓弧形,不內凹。雄性外生殖器陽基中葉扁平,寬闊, 後端中央的兩側各有一個小突起。側葉長圓形,其長度甚短於中葉,且外側有甚多而密集的刺突。彎管不特別長,彎曲,端部外彎,彎管端構造較特殊。

生物學特性

生活史

廣西食蟎瓢蟲多以成蟲少數為蛹在柑桔樹冠下部的葉背越冬。晚秋期間桔全爪蟎發生嚴重的那些植株上,蛹的越冬比例增大。在宜昌無滯育現象,1月8日還見有成蟲交尾。10℃ 以上活動取食,低於10℃,成蟲伏於葉背。在蟲害的卷葉內尤多.2月下旬,越冬成蟲開始產卵;3月中旬,幼蟲孵出;4月初,始蛹;4月中旬,出現第1代成蟲。年末一代於11月中旬產卵,延續到12月上旬。旬均溫18-20.2℃的4月,10月。卵期3-8天,平均5.6天;幼蟲期10-13天,平均11天;蛹期5-7天,平均5.8天,在26.9-30.5℃的6月至8月,蛹期3天。
在宜昌的自然條件下,廣西食蟎瓢蟲約可發生8代.但蟲態重疊,各世代劃分並不明顯。

習性

雌雄皆可多次交配。交配歷時50分鐘左右。中途如遇騷擾,交尾時間可延長到1小時以上。卵散產,臥置,多產於葉背近中脈處、潛葉蛾為害過的葉片凹陷處以及桔全爪蟎密集的其他地方。
成蟲善飛能走,但少飛翔。幼蟲爬動迅速。成、幼蟲都有明顯的追逐葉蟎的習性;早春在樹冠下部;後來隨氣溫升高,桔全爪蟎移向新梢,而追至樹冠外圍;深秋初冬,多在秋梢上;當溫度降至10℃以下時,則轉回到樹冠底部的內層。
從全年蟲量看,廣西食蟎瓢蟲各蟲態在溫州密柑上的分布均以樹冠上部外層為多,以樹冠下部內層為少。
在每一張葉片上,各蟲態以葉背多於葉面,其中以蛹。卵和幼蟲差別明顯;成蟲因較活躍,葉背葉面相差不大。
越冬成蟲耐飢力較強,飢餓條件下最長可存活126天,活動期間成蟲耐飢力較差,僅4-5天,平均4.6天.
廣西食蟎瓢蟲每頭成蟲日捕食桔全爪蟎卵3-39粒,平均127粒,日捕食成若蟎27-66頭,平均32.6頭;未齡幼蟲日捕食卵4-65頭,平均18.4頭,日捕食成若蟎16-41頭,平均31.4頭。

地理分布

廣西、湖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