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茂法

廖茂法

廖茂法: 號山石,字了悟,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1963年出生於浙江武義縣人,從小對繪畫、書法、篆刻、繪畫有著狂熱的追求。05年由金華市出資唯一選送到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深造。師從王伯敏,盧坤峰,吳山明,劉國輝等諸多為大師。山石潛心研究歷代文人畫20餘年,擅畫蘭,才情橫溢,不拘小節人稱“大師”了悟。通過筆墨語言而達到“幽靜松花落,無意上高台”正是廖君這種無意,使他的畫境自然而然的上了一個境界。

人物簡介

廖茂法:男,號山石,字了悟,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1963年出生於浙江武義縣人,從小對繪畫、書法、篆刻、繪畫有著狂熱的追求。
畫家畫冊畫家畫冊
2004年,由金華市出資唯一選送到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深造。師從王伯敏盧坤峰吳山明劉國輝等諸多為大師。山石潛心研究歷代文人畫20餘年,擅畫蘭,才情橫溢,不拘小節人稱“大師”了悟。通過筆墨語言而達到“幽靜松花落,無意上高台”正是廖君這種無意,使他的畫境自然而然的上了一個境界。其焦墨山水、寫意蘭花被大陸、港台等眾多藏家收藏。 [2]

人物報導

山水繪真性石泉抒畫情——著名畫家廖茂法焦墨藝術賞鑒 結識茂法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幸運。一次邂逅偶得先生蘭花小作,開始本不以為意;一次偶然,國家畫院的朋友見了,卻稱讚此畫“筆墨雖簡,卻趣韻無窮!”我知道朋友眼高,若非上品是從不輕易誇人的。以後的日子,每有閒暇便常尋些山石老師的畫作來一起欣賞。
實沒想到,就是這一幅小蘭一次機緣竟引我走進了山石質樸單純的山水世界,並漸漸被畫家推誠相見的平易和謙和所感染。“筆墨澄淨而一絲不苟、丘壑跌宕而一塵不染。”先生的焦墨山水如一劑良藥,讓日益浮躁的心靈回歸原始的那份寧靜和幽遠。
(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墨分五彩,焦墨為貴。提起焦墨,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與人們熟知的水墨畫不同,焦墨畫是用單一的濃墨實現畫面的虛實、濃淡、乾濕的層次變化。縱覽當今畫壇,焦墨巨匠屈指可數,能夠使畫作產生藝術震撼力的大師更是廖若星辰。在這種格局下,山石兄對焦墨山水的執著堅守就越顯可敬。他的焦墨畫法以乾求濕、以筆代墨,筆筆見骨,筆筆有神,取得了非常高的藝術造詣。
山石的焦墨山水有法,其法源自傳統,悟於造化。其技法嫻熟而飄逸——在他的作品中,勾、皴、擦、點等中國畫傳統技法,行雲流水般隱現在宣紙上,凸顯出畫家對乾濕的掌控能力;其筆墨深沉而靈動——在他的作品中,黑與白、光與暗、實與虛對比鮮明,錯落有致,有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其構圖開和而自然——在他的作品中,布局謀篇,從小幅直至巨幅,一以貫之、自成體面、達悟幽玄,達到了整體畫面的完美組合。由此觀之:山石的焦墨山水,無疑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產物,無愧於當今畫壇實力派山水畫家稱號。

山石的焦墨山水有神,其神生於用筆的規律,用心極佳。黃賓虹曾說:“畫有焦墨法,最為古樸,須筆力健舉,含深秀為宜。”但見山石兄的作品:筆筆如鐵——他重視乾筆,勾勒旋轉、沉穩有力,或輕或重、一氣連線;筆筆見根——他重視飛白,直中求曲、曲中求真,虛實相生、空靈雋永;筆筆耐看——他重視無墨求染,不滯不濕、深淺有致,隨機應變、恰到好處,真正做到了處處運手、筆筆從心。誠如先生自己所說:“畫法即筆法,一幅畫的優劣在有無內美,內美即筆力之美,這是一幅畫的精神所在。”

山石的焦墨山水有味,其味源於極具個性化的藝術品格。山石的作品多求雅境,於濃淡虛實之中,情注筆端,近有林屋、淡雅不俗,遠有峰巒、意境雲天。山石的山水不是簡單描繪自然,而是寄託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將心靈放飛於雅致飄逸的焦墨創作之中,形式與內容得以相映成趣,黑白輝映,陰陽和諧,頗有韻味。而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而然。這除了與他的筆墨技法相協調以外,一定與他內心的情趣互為表里。因而作品中無不散發著超然脫俗的氣息,為當今普遍緊張浮躁的心靈,提供了一份高雅、清新、靜謐的審美享受。

(二)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書畫者,師古人、師造化、師我心。幾十年的磨礪,已過知命之年的山石深知其中的真諦。山石說:一個人若想敲開藝術的大門,就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清貧。為此,他一直默默行走在這條不知付出了多少艱辛和汗水的藝術之路上,無論嚴寒酷暑卻從未放棄,不管生活多艱仍樂在其中……這一走就是幾十年。正是憑著這種對書畫的熱愛、對生活的虔誠、以及這份磨穿筆硯的勤勉,才讓山石的作品能夠將生命的活力、生活的韻味自然的融入筆端,傾注在畫墨之中。這源於他對生活的真切感悟和對藝術的真誠投人…… 書畫,當師古人之心。正所謂:“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師從古人,山石一有空就埋頭於畫作的研習之中,與先人進行無聲的交流,幾十年如一日,全然不知“苦”為何物。為了精進畫藝,他師從盧坤峰習花鳥,師從王伯敏學山水,師從吳山明練人物。而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的深造經歷,更讓他清醒的認識到,書畫家不但要進行筆墨技能的錘鍊,還要在畫外多下功夫,要師古人,學做人,繪生活;通過生活的真誠體驗和人生的長期積澱,藝術才會日有所進。集大成者,必先多收並畜,廣臨博取。現在看他的書畫作品,或蒼勁雄渾、或空靈恬淡,一點一畫,一筆一墨都流溢著生命的活力,流淌著傳統中國畫的血脈。

書畫,當師造化之境。董其昌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邱壑內營。”回歸傳統,借古開今,是山石卓有遠見的抉擇。他重視寫生,從眼中丘壑開始,進而發掘胸中丘壑。以筆墨直抒胸臆,沒有絲毫做作。因而,他的作品更接近生活、接近自然、接近心靈,一筆一墨,一山一水,無不內涵豐富,意味深長。尤其是那虛懷若谷、陽剛雄健的山水精神,感造化之妙、傳山川之美,盡顯大自然特有的情趣與靈氣。這是他多年遊覽名山勝景,實地寫生,捕捉自然之美的一種藝術升華,是對生活的直接感悟與藝術的融合,從而使作品呈現自然古雅的格調,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一個“畫匠”到“畫師”蛻變。

書畫,當師心源之妙。山石說:“書畫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幅優秀的作品,應該是以筆墨寫實,以心靈寫意,從而以高超的水墨筆法描繪一個自然而不失空靈的藝術境界。山石的焦墨有著多元的文脈來源,看似簡約單純,實則極為高妙,非心韻而不可書。他的畫常以貌取神,其作品墨法精妙,蒼而求潤,具有古樸凝重、胸襟坦蕩的特質。除了筆墨之意,山石還十分注意陶冶自己的文化情操,其畫如其人一樣,剛勁中含著幾分靈秀,靈秀中又藏幾分灑脫,充分體現了中國畫“意在畫外”的神韻,隱者之情,文人之意,盡在一片焦墨間。這些都來源於畫家內心深處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生活真切的感悟!

(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山石《雪景圖》山石《雪景圖》

每一幅畫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幅畫的深處都有一個靈魂。最近,山石兄歷時多日創作完成了焦墨作品“雪景圖”,用手中的畫筆表達著一位書畫家特有的智慧。能有幸親聽山石兄精品的創作始末,對於我不僅是一種幸運,更是一種幸福。 這幅作品構圖新穎,疏密相間,格調高雅,俊逸的筆墨中洋溢著和諧大美的藝術美感;圖中雪景清新幽遠、樹木林立、沉靜空靈,在筆墨的變化中盡顯生命的張揚和生活的妙趣;整幅作品線條流暢,遠近疊壓、濃淡相襯,煥發著一種蓬勃向上的內在生命力與一種包容天地的蒼茫遼闊之感,其筆趣獨特、畫風典雅,雋永豐滿,令人拍案叫好。
古人云,畫貴意境,無意則不能為藝。山石的創作常常不取俗套,追求險絕,出其不意,又意在其中。在這幅作品中,山石兄大膽挑戰,用最深的墨,最少的水,最簡單的形式,去畫最難表現的雪後山林。細觀其作,畫家用筆用墨,章法布局,頗具匠心,其作品墨法精妙,蒼而求潤,具有古樸凝重、胸襟坦蕩的特質。尤其林中小亭時隱若現,猶如畫龍點睛讓整個畫面呈現出一種空靈、恬淡、自然的畫意與畫趣。不得不說,其中有苦學,亦有天授。
筆墨隨心動,山水繪真情,山石兄空靈的畫風得益於江浙一帶碧山秀水的滋養。山石說:每一次創作都是一次全身心的投入,所以每完成一幅作品,他都仿佛從真山真水中飽游歸來,似乎又經歷了一次人與山的心靈溝通。憑藉深厚的造型功力,嫻熟的筆墨技巧,作品中以形式上密不透風、感覺上疏可跑馬的視覺方式所創造出的寧靜幽遠的意境,使身居喧囂都市的人們產生強烈的共鳴,讓人覺得他的作品如此的可親、可近、可喜、可愛,讓人進入一種神清氣爽的境界,既充分陶冶了觀者美好高尚的情操,也極大提升了審美情趣。

山石的焦墨山水畫在吸引眾多畫壇名家關注的同時,同樣吸引了藝術市場的目光。面對成績,他淡然如初:藝無止境,我會一直在藝術的道路上踏踏實實的走下去。淡泊名利,沉浸藝術,唯求真知!山石能在浮躁的當下,不隨波逐流,一直堅守著對藝術的執著,潛心研究繪畫,相信在今後的書畫道路上,他一定會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山水繪真性,石泉抒畫情。無論歲月變遷,山,依舊那么雄偉,永遠堅守著歲月的永恆;水,依舊那么綿長,永遠舞動著生命的靈魂。願山石兄水墨長青,藝術永恆!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一)作品欣賞(一)
作品欣賞(三)作品欣賞(三)
作品欣賞(二)作品欣賞(二)

山石筆下的蘭花,筆筆有生意,揮灑自如,或聚或散,疏密有致,在墨色的處理上富有獨創性,以淡墨畫石、濃墨畫蘭,使整幅畫更覺墨彩繽紛和富有層次。他筆下的蘭草,層次分明,色彩明快,紅蘭黃三色搭配適當,整幅畫讓人心曠神怡,不知不覺走入了他的蘭草繪畫氛圍。

作品合影作品合影
作品欣賞作品欣賞
作品合影作品合影
國畫人物國畫人物
國畫人物國畫人物

山石兄的作品:筆筆如鐵——他重視乾筆,勾勒旋轉、沉穩有力,或輕或重、一氣連線;筆筆見根——他重視飛白,直中求曲、曲中求真,虛實相生、空靈雋永;筆筆耐看——他重視無墨求染,不滯不濕、深淺有致,隨機應變、恰到好處,真正做到了處處運手、筆筆從心。誠如先生自己所說:“畫法即筆法,一幅畫的優劣在有無內美,內美即筆力之美,這是一幅畫的精神所在。”

國畫山水國畫山水
國畫山水國畫山水
國畫山水國畫山水
作品-四條屏作品-四條屏
山石作品-達摩山石作品-達摩
山石作品-四條屏山石作品-四條屏
山石作品-四君子山石作品-四君子
斗方斗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