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上林

廣西上林

上林縣,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南部,大明山東麓,地跨東經108°23′至108°52′,北緯23°12′至23°28′,東北鄰來賓市興賓區,南接賓陽縣,西南毗武鳴縣,西北連馬山縣,北靠忻城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全縣總面積1869.64平方千米,截至2015年該縣下轄7個鎮、4個鄉,總人口496007人。境內有三里•洋渡、大龍湖、金蓮湖、石南海遺址、舜婆山遺址、九龍窯遺址等景點景區,先後榮獲“國家生態示範區”、“中國長壽之鄉·廣西上林”、“廣西首批特色旅遊名縣創建單位” 等稱號。 上林縣有“南寧後花園”之稱,是廣西傳統節日“ 三月三”的發祥地和珠江流域龍母文化的源頭,也是明代八寨農民起義的策源地及重要根據地,上林縣人民政府駐大豐鎮。

地理位置

上林縣位於廣西中南部,屬南亞熱帶季風型氣候。縣境內有三大旅遊區,即大明山旅遊區、洋渡風景和大龍洞風景區

旅遊特色

大明山風景區山體呈東南——西北走向,南北綿長63公里,東西寬23公里,千米以上的山峰62座,主峰龍頭山海拔1764米,為桂中南最高峰,是廣西三大旅遊山,全國二十個國家森林公園之一。山高體大,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年平均氣溫14.7攝氏度,按氣候學的劃分,大明山上沒有夏天,是我國南方最理想的避暑地。大明山上有獨特的風景地貌; “山中一夜雨,到處是飛泉”是大明山的一大特色,最為壯觀的是龍泉飛瀑,落差100多米,水花飛濺30多米。有壯麗磅礴的山巔雲海; 有能照人影的“彩色仙境”;有清澈的山泉匯成天然游泳池;是天然的動植物園, 常見到動物種類63種,植物199個科,714個屬共1836種。有詩云:“大明之勝,如春之嵐,冬之雪,秋之雲,皆美不勝收。”
三里、洋渡一帶是明代著名地理、旅遊學家徐霞客於1673年到此留足觀賞長達50天,寫下遊記10000多字的風光佳境,在他的《遊記》中稱讚:“其山千百為群,或離或合,山雖小而變態特甚。”有載入《中國名勝辭典》和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唐代碑刻《六合堅固大宅頌碑》、《智成碑》,三里鎮匯水橋石壁上刻有“《千軍鎮》等11處清、明代摩崖石刻碑,其中“釣礬”為明趄參將李應祥之手跡,這些刻碑大多數有著一段美麗神奇的傳說,是遊人了解廣物古蹟的好無能為力處。
大龍洞旅遊區距縣城25公里,景區包括大龍洞水庫和敢龍洞兩部分。大龍洞水庫是欄蓄地下河而成的人造高山平湖,長13公里,最寬處1公里,最窄處100米,總庫容為1.51億立方米,是全世界喀斯特地區十大溶崖水庫之一。水庫面積10924畝,庫區有14個天然小獨島(水中小石山),庫面碧水連天,波光粼粼,四周石山環抱,廳峰依肩並立,曲折迴環,青山倒影渾然一體,被廣西作家藍陽春描寫為“水中有山,山因水更活,水因山更靈”。敢龍洞位於水庫東面,洞口離水庫正常水位5米左右,洞內有12個觀覽廳,景廳鐘乳石多姿多彩,洞頂有三處天然天窗,洞中有水,水中有洞,洞中見天,冬暖夏涼。

空間觀賞

11月中旬一個晴朗的秋日,由廣西文聯、廣西電視台和廣西銀鳳通用航空公司聯合拍攝的十集電視專題片《飛越廣西》劇組,根據南寧地委、行署的安排,在空中拍攝上林縣風光。載著攝製組和記者的直升機在南寧吳圩機場起飛後向東北飛去,先後越過南寧盆地、崑崙關一帶的丘陵和賓陽盆地,空中飛行幾十公里就進入上林縣境。
高山平湖現奇景
從空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上林縣地貌與飛來沿途風光的變化,這裡是喀斯特地區,被秋谷點染成金黃色的原野上聳立著座座石峰。直升機前方左側是連綿不斷的山嶺,一直向遠方延伸,從半山腰起就被雲霧濃罩,看不見山頂。攝影師老任是個“上林通”,他告訴記者這是大明山,是南寧地區幾十條河流的發源地,山上峰巒重疊,峽谷深幽,森林密布,野花遍嶺,溪流縱橫,瀑布星點,有“春之嵐、夏之瀑、秋之雲、冬之雪”的四時美景,現在因雲霧繚繞而難得觀其全貌。
直升機繼續向西北飛,前方的石峰多了起來,層層疊疊連成一片。忽然眼前一亮,一面深綠色的鏡子鑲嵌在黛色的群山之中,隨著越飛越近發現這是一個被高山包圍著的大湖,四周群峰壁立,湖面水色碧瑩,這就是上林縣著名風景區大龍湖。我們沿湖拍攝,只見水繞山而轉,山似水之牆,真乃天工造化。水面孤峰小島散布,山色倒映水中,湖光變幻無窮。
大龍湖是攔蓄地下水面而成的人造高山平湖,建於1958年大躍進時期,是我國著名的十大溶岩水庫之一。庫區全長17公里,最寬處一公里,最窄處僅百米,總庫容為1.5億立方米,正常水面560公頃,灌溉上林、賓陽兩縣30萬畝耕地。我們在上空看不見有江河流入,也不見有水庫大壩渠水流出,原來這都來自地下——湖水是地下水涌聚而成,非常清洌潔淨,把原先的地下暗河截斷就形成了這座高山湖泊。這也是全國唯一一座沒有大壩的水庫,通過涵洞從地下將水排入灌溉渠。人工勝似鬼斧神工,更增添幾分神秘。
醉人風光賽灕江
告別了大龍湖,直升機掉頭轉向東飛,眼下又是一番美景,連綿不斷的石山峰叢被一座座孤山代替,孤峰排列交錯,襯托在四周的是平坦的田野,數不盡的小河蜿蜒曲折流淌在山與山間,田裡稻黃蔗綠,土褐水碧,色彩斑斕,異常艷麗。再往前飛,左側出現一列山峰,形態秀麗多姿,正前方和右側是大片的平原,山與平原之間是一條寬闊的河流,兩岸修竹林立,給淺碧的河水籠上了深綠的外套,像一條綠龍翻滾在山邊。綠龍與青山若即若離,一忽兒近一忽兒遠,形成青山依河而立,碧水隨山而飄的動人美景。這是著名的上林縣洋渡風景區,而飛過了這列山峰,在山的另一面的三里風景區也是同樣的青山秀水。
正當記者陶醉在美景之中的時候,在飛行時除了與地面聯繫就很少說話的駕駛員張機長脫口而出:“想不到從空中觀景這裡比桂林還要美!”
據明代大旅行家、大探險家徐霞客在其遊記中記載,他在廣西逗留最長的地方是桂林(指今大桂林)和上林的三里·洋渡,分別是53天和54天,三里·洋渡還要多一天。難道他也與今人有同感?
地靈人傑村不孤
繼續往前飛,從空中看去,一列石峰的尾端彎成弧形,環抱著一個村落,村中綠榕如傘,秀亭玉立。村子後面的山形狀像個擱筆的筆架,還有一座山白石峭壁,似開科取士的“金榜”。在村子的西側有一座山像朝天打開的大書,東北側有一座孤立的山峰上下一般粗細,與一根燃燒過的蠟燭酷肖,而更遠處的一座小山頂粗腰細底圓,形似一個印章。這幾座分別是筆架山、榜山、書山、蠟燭山和印山。村子前面是一大片平原,有幾百畝荷塘和農田,附近沒有其它村莊。這就是有名的“嶺南狀元村”——不孤村
相傳明代嘉靖年間,村裡有二戶藍姓和一戶潘姓人家,方圓數里無一村毗鄰,稱孤村。後來有六戶周家遷到此處,經過數百年繁衍,形成了幾十戶人家幾百口人的大村。村里人樂耕好讀,重教崇學,明清年間出庠生、廩生、貢生和進士10名,解放以來共出了188名大中專學生,平均每3.5人就有1名。畢業生遍布區內外各地,在各行各業為祖國服務,孤村早已不孤,孰改為不孤村。
堪為首府“後花園”
大明山在南、大龍湖在西北、三里·洋渡在東,在上林縣境內構成一個不對稱三角形,而上林縣城就坐落在三角形重心位置的一片平原上。從大明山流出的小河在入城前與另外兩條從遠處流來的小河相聚,攜手蜿蜒流過城區。在空中俯瞰,上林縣城位於大明山北麓,東西方向較長,南北軸向較短。整個縣城街道規整,樓房齊列,城鎮建設初具規模。上林縣根據自身的山水人文風光和區位優勢,提出了打造“南寧後花園”品牌的構想,利用山美、水美的自然環境,無污染的生態淨土,獨特的人文風情,豐富價廉的果蔬畜禽水產資源,和距南寧132公里不用兩小時車程的便利,吸引大量首府和途經南寧的外地遊客前來上林,領略秀美的大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田園風味。
我們掉轉機頭向南寧飛回,再見了!未來的首府後花園,願你的明天更美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