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The Wang Yanan Institude for Studies in Economics,Xiamen University)創建於2005年6月,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為基礎、依託於“985工程”二期項目應運而生。WISE是一個實體性的教育科研機構,下設計量經濟學研究中心、金融經濟學研究中心、勞動經濟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王亞南學術思想研究中心、現代統計學研究中心、計算與數據中心、廈門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中心、SAS計量經濟學卓越中心、康奈爾合作中心以及高級教育培訓與諮詢中心。學院重視學科交叉,成功申報立項了“計量經濟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福建省統計科學重點實驗室等兩個獨立研究機構,在文理交叉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學院簡介

廈門大學遠景廈門大學遠景

進入21世紀以來,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中國經濟學的教育與研究如何國際化,如何參與國際競爭,已成為國內學界熱烈探討的焦點話題。事實上,一些有前瞻意識的學校,已在國際化辦學方面邁出堅實的步伐。

WISE聘請中國社會科學院顧問王洛林教授任名譽院長,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廈門大學雙聘教授洪永淼任院長,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榮譽教授鄒至莊,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校區經濟學教授、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Clive Granger爵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1985年Clark獎獲得者Jerry Hausman,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國際一流期刊Journal of Econometrics主編蕭政,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濟學教授、198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Lawrence Klein,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國際一流期刊Econometric Theory主編Peter Phillips等享譽國際的學者任學術顧問。

WISE力爭在不太長的時間內,成為亞太地區和中國一流的、與國際接軌的現代經濟學教育和研究機構,並致力於:

◆ 在國內外頂尖和一流經濟學期刊上積極發表論文。

◆ 培養一批一流精幹的中青年經濟學家,塑造WISE品牌。

◆ 成為亞太地區一個有影響的經濟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學生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學生

◆ 使廈門大學經濟學科在一些主要領域,即計量經濟學、金融學、勞動經濟學、總量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研究在國內處於頂尖地位,在國外有一定的影響。

◆ 成為國家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重要的智囊團、思想庫和高級教育培訓與諮詢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標,把WISE打造成中國現代經濟學教育與研究的南方重鎮,奠定廈門大學在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現代經濟學領域的一流學術地位,學校遵循“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辦學理念與指導思想,充分利用國際教育學術資源,突出“學術品牌戰略”和“多元化發展戰略”。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機制創新、學術交流與合作、基礎設施與網路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學校始終貫徹國際化辦學這一主線,並有意識地結合“學術品牌戰略”和“多元化發展戰略”,在實踐中不遺餘力地加以實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例如,在實施“學術品牌戰略”時,WISE充分發揮計量經濟學、金融計量和金融工程的學科優勢,通過不斷積累、厚積薄發,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傾力打造特色品牌。如今,“計量經濟學”、“數量金融”已成為WISE兩張閃亮的名片。在短短的3年時間內,研究院各項工作進展順利,超額完成了“985工程”二期的“巨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創新基地預定的建設目標,在國內甚至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也使前廈門大學校長王亞南教授奠定的廈門大學的傳統優勢在現代經濟學教學與研究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光彩。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學生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學生

WISE的計量經濟學、數理金融學和勞動經濟學這三個優先發展學科有了快速的發展,計量經濟學(特別是理論計量經濟學)已處於國內領先的地位。

為了建設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的人才團隊,WISE從海外招聘了10名全職教師,

同時聘請了蕭政等享譽國際學界的著名學者為兼職教師。在WISE的人才梯隊中,有“海外名師引進計畫”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1人、“閩江學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福建省新世紀人才”1人。除了“請進來”之外,WISE還選派並資助經濟學院青年教師到北美一流研究型大學進修訪問,並與國外學者合作研究,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WISE現有在讀博士生24人,碩士生123人,雙學位本科生148人。第一屆碩士畢業生27人。WISE強調深厚的理論基礎和現代數理分析方法,本、碩、博課程設定和教學難度與美國一流研究型大學完全接軌,全部課程使用美國一流研究型大學通用的教材,並用英語教學,且所有課程向全校師生開放。這些高標準的舉措,為廈門大學經濟學的真正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吸引國際上優秀的學生到廈門大學深造創造了條件。

廈門大學廈門大學

在科學研究方面,WISE積極參與國際學術合作與競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3年來共在國際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11篇,已經被國際經濟學期刊接受的論文6篇(含與國外學者合作)。另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經濟學報》、《管理科學學報》等國內一流刊物上發表論文18篇,出版專著1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大課題等科研經費154萬元;獲得Tjalling C.Koopmans 計量經濟學家國際大獎、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Finance 最佳論文獎、以及福建省、廈門市優秀社科成果獎等8項。由WISE資助的科研課題也獲得了豐碩的成果。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雙博士研究生於曉華撰寫的題為《中國研究機構發表經濟學英文論文的一個統計研究(1998—2007)》的文章,對中國的經濟學研究機構在1998到2007年發表在SSCI的經濟學論文數量和質量進行了一個多方面的排名,統計分析表明,在發表論文的質量方面,香港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清華大學排名前五位。該文認為這樣的排名結果也是對近年來廈門大學實施經濟學教育改革成果的肯定。

廈門大學廈門大學

WISE一直非常注重學術硬環境和軟環境的建設,堅持“兩條腿走路”,使“硬體”與“軟體”互相支持配合,發揮出最大的效力。例如,WISE成立了計算與數據中心、遠程學術報告廳、高速計算機運算群等,建立了高效的行政管理體系,培養了一支非常出色的、與國際接軌的行政秘書與工程技術人員隊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WISE致力於營造一種濃厚的學術氛圍,為教師和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術交流環境。3年來,WISE教師參加學術會議(主要是國際學術會議)64人次、應邀講學16人次。先後共主辦了22場國際、國內學術會議,邀請了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拉克獎獲得者在內的國際頂尖經濟學家參加會議。WISE還舉辦學術講座(seminar)134場,青年學者論壇45場。2006年舉辦的“全國計量經濟學和金融計量學研究生暑期學校”,獲得了教育部的表彰。高密度、高水平、高層次、高質量的學術交流極大地提升了教師與學生的學識與眼界,也提升了廈門大學經濟學科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

在促進學術交流的同時,WISE與新加坡管理大學、德國洪堡大學、韓國成鈞館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美國北卡羅萊那大學、美國肯特州立大學、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大學建立了實質性的合作關係,在教師合作研究、學生互換、共同召開國際會議等方面開展廣泛的合作。這些實質性的合作,是WISE國際化辦學必不可少的的組成部分。

WISE是一個新型的教育與研究機構,新舊觀念和新舊體制的摩擦、碰撞也產生了許多“火花”,不過,在學校領導、職能部門及兄弟學院特別是經濟學院的大力支持下,WISE會秉承“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校訓,在克服各種困難中穩步前進。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學校深信,隨著時間的推移,WISE的優勢會不斷地凸現出來。

培養模式

王亞南經濟研究院的目標是培養知識結構與國際接軌、科研水平高、綜合素質好、創新能力強的優秀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校會更加注重課程內容的國際化與課程體系的規範化,通過精心的教學安排、精湛的教學互動、精彩的第二課堂和精良的培養模式,全力打造廈門大學“數量金融”的新品牌!

學術顧問

普林斯頓大學 經濟學系榮譽教授 鄒至莊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校區經濟學系榮譽教授、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Clive Granger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系教授、Clark獎獲得者 Jerry Hausman
南加州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經濟學國際一流期刊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主編 蕭政
賓州大學經濟學系榮譽教授、1979年經濟學諾貝爾獎獲得者 Lawrence Klein

專業介紹

勞動經濟學

研究方向
1--勞動力供給與需求
內容、特色、意義 主要研究內容: 勞動力供給, 勞動力需求,勞動力市場均衡,教育與人力資本,勞動力遷徙,工作搜尋,工作匹配和員工流轉。 特色與意義: 注重訓練學生對 數理模型 的掌握,使學生了解基本假設與模型結果之間的聯繫,運用最先進的計量學方法(尤其是微觀 計量經濟學 ),訓練學生理論論證和實證分析的思維邏輯,培養學生獨立研究的能力。在 勞動力供給 和需求行為與決定因素的研究領域,大部分已發表的研究成果涉及的是美國以及其他已開發國家的勞動力市場,現代勞動經濟學理論和實證方法在中國勞動力市場中的套用尚處於起步階段。因此,嚴謹科學的研究中國勞動力市場不僅在學術範圍內深具意義,研究成果也可用於對經濟政策的建議,幫助我們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進步與局限性。比如,本方向對教育的研究可以在中國現行教育體制背景下,將現代經濟成長理論與微觀教育選擇模型相結合,探究如何最佳化教育投資結構、改善區域教育不平衡現狀。另外,在中國經濟背景下,探討計畫生育政策和城鄉分割下的勞動力遷徙如何影響勞動力市場也頗具意義。
導師 蔡宗武*、洪永淼*、 賴小瓊 *、孟磊、歐振中、沈凱玲、蕭政* 標*為博士生導師
2--薪資構成與結構
內容、特色、意義 主要研究內容: 補償性工資差異,勞動力市場歧視,勞動契約,勞動力市場分割,信息不對稱,風險分擔與激勵機制,工會, 集體議價以及議價理論,工資差距,收入不平等, 技術進步,全球化與收入不平等, 失業。 特色與意義: 著重學生對競爭 工資理論 的局限性的理解,使學生掌握 數理模型 對 不完全信息 ,不確定性,風險等因素的處理,並熟悉各類理論預測的經驗證據,帶領學生了解國際有關研究的前沿, 並能運用嚴謹的計量學方法,進行獨立研究。在中國經濟背景下,現代勞動經濟學和現代計量經濟學提供的研究工具可以用來探討2008年勞動法對職工議價能力以及公司的聘傭與解僱決定的影響。中國城鄉分割的歷史和現狀也提供了一個研究勞動力市場歧視和隔離的土壤。此外,對中國當前收入不平等原因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研究,不僅在學術範圍內深具意義,研究成果也可用於對相關經濟政策提供建議。
導師 蔡宗武*、洪永淼*、 賴小瓊 *、孟磊、歐振中、沈凱玲、蕭政* 標*為博士生導師
3--制度與勞動力市場政策學
內容、特色、意義 主要研究內容: 勞動力市場政策,體制與勞動力市場表現, 最低工資,就業保護, 失業保險,稅收。 特色與意義: 通過對學生進行嚴謹的理論與實證方法訓練,使其熟練掌握相關 數理模型 ,對 公共政策 ,體制,與勞動力市場表現之間的聯繫以及各類政府對勞動力市場的干預政策進行分析。鼓勵學生挑戰本研究領域中的既成觀念,培養學生獨立研究的能力。隨著中國對最低工資制度,就業保障,失業保險等方面日益明晰的立法執法進程, 這方面的研究在闡明各種體制間的依存關係如何相互作用,以至指向最有利於就業的條件上,尤其具有價值。
導師 蔡宗武*、洪永淼*、 賴小瓊 *、孟磊、歐振中、沈凱玲、蕭政* 標*為博士生導師

統計學

研究方向
1-時間序列分析
內容、特色、意義 主要研究內容: 時間序列分析的方法、理論與套用。 特色與意義: 針對經濟、金融數據的特點,引入半參數和非參數的方法,對非平穩和非線性時間序列分析的前沿課題進行研究。
導師 蔡宗武*、 程立新 *、方穎、洪永淼*、林明、林光平*、劉繼春、任宇、 王海濱 、蕭政*、 鄭挺 國 標*為博士生導師
2-- 非參數統計
內容、特色、意義 主要研究內容: 非 參數估計 與檢驗的方法、理論與套用。 特色與意義: 將非參數的方法擴展到一些前沿領域,比如非平穩數據的非參數估計和 分位數 的非參數估計方法。
導師 蔡宗武*、 程立新 *、方穎、洪永淼*、林明、林光平*、劉繼春、任宇、 王海濱 、 蕭政 *、鄭挺國 標*為博士生導師
3--統計計算
內容、特色、意義 主要研究內容: 通過 隨機模擬 的方法有效的求解各類計算問題。 特色與意義: 以統計理論為基礎,利用 計算機模擬 解決傳統數值方法難以處理的高維計算問題,如高維積分和最佳化問題。能夠對經濟、金融模型的分析提供有效的手段。
導師 蔡宗武*、 程立新 *、方穎、洪永淼*、林明、林光平*、劉繼春、任宇、 王海濱 、蕭政*、鄭挺國 標*為博士生導師

西方經濟學

研究方向
1- 總量經濟學
內容、特色、意義 This course provides a mix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macroeconomics. Topics range from the classical economics, Keynesian economics and other neo-classical models such as 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s, dynamic optimization, 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inter-temporal open economy models and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Various theories will be illustrated using examples drawn from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policy issues, as appropriate.
導師 齊豪(助理教授碩博導師) 胡學勤 (副教授碩博導師) 賴小瓊 (教授碩博導師) 沈凱玲(助理教授碩博導師) 王洛林(教授碩博導師) 王瑞芳 (教授碩博導師) 吳碧英 (教授碩博導師) 莊宗明 (教授碩博導師)
2-- 個體經濟學
內容、特色、意義 The core material deals with labor supply decisions made by rational households, labor demand decisions made by profit-maximizing firms, and the equilibrium wage differentials and employment pattern implied by these decisions when markets are competitive. Applications include the analysis of industry wage differentials (why wage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vary), life-cycle age-earning profile, and returns to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s. The last part of the course considers various ways in which labor markets may differ from the competitive ideal. Topics may include efficiency wages and other incentive schemes, discrimination, bargaining between workers and employers to divide monopoly rents, and unemployment.
導師 齊豪(助理教授碩博導師) 胡學勤 (副教授碩博導師) 賴小瓊 (教授碩博導師) 沈凱玲(助理教授碩博導師) 王洛林(教授碩博導師) 王瑞芳 (教授碩博導師) 吳碧英 (教授碩博導師) 莊宗明 (教授碩博導師)

金融學

研究方向
1- 公司金融
內容、特色、意義 主要研究內容:資本結構、 股利政策 、 首次公開募股 、 兼併收購 和風險管理。 特色與意義:研究中國轉型期公司理財的特殊問題,有助於中國市場化改革的進展和新理論的出現
導師 蔡宗武(教授、碩博導師) 陳國進 (教授、碩博導師) 陳蓉 (副教授碩士導師) 洪永淼 (教授、碩博導師) 江曙霞 (教授、碩博導師) 林海(講師碩博導師) 陸懋祖 (教授、碩博導師) 馬成虎(教授、碩博導師) 潘越 (講師碩士導師) 吳俊吉(教授、碩博導師) 吳世農(教授、碩博導師) 鄭鳴(教授、碩博導師) 鄭振龍 (教授、碩博導師)
2- 金融計量經濟學
內容、特色、意義 主要研究內容:金融學與 計量經濟學 的結合。 特色與意義:用計量經濟學研究金融問題,在國內還是一個較新的領域,有助於金融學的國際接軌
導師 蔡宗武(教授、碩博導師) 陳國進 (教授、碩博導師) 陳蓉 (講師碩士導師) 洪永淼 (教授、碩博導師) 江曙霞 (教授、碩博導師) 林海(副教授碩博導師) 陸懋祖 (教授、碩博導師) 馬成虎(教授、碩博導師) 潘越 (講師碩士導師) 吳俊吉(教授、碩博導師) 吳世農(教授、碩博導師) 鄭鳴(教授、碩博導師) 鄭振龍 (教授、碩博導師)
3- 投資學
內容、特色、意義 主要研究內容:資本市場、資產組合選擇和資產定價 特色與意義:研究中國轉型期資本市場的特殊問題,有助於中國市場化改革的進展和新理論的出現
導師 蔡宗武(教授、碩博導師) 陳國進 (教授、碩博導師) 陳蓉 (講師碩士導師) 洪永淼 (教授、碩博導師) 江曙霞 (教授、碩博導師) 林海(副教授碩博導師) 陸懋祖 (教授、碩博導師) 馬成虎(教授、碩博導師) 潘越 (講師碩士導師) 吳俊吉(教授、碩博導師) 吳世農(教授、碩博導師) 鄭鳴(教授、碩博導師) 鄭振龍 (教授、碩博導師)

數量經濟學

研究方向
1- 計量經濟學
內容、特色、意義 This course is an introduction to basic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al theory. Topics covered in the course include random variable, conditional expectation, modes of convergence, weak law of large numbers, central limit theorems, hypothesis testing and maximum likelihood theory.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or both M.A. and PhD students whose research area is econometrics or applied econometrics. Calculus and linear algebra are prerequisites. Textbooks include Hong, Y. (2006) Lecture Notes for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Bierens, H. (2004) Introduction to the Mathematical and Statistical Foundations of Econometrics, and Gallant, A.R. (1997) 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etric Theory.
導師 蔡宗武(教授碩博導師) 方穎(助理教授碩博導師) 洪永淼 (教授碩博導師) 蕭政 (教授碩博導師) 管中閔 (教授碩博導師) 冼芻蕘(教授碩博導師
2- 數理經濟學
內容、特色、意義 使學生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掌握進行 現代經濟學 研究必備的分析工具,能夠基本無困難的閱讀國際頂尖期刊(比如AER,QJE等)上發表的文章;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學會使用現代經濟研究的常用方法,能夠將這些數學方法和工具套用到自己的經濟研究中去。
導師 蔡宗武(教授碩博導師) 方穎(助理教授碩博導師0 洪永淼 (教授碩博導師) 蕭政 (教授碩博導師) 管中閔 (教授碩博導師) 冼芻蕘(教授碩博導師)

實驗教學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教師合照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教師合照

2005年9月到現在,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WISE)已有條不紊地走過了正式運轉的第一個學期。這期間,得益於各方的共同努力,研究院開展了大量獨具特色、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課程設定、教學互動、第二課堂和培養模式等方面皆進行獨到的創新與突破,並於探索前行中積累了許多經驗,為研究院會來的進一步良好運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首先,研究院在課程設定上高瞻遠矚,力求與國際充分接軌。在碩士一年級第一學期即開設的《高級計量經濟學》、《高級個體經濟學》、《高級總量經濟學》、《數理經濟學》等四門主幹課程,皆使用國際流行的英文原版教材,水平高於國內主流教學用書;同時,學校去粗取精,暫緩開設作用相對較小的其他課程,並通過小班教學、高密度課時等方法來加大對這四門主幹基礎課的教學引導力度。從實踐的情況上看,儘管有些人在學習難度、學習強度的銜接上存在暫時不適應,但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及時扭轉情緒,在逆境中咬緊牙關、爭分奪秒、迎難而上。因此,班上的學習氣氛異常濃郁,學生間甚至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每天休息超過五個小時就表明你在偷懶!”,可見,高壓力所帶來的學習大動力效果是顯著的,它徹底顛復了許多人心目中“研究生成日悠哉自在”的刻板印象。天道酬勤,大家都堅信這種別具用心的教育,勢必會為研究院實現國際化、系統化培育精英的戰略邁出堅實的第一步!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學生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學生

其次,研究院在教學互動上下足工夫,師生的縝密配合為教學效果的深化奠定了穩固的基石。學校的教師不僅在課間參與學生的討論,還於每周設立專門的答疑時間,留下手機、辦公室電話號碼和電子信箱,以便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中碰到的各種難題。特別是研究院建立的強大教學資源平台(http:210.34.5.123/wise),讓任課老師可以隨時上傳預習課件、閱讀相關材料,完成信息發布,批改作業論文,實現師生雙方的互動。不僅如此,師生互動還特別體現在師生間的“雙向檢驗”中:老師通過進行期中考試來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激勵學生奮發學習;而學生也通過無記名問卷調查來對任課老師進行綜合評價,反饋教學意見,顯而易見,“雙向檢驗”讓師生間的磨合更為直接而快速。

第三,研究院在第二課堂中卯足全力,推出一系列學生“叫好又叫座”的高水平、高層次學術講座。這些講座不僅讓學生領略經濟大師的風采,更為重要的是了解現代經濟金融研究的最新理論前沿,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提高其理論和套用相結合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也無形中促進了廈門大學經濟學科內外部的相互交流。受邀的報告人有來自境外(包括歐美)的學者,也有來自學校經濟學院和管理學院的知名教授,他們在各自的學術領域均有很高的造詣和影響。截至現在,王亞南經濟研究院開辦的學術講座達11場之多,包括:美國康奈爾大學富布萊特高級訪問學者、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沈藝峰教授的《投資者法律保護與權益資本成本》講座;廈門大學金融系、王亞南經濟研究院鄭振龍教授的《股權分置改革的期權分析》講座;美國康奈爾大學經濟系萬又煊教授的《透過西歐經驗看東亞增長》報告;廈門大學經濟學院計統系高鴻楨教授的《實驗經濟學及其套用》講座;法國勒阿佛爾大學前校長(2000-2005)、勒阿佛爾大學國際商學院經濟學教授Pierre-Bruno Ruffini博士的《歐洲金融一體化I》、《歐洲金融一體化II》、《信息與銀行信用》、《歐盟發展史》等四場系列報告;美國康奈爾大學現任經濟學系教授,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長江學者”講座教授洪永淼的《現代經濟學的十個理解誤區》講座;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學系教授胡永泰的《中國國有銀行:潛在財政危機與化解策略》講座;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廈門大學金融研究所張亦春教授的《中國股市低迷的癥結及救治》講座……11場講座,含金量高,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多學生也漸漸從原先的“被動與羞怯”走向現在的“成熟與自信”,在講座的互動提問中充分展現了亞南研究院學子孜孜以求、落落大方的學術風采!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學生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學生

第四,研究院在人才培養上,力爭在國際化模式下積極探索各種精英培養途徑。學校會跳出中國研究生培養體制的“怪圈”,大力倡導“碩博連讀”的戰略,並計畫在第三學期從2005級碩士研究生中選拔出5至7名優秀學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此外,學校還會積極嘗試“聯合培養”的模式,著手與國外研究型大學洽談按照國際慣例聯合培養碩士生和博士生的相關事宜;現在,研究院已與國外一些大學達成協定,會選送部分優秀學生赴國外學習一年,並獲頒廈門大學與國外院校的雙重學位。同時,研究院還會鼓勵有條件的優秀學生申請出國攻讀博士學位,並提供相應的便利和幫助。

王亞南經濟研究院作為一個年輕的學院,在初期的運轉中能取得令人欣慰的發展,是學校上下大力支持、研究院全體師生共同拼搏、齊心努力的結果。雖然學校在具體的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不成熟、待改進的地方,但學校堅信朝氣蓬勃的“亞南人”會一如既往,為實現王亞南經濟研究院的宏偉目標而奮鬥不息。

隸屬學校

學校綜述

廈門大學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是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的,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是我國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學之一,被譽為“南方之強”,是我國唯一位於經濟特區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重點大學。廈門大學也是國家副部級建制的重點大學,是加入國家珠峰計畫的17 所985 高校之一(即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實驗計畫,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學科開始),是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居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廣泛影響的綜合性大學。建校迄今,先後為國家培養了陳景潤、謝希德、盧嘉錫、曾呈奎等20多萬名優秀本科和研究生,在廈大學習、工作過的兩院院士達60多人。

校區簡介

學校擁有完善的教學、科研設備和公共服務體系。現在學校占地近9000畝,其中校本部位於風光秀麗、氣候宜人的廈門島南端,廈門市思明區思明南路422號,約2500多畝。廈門大學漳州校區,在招商局漳州開發區(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港尾鎮),約2568畝。廈門大學翔安校區,規劃建設用地3645畝。校舍建築總面積140多萬平方米。

學生機構

廈門大學廈門大學

現有在校生38000多人,其中本科生20575人,碩士生15590人(其中專業碩士6014人),博士生2567人,外國留學生及港、澳、台學生2500餘人。學校獲第四、五、六屆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6項、二等獎14項,名列全國高校前茅。29門課程入選全國“精品課程”。學校推行通識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多次在中國大學生各類比賽中獲獎。2005年底,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評估。廈大畢業生是最受社會歡迎的群體之一,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 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是福建省內唯一經科技部、教育部認定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自然科學研究水平不斷提升,2006年以來,共承擔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課題700多項,在Science和Nature(含子刊)以及Cancer Cell、The Lancet等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6篇,2項科研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人文社會學科研究實力雄厚,南洋研究、台灣研究、高教研究、經濟研究、會計研究等領域居國內領先地位。2006年以來,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31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研究項目157項,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4項,立項數均位居全國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第四屆和第五屆高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分別有19項和14項成果獲獎。

在2010年全球最著名的兩大科技期刊之一的《Nature》發布的《自然出版指數2010中國》(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0 China)在這份報告中,廈門大學科研實力位居國內所有科研機構第9名。(以上數據截至2011年3月31日)

對外交流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赴台灣交流學習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赴台灣交流學習

學校已與英、美、日、法、俄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17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積極參與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已與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等地區的大學合作建立了13所孔子學院。在對台交流方面,學校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難以替代的人文優勢,已成為台灣研究的重鎮和兩岸學術交流的重要高校。與美國華盛頓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學院等簽訂了“全球十校聯盟”聯合協定。2009年,廈門大學與清華、北大等國內十所一流大學受邀加入歐盟“伊拉斯莫斯世界對外合作視窗”這一歐盟著名高校合作交流項目。按協定,廈大每年選派多名優秀學生赴歐盟學習並享受高額獎學金。

同時,廈大還是全球工程教育研究聯盟、東協國家大學聯盟、環黃海地區大學聯盟等國際平台組織的成員學校。僅2010年,廈大就與國外著名大學新簽、續簽了17個校際協定。國家留學基金委每年還會資助學校百名優秀研究生到國外一流大學公費留學。

廈大未來會挑選50所世界知名高校的優秀學科進行實質性交換合作,啟動“國際戰略夥伴計畫”。同時,學校籌劃設立“交流學生獎學金”,擴大聯合培養規模,為更多學生提供出國交流機會。

廈大也會國際交流合作的重心放在院系甚至是教授身上,每年都會扶持一些學院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學,為更多學科、教師走向國際大舞台創造條件。如廈大每年均有300多名教師出國講學或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 現在,廈門大學正昂首闊步朝著“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奮鬥目標邁進。

相關新聞

WISE與歐盟合作第四屆比利時安特衛普—法國里爾大學研討會在學校舉行

學院領導與比利時、法國大學代表合照學院領導與比利時、法國大學代表合照

2013年10月19日-20日,由學校王亞南經濟研究院(WISE)、歐盟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和法國里爾大學聯合舉辦的第四屆學術研討會在經濟樓A501舉行。

廈門大學、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和法國里爾大學都是歐盟“EGEI”(全球化與歐盟一體化)項目的成員單位,自2010起首次在廈門舉行年度學術研討會後,每年輪值舉行此類年度會議,旨在藉由研討會的平台促進各成員院校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同時匯總“EGEI”項目年度進展,推動項目持續發展。本屆研討會共有來自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法國里爾大學、英國斯塔福德郡大學、義大利巴里大學、西班牙坎塔布里亞大學等各成員單位代表匯聚廈門大學參加討論,共設5場議題會場,14篇論文作會議宣讀。

2013年度廈門研討會以該項目的核心推動者Wim Meeusen教授姓名命名,以向其為“EGEI”項目做出的傑作貢獻致禮。Wim Meeusen教授作為歐洲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EITEI”(國際貿易和歐盟一體化)經濟學碩士項目負責人在推動項目發展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Wim Meeusen教授自2007年起訪問WISE,自此頻繁往來,積極致力於推動廈門大學與歐盟各成員院校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為中歐雙方的學生互換、師資培養、學術合作創造了平台與機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