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

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

國家發改委范恆山司長今天在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國家確定的海洋經濟試點的地方主要有三個:一個是山東,推出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第二個是浙江,我們推出了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第三個是廣東,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已經明確,國務院即將批准設立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2011年7月國務院批覆,原則同意了《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繼《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之後,廣東又一個上升到國家級戰略的區域性規劃。廣東打造“海洋經濟強省”的征途將就此拉開序幕。根據《規劃》制定的目標,廣東省海洋經濟將在2015年達到1.5萬億元,占廣東GDP總量的近1/4,基本建成海洋經濟強省。到2020年全省實現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戰略目標。

批准

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
2011年7月20日從廣東省發改委了解到,近日,國務院已原則同意《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至此,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和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為代表的“3+N”沿海經濟區發展布局基本形成。
然而,與山東、浙江相比,廣東作為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在綜合開發和區域合作方面將承擔更多的使命。《規劃》賦予廣東在海洋經濟方面,與港澳、海西區、北部灣、海南乃至東協等地區合作的先行先試權。
《規劃》同時提出,到2015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達1.5萬億元,占廣東GDP總量的近1/4,基本建成海洋經濟強省。到2020年,廣東實現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戰略目標。
“十一五”時期廣東省海洋經濟總量年均增長17.8%。2010年,該省海洋生產總值達8291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18.2%,連續16年居全國首位。

布局

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
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副組長、廣東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指出,目前,在總量最大的情況下更要講求質量,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提高科技水平。《規劃》體現了廣東發展方式由陸地走向海洋的轉變,而更明顯的是拉動東西兩翼的經濟。
《規劃》明確要求,廣東要創新合作方式,加強與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峽西岸經濟區、北部灣地區和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對接合作,努力探索有利於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具言之,廣東海洋經濟區將以珠三角海洋經濟區為支撐,加強與港澳海洋產業合作,構建粵港澳海洋經濟合作圈;以粵東海洋經濟區為支撐,對接海峽西岸經濟區,構建粵閩海洋經濟合作圈;以粵西海洋經濟區為支撐,對接北部灣經濟區海南國際旅遊島,構建粵桂瓊海洋經濟合作圈
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
向曉梅表示,相對於其他兩個區域來講,廣東岸線資源和產業實力較強,但還需要強調“特色”,體現其開放度,為區域合作做出示範。
《規劃》還提出,在構建海洋綜合開發新格局方面,廣東將提升最佳化珠三角海洋經濟區的核心作用,發展壯大粵東海洋經濟區、粵西海洋經濟區兩個增長極,形成“一核、兩極、三圈、四帶”的空間布局。
對於“四帶”中的海岸帶海島近海海域深海海域等,廣東省海洋漁業局有關人士指出,廣東會按照由近及遠、梯次開發、統籌推進的原則,合理開發海洋帶及鄰近海域,保護性開發海島及鄰近海域,積極開發近海海域,有重點地開發深海海域。
在產業方面,廣東將在提升傳統海洋產業、振興現代海洋產業、壯大新興產業上下功夫。
“未來,這些方面主要還是體現在科技研發水平和現代服務業的綜合優勢。”向曉梅說,廣東傳統海洋產業鏈較為低端,以漁業和運輸業為主。接下來,漁業將從淺海走向深海,提升加工水平;而現代海洋產業將重點發展臨港工業、海洋工程裝備、海洋船舶等;新興產業則主要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業

區域聯動機制

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

《規劃》的主體區範圍,涵蓋了廣東省全部海域和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惠州、汕尾、東莞、中山、江門、陽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陽等14個市,海域面積41.9萬平方公里,陸域面積8.4萬平方公里。
除了壯大粵東、粵西兩大增長極,《規劃》還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佛山、肇慶及環珠三角地區的粵北等相鄰地區作為聯動區。
向曉梅指出,《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在珠三角一體化方面的意義較為重大,而《規劃》更重要地強調了帶動東西兩翼和最佳化珠三角的作用。
2011年5月,廣東省委專題組赴惠州、汕尾、汕頭、潮州、揭陽等珠江以東沿海地區,針對如何推進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地區建設進行專項視察。
參與專項視察的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上述地區不同程度上存在發展模式單一、資源利用不夠集約,以及新興產業發展乏力的多種不足,這都是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建設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湛江市政府政研室主任鄭士華對本報記者表示,該市海洋經濟總量達到700多億,居全省第三。其中臨港工業的比重較大。《規劃》的批覆正好契合當前湛江臨港工業大發展的需要,此前該市已對未來海洋經濟發展作了研究規劃。
上述人士也指出,目前各地對海洋經濟的認識已趨於統一,但地方更期待《規劃》的進一步細化,以明確各自的定位。
向曉梅建議,當前應儘快出台海洋主體功能區或海洋經濟帶的發展規劃。

特點

要求高 建成提升國家海洋競爭力核心區

作為全國三大海洋經濟發展的試點省之一,國家對於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建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國務院在批覆中明確提出,《規劃》的實施要突出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最佳化海洋經濟發展格局,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促進海洋科技教育文化事業發展,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創新海洋綜合管理體制,將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建設成為我國提升海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區、促進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高效轉化的集聚區、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區和推進海洋綜合管理的先行區。
有專家分析,相比此前獲批的山東、浙江的海洋規劃,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的“綜合發展”和“輻射帶動”的意義更加顯著,非常契合廣東經濟當前發展的需要。

範圍廣 涵蓋我省全部海域及14市

《規劃》規劃期為2011—2020年,重點是“十二五”時期。《規劃》主體區範圍涵蓋了廣東省全部海域和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惠州、汕尾、東莞、中山、江門、陽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陽等14個市,海域面積41.9萬平方公里,陸域面積8.4萬平方公里。
不僅如此,為進一步增強海洋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規劃》還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佛山、肇慶及環珠三角地區的粵北等相鄰地區作為聯動區。海洋經濟有望成為我省東西兩翼地區協調發展的新抓手,為解決廣東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探索新途徑。

亮點新 創新與周邊經濟區合作方式

此外,《規劃》與周邊多個經濟區的交流互動也成為了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的一大亮點。國務院明確要求廣東要創新合作方式,加強與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峽西岸經濟區、北部灣地區和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對接合作。努力探索有利於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廣東正在積極為組織實施《規劃》做好準備。今年5月,省委委員、候補委員專項視察活動第八專題工作小組已經對珠江三角洲及粵東沿海地區的海洋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細緻的調研,沿海各市也在積極謀劃本市海洋經濟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