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陽壩

康縣陽壩

康縣陽壩,位於康縣城東南39公里處。屬亞熱帶濕潤區,氣候溫濕,雨量均勻,利於以發展農業和林業,糧食作物主產玉米、小麥,並有少量水稻、黃豆、紅薯。

【概況】位於康縣城東南39公里處。東鄰銅錢鄉,西接武都縣裕河、五馬鄉,南與陝西省寧強縣交界,北同兩河鎮及銅錢、三河壩鄉毗連。面積504平方公里。總人口12052人。鎮政府駐地陽壩村。
【歷史沿革】以地處陽壩而得名。建國前設陽壩鎮,建國後設立陽壩區。1958年成立陽壩人民公社。1983年改陽壩公社為陽壩鄉。1985年改鄉為鎮至今。2005年撤併太平鄉、托河鄉併入陽壩鎮,現轄陽壩居委會以及陽壩、上壩、陰壩、大溝、小溝、前山、龍潭、宋家溝、五顆石、新寨、葉子壩、油房壩、莊窠里、劉家壩、乾河壩、陰壩村、未子溝、田壩里、杜壩、柯家河、二坪、托河村、花岩溝、大莊子、蔣家壩家坡、李家溝、焦家坡、付家灣、葉家坪34個村委會,120個村民小組
【自然與經濟】境內層巒迭嶂,溝壑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陽壩河自西北向東南貫流全境,三河壩河流經境東北部,利於灌溉。境內最高點饃饃山海拔2430米;最低點龍潭村海拔760米,屬亞熱帶濕潤區,氣候溫濕,雨量均勻,利於以發展農業和林業,耕地1.15萬畝,其中水田766畝。土壤有大黑土,黑黃土、沙岩土,多呈酸性,疏鬆肥沃。糧食作物主產玉米、小麥,並有少量水稻、黃豆、紅薯。經濟作物及林副產品有茶葉,木耳、天麻、棕片、生漆、蜂蜜、花生、蘋果、蜜桃、板栗、枇杷等;還產銀耳、猴頭、香菇、中化獼猴桃。此地為康縣茶葉、木耳、天麻的主要產區。茶園面積2.26萬畝,產量228噸已得到國家有機茶認證,進入國際名茶行列。境西部有原始森林,樹種繁多,年採伐量5000多立方米;林中有多種動物,並有金絲猴、羚牛、雲豹、林麝、長尾雉、蘭馬雞等十幾種珍禽異獸;林內有野生黑白木耳、香菇、猴頭、竹筍等以及靈芝、豬苓、金耳環、天南星等藥材。水產有水獺、娃娃魚等。因而陽壩素有“萬寶山”之稱。境東部多丘陵,俗稱“亂山子”,其山形地勢奇特,數百座砂岩土丘突兀於鬱郁叢林之中,居高遠瞻,形若揭開籠的饅頭。境內有陽壩銅礦、陽壩林場,還有多種經營試驗推廣站、茶葉加廠等。
【交通】境內有康陽公路和陽燕(燕子砭)公路,另有陽太(太平)、陽梅(梅園)二條鄉村林區公路。陽壩河上建有人行鐵索橋2座。交通較便利。
【文教衛生】現有中學1所,國小17所,有中心醫院3所,村醫療站30所。
【旅遊景點】梅園溝、幽夢谷、海棠谷、龍神溝、紅豆谷、托河常溶洞、天鵝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