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菜

廣州菜

廣州菜又稱廣府菜,是漢族傳統飲食文化最重要的流派之一,粵菜的代表,發祥地廣州,大凡用粵方言的地區都屬廣州菜文化圈。主要流行於廣東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門、廣西東部等地區。廣州菜集南海菜、番禺菜、東莞菜、順德菜、中山菜、四邑菜等漢族地方風味的特色,它注重質和味,口味比較清淡,力求清中求鮮、淡中求美,而且隨季節時令的變化而變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濃郁。由於國外華僑華人大部分來自粵語區,故廣州菜也成了國外中國菜的代表。 廣府菜的代表性菜餚有龍虎鬥、白灼蝦、烤乳豬、香芋扣肉、黃埔炒蛋、燉禾蟲、五彩炒蛇絲等。還兼京、蘇、揚、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長,融為一體,自成一家。廣州菜取料廣泛,品種花繁多,令人眼花繚亂。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幾乎都能上席。鷓鴣、禾花雀、豹狸、果子狸、穿山甲、海狗魚等飛禽野味自不必說;貓、狗、蛇、鼠、猴、龜,甚至不識者誤認為"螞蝗"的禾蟲,亦在烹製之列,而且一經廚師之手,頓時就變成異品奇珍、美味佳肴中外人士刮目相看,十分驚異。廣州菜的另一突出特點是,用量精而細,配料多而巧,裝飾美而艷,而且善於在模仿中創新,品種繁多,1965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介紹的就有5457種之多。

形成條件

廣州地處珠江三角洲,氣候炎熱但物產豐富,自古為多元經濟,除“以農為本”,還“重商”,開展多種經營。廣州自古即商埠,自明清以後外貿日盛,生產和商業的發展,不僅為飲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而且帶來消費水平的提高,由此產生飲食文化發展的內在動力。

美食特色

廣州菜集南海、番禺、東莞菜、順德、中山等地方風味的特色,它注重質和味,口味比較清淡,力求清中求鮮、淡中求美,而且隨季節時令的變化而變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濃郁。

廣府菜的代表性菜餚有;龍虎鬥、白灼蝦、烤乳豬、香芋扣肉、黃埔炒蛋、燉禾蟲、狗肉煲、五彩炒蛇絲等。還兼京、蘇、揚、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長,融為一體,自成一家。

廣州菜取料廣泛,品種花繁多,令人眼花繚亂。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幾乎都能上席。鷓鴣、禾花雀、豹狸、果子狸、穿山甲、海狗魚等飛禽野味自不必說;貓、狗、蛇、鼠、猴、龜,甚至不識者誤認為"螞蝗"的禾蟲,亦在烹製之列,而且一經廚師之手,頓時就變成異品奇珍、美味佳肴中外人士刮目相看,十分驚異。

廣州菜的另一突出特點是,用量精而細,配料多而巧,裝飾美而艷,而且善於在模仿中創新,品種繁多,1965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介紹的就有5457種之多。

主要特點

選料

選料是菜餚的基礎,是廣州菜風味獨特、變化無窮的前提。廣州菜選料之博雜,可謂“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洞裡鑽的,水裡游的”,不論其精粗,不論是動物、是植物,不論是山珍、是海味,只要能食用,一概拿來製作菜餚。高檔的燕窩、鮑翅、石斑、龍蝦可以卜餐桌,山崗路旁的野菜也可以上餐桌。給人以美的享受的鮮花可以入餚,令人生畏的蛇、鼠、貓、狗、蟲也可以入餚,廣州名菜“龍虎鳳”即以蛇、貓與雞為主料。北方人不屑一顧的“下腳料”如動物內臟、頭腳,在廣州卻被視為“珍”,炒肫肝就是一個用雞、鵝、鴨的內臟烹調的常菜;魚頭、雞腳、豬腳等成為廣州人冬天進補的湯料。用料鮮活,也是廣州菜選料的一大特點,製作菜餚的食料,都務求鮮活,海鮮要鮮活的,肉類要剛殺的,蔬菜要當天摘的。在廣州的菜市場,處處可見用水箱、水盆養著“生猛”魚、蝦、蟹,以及籠中待殺的雞鴨,帶著露珠的蔬菜。

廣州菜之所以選料博雜,其原因首先是“天時”與“地利”。廣州氣候適宜農作物的生長,一年可以兩熟、三熟,珠江三角洲的水網與漫長的南海海岸線,歷史上均為廣州府屬,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廣州地區富足的果、蔬、肉類和水產,為菜餚的烹調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其次,廣州作為商埠,是各種商品的集散地,嶺南的食料以至國內外的食料薈萃廣州,為廣州菜拓寬選料提供條件。廣州菜中的上乘食料,不少來自海外,如南洋的魚翅、燕窩,墨西哥的鮑魚,日本的干貝。第三,嶺南飲食保留古代人食雜的習慣,“不問鳥禽蟲蛇,無不食之”。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人每天需要上百種的營養成分,人的消化器官需要大量纖維素的輔助,廣州菜選料博雜,無疑有助於人體健康。

味乃烹調之本,調料豐富變化多,是廣州菜能烹調出數千款菜來的重要條件。廣州人懂得“好花也要綠葉襯”,菜餚的烹調有主食料,也不能沒有調料,用不同的調料對同一食料進行烹調則可以做出不同風味的菜餚來。廣州菜的調料不限於糖、鹽、醬油,而有各種各樣用農作物和海產品(魚、蝦、蚝等)製成的醬料,有各種各樣的植物調料,如蒜頭、姜、蔥、洋蔥、芹菜、蕪荽等。廣州講究調料,追求新味、多味甚至怪味,這固然是嶺南人開拓、求新的文化心態的體現,又是廣州天氣炎熱的要求。廣州夏長冬短,在炎炎夏日裡,菜餚味道變化多樣,鹹、甘、酸、辣、苦,使人們胃口頓開。

烹調

所謂“火候”,是指烹調時火力的大小及加溫時間的長短;油溫則是隨火候的變化而變化。烹調時根據食料性質與口味的不同,有猛火、中火、慢火和微火四種。炒青菜、炒肉必須用猛火,而熬骨湯卻用微火,有的菜餚時用猛火、時用中火或微火,火力把握得恰到好處,這正是烹調技藝高的具體體現。廣州人注重火候,並不見得就懂得了溫度可以使食物產生物理和化學變化,而其中體現的卻是嶺南人的“中庸”。“無過而無不及”,以及對待不同事物採用不同的方法的辯證思維。

烹調技藝是菜餚製作的關鍵,廣州菜博取中外烹飪技藝之長,融匯成多樣而完善的烹調方法。在唐代,廣州人已經懂得運用多種的烹調方法,以後發展為20餘種,有其他地方常用的煎、炒、炸、蒸、燉、焗、燴,還有熬、煲、扣、扒、屈、焅、燜、浸、灼、滾、燒、鹵、氽、泡、川等。即便是相同的方法,又因用料、刀工、口味、菜式的不同,而又採取具體不同的方法,如“煎”便有乾煎、濕煎、蛋煎、軟煎、煎封、煎釀和半煎炸等7種煎法。廣州菜烹法的多樣和完善,再與刀工、火候、油溫、調味、造型等配套,就能製作出數千款的菜餚來,使廣州萊格外地豐富多彩,成為嶺南飲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口味

廣州菜口味清淡,不同於北方菜餚重油、重味,而追求清、鮮、嫩、滑、香。白切雞、白灼蝦、清蒸海鮮等富有地方風味的廣州名菜,其製作都只是把食料蒸熟或煮熟,烹製時不加任何佐料,食用時配以熟油、姜、蔥等,原汁原味,清鮮可口。廣州菜是清中求鮮、淡中求美,隨時令而變,夏天特別追求清淡,冬天稍可濃郁。

口味清淡,首先是嶺南民風古樸的體現,是嶺南文化對傳統的承襲,也是特定的地理氣候使然。嶺南地區由於峻山大嶺阻隔,交通不便,經濟發展起步慢,人們的生活在相當長時期內都比較清苦,自家種的蔬菜、打的魚放在鍋里煮了就吃,沒有大多的講究。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的改善,飲食的要求雖有改變,但炎熱的天氣使人們仍然無法接受重油、重味的口味,而保留原來對清淡的追求。

冬蟲草竹絲雞湯冬蟲草竹絲雞湯

由於天氣的原因,廣州菜十分注重湯水。俗語說:“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先上湯,後上菜,幾乎成

為廣州宴席的既定格局。具有廣州地方特色的“靚湯”,有三蛇羹、三絲魚翅羹、冬蟲草竹絲雞湯、老鴨薏米湯、椰子雞湯、西洋菜豬骨湯、霸王花豬肉湯、酸菜跳魚湯等。湯確實“猶如一束鮮花”(法國名廚師貝商易語)。

廣州人的湯種類繁多,可以用各種湯料和烹調方法,烹製出各種不同口味的湯來。湯料可以是肉、蛋、海鮮、蔬菜、乾果、糧食、藥材等;方法可以是熬、滾、煲、燴、燉等;味道可以是鹹、甜、酸、辣、酸辣等。炎夏喜用三滾的肉片、魚片、青菜湯,冬天則喜用藥燉的、肉熬的濃湯。用慢火熬的肉湯、雞湯、魚湯,湯水如奶,味鮮美而不肥膩。口味的清

淡與喜用濃湯,用湯因時制宜,按時令而變等,這就是廣州菜餚文化中飲食辯證法特色。

藝術

廣州菜廣州菜

廣州菜餚,追求色香味俱全,通過刀工、烹調、火候、佐料、拼盤、菜名以及飲食的環境等的相互配合與協調,而達到飲食與藝術融為一體的美的境界。廣州名菜冬瓜盅,便是一道造型、色澤、味道都十分誘人的菜餚,其製作是用半隻不去皮的冬瓜為食料也為器皿,外形進行藝術加工,內里配以肉絲、蝦米、蓮子、香菇等,經慢火燉至冬瓜熟透才上桌。廣州菜還講究異色搭配,“錦繡肉絲”一菜由各種色澤的食料如筍、青椒、香菇、胡蘿蔔、鹹酸菜等切絲,與肉絲搭配而成,色調繽紛又協調,味美而又富於營養。

刀工考究,把食料雕砌成龍鳳花鳥或山水風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再配以寓意美好而頗有藝術性的菜名,如以“羊城八景”命名的菜餚,以及以“百花迎春”、 “一帆風順”、“好事發財”、“蓮花雞”、“牡丹雞”命名的菜者等,都如詩如畫,給人的味覺與其他感官同時得到美的享受,飲食不僅為了生存,而同時也是一種藝術欣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