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崇左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

廣西崇左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地處我國西南部廣西崇左市境內,位於北緯22°10′43″~ 22°36′55″,東經107°16′53″~107°59′46″,行政區劃跨廣西崇左市江州區和扶綏縣兩縣區。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與範圍

廣西崇左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廣西崇左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
廣西崇左白頭葉猴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我國西南部廣西崇左市境內,位於北緯22°10′43″~ 22°36′55″,東經107°16′53″~107°59′46″,行政區劃跨廣西崇左市江州區和扶綏縣兩縣區。保護區東西長約75公里,南北寬約48公里,由間斷分布的4片石山區組成,分別為:扶綏縣的岜盆片、扶綏和江州交界區域的大陵片、江州區的馱逐片和江州區的板利片,總面積為25578公頃。
保護區屬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白頭葉猴黑葉猴等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喀斯特石山森林生態系統。

歷史沿革和管理局概況

白頭葉猴白頭葉猴
廣西崇左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是由原廣西板利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和廣西岜盆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合併而成的。
崇左縣珍貴動物保護站和扶綏縣珍貴動物保護站分別建於1980年;1982年,定級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0年,統一更名為廣西板利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和廣西岜盆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合併建立廣西崇左白頭葉猴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2007年,成立保護區管理局,為相當副處級事業單位。2010年,保護區順利通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審查。
保護區管理局為崇左市林業局的下屬單位。保護區實行管理局——保護站——保護點三級管理體系,管理局內設一個綜合科,下設板利、岜盆兩個保護站和馱柏、渠邦兩個保護點。管理局現有人員編制5名,板利保護站現有人員編制10名,岜盆保護站現有人員編制8名。目前保護區在職職工20人,其中管理局機關3人,板利保護站9人,岜盆保護站8人。同時,保護區還聘請有專、兼職護林員25人。保護區管理局辦公地點在市林業局新辦公大樓內,兩個保護站分別有獨立的辦公場所。

動植物資源

白頭葉猴白頭葉猴
白頭葉猴白頭葉猴
崇左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的植被可劃分為4個植被型組、6個植被型、32個群系,其中典型的植被類型主要有岩溶石山季節性雨林等。保護區已知陸生脊椎動物34目97科381種,占廣西已知陸棲脊椎野生動物884種的43%;昆蟲有15目103科558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白頭葉猴、黑葉猴、雲豹、蟒蛇等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有獼猴、大壁虎、白鷳、冠斑犀鳥等26種。屬自治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眼鏡王蛇等57種。已知的野生維管束植物有144科503屬848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有刺孢蘇鐵和叉葉蘇鐵兩種;二級保護植物有七指蕨、蜆木、樟樹、任豆、海南椴、東京桐等6種。保護區還有珍稀的蘭科植物同色兜蘭等15種;此外,保護區還是廣西金花茶組植物的主要分布區,生長有淡黃金花茶等6種金花茶。
保護區物種豐富而獨特,典型的桂西南喀斯特地貌,形成豐富獨特的生物景觀,適宜開展科普教育、生態旅遊、科研考察、教學實習、攝影攝像等活動。北京大學在保護區弄官山區建立了“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廣西師範大學、西南林業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分別在保護區岜盆保護站建立了野外科研教學基地。還先後有美國、英國、義大利等國的各界專家人士到保護區研究、考察。2010年1月,保護區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確定為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