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廣東省紫琳慈善基金會原名為豐順縣紫琳慈善基金會.於2011年4月向廣東省民政廳申請更名為現在的廣東省紫琳慈善基金會.基金會類型
非公募基金會範圍
地方性基金會登記證號
粵基證字第0182號基金會法人代表
朱鎮林基金會住所
廣東省豐順縣會展中心二樓212號機構成立
廣東紫琳慈善基金會成立掛牌揭幕儀式於2010年9月在豐順縣舉行成立.紫琳慈善基金會是在朱的先生、劉惠英女士伉儷捐資1050萬元成立教育助學基金會的基礎上,由廣東新南方集團有限公司、合生創展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珠江投資有限公司、廣東珠光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捐贈首期資金2億元組建而成的非公募慈善基金會。基金主要用途
該基金主要用於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豐順籍學生、躉交貧困家庭老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等。基金會頒發大會
8月24日上午,“豐順縣2011年紫琳慈善基金會教育助學金頒發大會”在縣會展中心310會議廳舉行。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羅潮輝,副縣長劉超平,縣關工委主任胡云流,縣政協副主席林桂庵,紫琳慈善基金會秘書長朱朝奉,縣教育局局長曾慶珠,縣財政局局長羅偉標,紫琳慈善基金會理事、縣教育局副局長劉細想,紫琳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李為民,以及紫琳慈善基金理事會有關成員,縣直有關單位、學校負責人,受資助的同學等320多人參加了大會。頒發大會由縣政府副縣長劉超平主持。大會分別為受資助的大學生髮放5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助學金。今年資助金額為152.7萬元,資助貧困家庭大學生301名。
據了解,紫琳慈善基金會是在朱的先生、劉惠英女士伉儷捐資1050萬元成立的豐順縣教育助學基金的基礎上,由廣東新南方集團有限公司、合生創展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珠江投資有限公司、廣東珠光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捐贈首期資金2億元作為慈善項目基金組建而成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主要用於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豐順籍學生及其他公益慈善項目。
在紫琳慈善基金會教育助學金頒發大會上,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羅潮輝作了講話,他高度讚揚了朱氏家族的仁心善舉,對朱氏家族對教育事業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對受助的學生表示祝賀。他要求受資助的學生要珍惜機會、珍惜時光、勤奮學習,要樹立遠大理想,要堅忍不拔、自強不息,他希望受助學生要飲水思源,回報社會,不辜負朱氏家族的期望,不辜負師長、社會的期望。
秘書長朱朝奉
“憶昔日,巍巍釋迦崬,閃閃紅星亮,烽火連天前赴後繼建政權。看今朝,歡欣崬下村,慶典紅旗揚,鄉賢解囊獎教獎學勵英才……”這是廣東省紫琳慈善基金會秘書長朱朝奉11月5日在家鄉卓斌希望學校落成暨獎學基金成立慶典活動上的感言。多年來,朱朝奉以培育下一代、熱心公益事業為己任,全身心走在“助學路”上,著力改善家鄉辦學條件,傾情唱響“夕陽曲”,用愛心彈奏出一曲曲人生絢麗的樂章。助學濟困獻餘暉
出生於豐順縣留隍鎮崬下村的朱朝奉,先後任過鄉鎮黨委書記、縣黨史辦主任和縣委辦公室副主任等職。2006年,朱朝奉剛辦好退休手續,適逢豐順縣教育基金會正式成立,他毅然挑起了會長的重任。多年來,不管是炎炎烈日,還是嚴寒酷暑,朱朝奉都堅持走村入戶,深入第一線走訪優秀貧困生家庭。為了把每一分錢都用到最需要的孩子身上,他經常餓了買個麵包充飢,渴了喝自帶的茶。6年來,他的足跡遍及全縣10多個鄉鎮幾十個鄉村,向2309名豐順優秀貧困大學生髮放了729.85萬元助學金。朱朝奉的實際行動不但使許許多多學子圓了展翅翱翔的夢想,而且也得到廣東新南方集團有限公司、合生創展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珠江投資有限公司、廣東珠光集團有限公司幾位老總的肯定和鼎力支持,目前該基金會從最初的1050萬元發展到現在的2億多元。
夢想綻放樂開花
留隍鎮鹿洞國小創建於1943年,幾十年來雖多次擴建,但仍未適應形勢發展之需求。從80年代中期開始,朱朝奉就曾多次到省、市爭取資金改善辦學條件,但夢想一直未能實現。去年11月,朱朝奉與廣東省民政廳李建輝博士、廣東省卓越慈善基金會卓斌會長一起到北京清華園學習。一次,他談及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時,引起了卓斌會長的極大關注。在李建輝倡議和組織下,卓斌慷慨解囊50多萬元修建鹿洞國小。緊接著,朱朝奉又聯合村兩委成立獎教獎學基金,獲得廣東紫琳慈善基金會會長捐贈50萬元,自己家族以母親朱陳安花的名義捐資22萬元,加上眾多外出鄉賢慷慨解囊,目前該獎教獎學基金達80多萬元。如今,鹿洞國小全面重新裝修竣工,並於不久前舉行卓斌希望學校落成暨獎學基金成立慶典。傾情奏響“夕陽曲”豐順剛成立關工委時,工作基礎薄弱,沒有專門工作機構和人員,基層組織幾乎是空白。作為關工委副主任,朱朝奉上任9年來,主動協助領導工作,為關工委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盡力爭取政府支持電腦、複印機、茶几等一大批辦公用品。為了教育青少年,關工委決定出版《李堅真革命之路》一書,朱朝奉與市原黨史辦主任廖金龍一起走遍江西、福建等“李大姐”工作過的地方蒐集資料;為了加強基層關工委完善學習制度、學習內容等基礎建設,朱朝奉向企業家爭取了4萬元,全縣25個基層關工委受益,此舉得到省、市關工委領導的肯定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