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文學文化中心

外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的前身是1984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成立的“外國文學研究所”(1989年更名為“外國文化研究所”,1996年更名為“國際文化研究所”)。

歷史沿革與現實基礎

2003年9月,學校在原“國際文化研究所”的基礎上,在全校範圍內最佳化整合,組建了“外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以教育部及廣東省有關文科基地的標準進行建設。2003年12月,該中心被批准為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文學文化中心有較長的歷史和優良的學術傳統。老一輩學者如梁宗岱、翁顯良、顧綬昌等先後在我校任教,培養了大批品學兼優的文學文化研究人才。新一代學者在繼承傳統的同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成果豐富,使該中心具備了厚實的研究基礎。中心有強有力的學科群作為支撐。有外國語言文學博士點1個,碩士點5個。法語語言文學博士點同時是廣東省重點學科。大學有一個國家重點文科基地和一個博士點科研流動站。

中心下設三個研究室:“外國文學與比較文學研究室”、“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室”和“跨文化交際學研究室”。在長期的建設中,三個研究方向互為補充,相互推進,各顯優勢,但又都朝著如下三個共同的特色發展:(1)致力於理論與方法的創新;(2)強調理論聯繫實際;(3)注重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結合。

梯隊建設

中心擁有一支以中青年教授為主體的學術隊伍。目前有專職研究員6人,校內外兼職研究員22人。在專兼職研究隊伍中,有教授19名,其中7名是博士生導師,另有2人是國家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各研究方向擁有國內處於領先水平的學術帶頭人。中心主任欒棟教授是獲得法國人文科學國家博士文憑的唯一中國學者。他具有法國人文科學高級職稱資格證書,在哲學、文學和史學領域有教授資格。作為跨一級學科的旗幟型人才,欒棟教授潛心探索文史哲淹貫、中西學融通的科研和教學方略,發表了《美學的鑰匙》、《審美本體論》、《麥格詩歌賞析》、《感性學發微》等專著,並撰寫了《人文學舉要》、《感性學品題》、《古代文學省思錄》和《阿多諾美學思想論稿》四部專著的手稿,2000年以來在權威和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多篇。

科研成果

中心專兼職研究人員有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產出重大研究成果的能力。近五年來,合計出版專著20部,其中5部在國外出版,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部,教材6部(其中2部被國務院學位辦審定為研究生教學用書);發表論文199篇(其中核心刊物48篇,國外25篇);完成教育部項目2 項,省高教廳項目4項,目前正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項目1項,教育部一般項目2項。

四.人才培養

自1999年以來共培養博士生10人,碩士生320餘人。鄭立華教授等主持的外語類人才培養改革項目於2001年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和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本中心學術氣氛活躍,人文氣息濃厚;科學研究注重理論聯繫實際,面向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特色鮮明;圖書資料豐富,且與國外及港澳地區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聯繫,為人文社科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開闊的平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