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政論集(上下)

康有為政論集(上下)

《康有為政論集(上下)》是1998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康有為。

內容介紹

作為一個在中國啟蒙思想史和近代文學史上具有極重地位的啟蒙思想家、宣傳鼓動家和詩人,作為一個博學敦厚的長者,一個為把中國引入近代變革之路的拓荒人,康有為在其一生中寫了許多具有獨特風格與魅力的政治文章和詩歌。《康有為政論集》選錄了康有為的這些重要政論、奏稿、函電、序跋、詩歌和部分專著,為研究康有為思想和中國近代歷史的學人參考。

作品目錄

上冊
卷 一
(一八七七年前―一八九八年九月)
闔辟篇(一八七七年前)
未濟篇(一八七七年前)
理學篇(一八七七年前)
愛惡篇(一八七七年前)
性學篇(一八七七年前)
不忍篇(一八七七年前)
知言篇(一八七七年前)
濕熱篇(一八七七年前)
覺識篇(一八七七年前)
蘇村臥病書懷(一八七九年)
延香老屋率幼博弟曝書(一八八0年)
送張十六翰林延秋先生還京(一八八0年)
秋登越王台(一八八0年)
泛海至天津入京復還上海(一八八二年)
游揚州,久經兵燹,名園盡毀,繁華無睹,愴然賦詩(一八八二年)
游金陵明故宮及孝陵秦淮舊板橋(一八八二年)
三年(一八八四年四月)
聞鄧鐵香鴻臚安南畫界撤還卻寄(一八八五年)
星海自京還,話京華舊遊,而崔夔典編修淪謝矣!夔典聞吾將復入京,掃室以待,追念厚意,傷舊感懷(一八八五年)
送春(一八八五年)
伍氏萬松園觀鬥蟋蟀(一八八七年春)
過虎門(一八八七年)
自題三十影像(一八八七年)
八月十四夜香港觀燈(一八八七年)
除夕答從兄沛然秀才,時將入京上書(一八八七年)
過昌平城望居庸關(一八八八年九月)
錢幣疏(代屠仁守作,一八八八年)
請開清江浦鐵路折(代屠仁守作 一八八八年)
與洪給事右臣論中西異學書(一八八八年)
與徐蔭軒尚書書(一八八八年)
上清帝第一書(一八八八年十二月十日)
感事(一八八八年)
苦蚊行(一八八八年)
上書不達,謠讒高張,沈乙�、黃仲�皆勸勿談國事,乃卻掃汗漫舫以金石碑版自娛,著《廣藝舟雙楫》成,浩然有歸志(一八八八年)
門災告警請行實政而答天戒折(代屠仁守作,一八八九年一月十七日後)
乞賜面對摺(代屠仁守作,一八八九年一月)
出都留別諸公(一八八九年)
已醜上書不達出都(一八八九年)
去國吟(一八八九年)
贈陳鎮南編修兄(一八八九年)
贈龍岡先生(一八八九年)
過石城(一八八九年)
與曾侯書(一八八九年)
屠梅君侍御謝宮歸,索詩為別,敬賦六章(一八八九年)
廣藝舟雙楫序(一八九0年一月)
自都歸鄉,黃季度別駕以詩慰問,奉次原韻(一八九0年初)
門入陳千秋、曹泰、梁啓超、韓文舉、徐勤、梁朝傑、陳和澤、林奎、王覺任、麥孟華初來草堂問學,示諸子(一八九一年)
長興學記(選錄,一八九一年)
新學偽經考序(一八九一年五月)
送任甫入都(一八九一年)
京師晉陽寺下車傷足,陳簡持庶常、黃�生孝廉為吾裹藥,賦謝(一八九四年六月)
致葉衍蘭書(一八九四年十月前)
桂學答問序(一八九四年)
桂學答問(一八九四年)
和臨桂周黻卿翰林有感(一八九四年冬)
上元夕,桂垣藩署黃植庭方伯丈招觀燈,即座口占――――桂垣燈火燦熳,雲龍數十,舞隊數百,京師、吾粵所無也。然是時日本破鳳皇城(二首選一,一八九五年二月九日)
在桂林得佳石示桂中學者(一八九五年)
殿試策(一八九五年春)
變則通通則久論(一八九五年春)
汰冗兵疏(一八九五年春)
上清帝第二書(一八九五年五月二日)
中日和約書後(一八九五年)
東事戰敗,聯十八省舉人三千人上書,次日美使田貝索稿,為人傳鈔,刻遍天下,題曰《公車上書記》。是時主和者為軍機大臣孫毓汶,眾怒甚,孫畏不朝,遂辭位(一八九五年)
上清帝第三書(一八九五年五月二十九日)
上清帝第四書(一八九五年六月三十日)
割台行成後,與陳次亮郎中熾、沈乙�刑部曾植、丁叔衡編修立鈞、王幼霞侍御鵬運、袁慰庭觀察世凱、沈子封編修曾桐、文道希學士廷式、張巽之編修孝謙、徐菊人編修世昌、張君立刑部權、楊叔嶠中書銳同開強學會於京師,以為政黨嚆矢,士夫雲從。御史褚成博與大學士徐桐惡而議劾,有夜走告勸解散者。是時袁、徐先出天津練兵,同志夜餞觀劇,適演十二金牌召還岳武穆事,舉座鹹欷�,李玉坡大理至泣下。即席賦此呈諸公。未幾,余亦告歸,留門人梁啓超任之(一八九五年九月)
京師強學會序(一八九五年九月)
乙未出都作(一八九五年九月)
致汪康年書一(一八九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上海強學會序(一八九五年十一月)
上海強學會後序(一八九五年十一月)
附 上海強學會章程(一八九五年十一月)
順德二直歌(一八九五年)
日本雜事詩序(一八九五年後)
寄贈王幼霞侍御(一八九六年)
丙申臘再入桂林,除夕泊舟小傑度歲(一八九七年一月)
致葉衍蘭書(一八九七年三月二十四日)
兩粵廣仁善堂聖學會緣起(附會章,一八九七年春)
丁酉四月,攜門人龍積之、龍贊侯、龍左臣、湯覺頓、王�中等十餘人,騎馬游龍隱岩,摩撫黨人碑,刻跋題名其下(一八九七年五月)
禮運注序(一八九七年)
春秋董氏學自序(一八九七年十月二十六日)
孔子改制考序(一八九八年一月二十二日)
上清帝第五書(一八九八年一月)
上清帝第六書(一八九八年一月二十九日)
上清帝第七書(一八九八年一月底)
進呈日本明治變政考序(一八九八年一月底)
進呈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考序(一八九八年一月底)
請統籌全局折(代宋伯魯擬,一八九八年三月九日)
保國會序(一八九八年四月十七日)
附 保國會章程京師保國會第一集演說(一八九八年四月十七日)
膠旅割後,各國索地,吾與各省志士開會自保,末乃合全國士大夫開保國會,集者數千人 累被飛章,散會謝客,門可羅雀矣(一八九八年四月)
請定國是而明賞罰折(代楊深秀擬,一八九八年六月一日)
請厘定文體折(代楊深秀擬,一八九八年六月一日)
請派遊學日本折(代楊深秀擬,一八九八年六月一日)
請派近支王公遊歷折(代楊深秀擬,一八九八年六月一日)
請開局譯日本書折(代楊深秀擬,一八九八年六月一日)
請告天祖誓群臣以變法定國是折(一八九八年六月)
請明定國是疏(代徐致靖擬,一八九八年六月八日)
請講明國是正定方針折(代宋伯魯擬,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七日)
請改八股為策論折(代宋伯魯擬,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七日)
請催舉經濟特科片(代宋伯魯擬,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七日)
請廢八股試帖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七日)
請停弓刀石武試改設兵校折(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七、十八日)
敬謝天恩並統籌全局折(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九日)
請尊孔聖為國教立教部教會以孔子紀年而廢淫祀折(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九日)
請廢八股以育人才折(代徐致靖擬,一八九八年六月二十二日)
請厲工藝獎創新折(一八九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請御門誓眾折(代楊深秀擬,一八九八年六月二十八日)
奏請經濟歲舉歸併正科並各省歲科試迅即改試策論折(一八九八年六月三十日)
請廢八股勿為所搖片(代宋伯魯擬,一八九八年六日三十日)
懷翁常熟去國(一八九八年六月)
進呈突厥削弱記序(一八九八年六月)
請廣譯日本書派遊學折(一八九八年六月)
請開學校折(一八九八年六――七月)
進呈法國革命記序(一八九八年七月)
請飭各省改書院淫祠為學堂折(一八九八年七月三日後)
請酌定各項考試策論文體以一風氣而育人才折(代徐致靖擬,一八九八年七月六日)
請裁綠營放旗兵改營勇為巡警仿德日而練兵折(一八九八年七月十五日前)
奏改時務報為官報折(代宋伯魯擬,一八九八年七月十七日)
條陳商務折(一八九八年七月十九日)
致汪康年書二(一八九八年七月)
恭謝天恩條陳辦報事宜折(一八九八年八月九日)
請定中國報律折(一八九八年八月九日)
請禁婦女裹足折(一八九八年八月十三日)
請定立憲開國會折(代內閣學士闊普通武一八九八年八月)
請君民合治滿漢不分折(一八九八年八月)
進呈波蘭分滅記序(一八九八年八月)
謝賞編書銀兩乞預定開國會期並先選才議政許民上書事折(一八九八年八月二十日)
請開農學堂地質局以興農殖民而富國本折(一八九八年八月二十一日前)
請開制度局議行新政折(一八九八年八月三十日前)
請廢漕運改以漕款築鐵路折(一八九八年八月三十日前)
請裁撤厘金片(一八九八年八月)
請計全局籌巨款以行新政築鐵路起海陸軍折(一八九八年九月五日後)
請設新京折(一八九八年九月五日後)
請斷髮易服改元折(一八九八年九月五日後)
保薦袁世凱折(代徐致靖擬,一八九八年九月十一日)
請獎陳寶箴折(代楊深秀擬,一八九八年九月十四日)
卷 二
(一八九八年十月――一九一一年十月)
聞報見德人賀得膠周歲事,又得楊漪川獄中詩,題其後
(一八九八年十一月)
戊戌八月國變記事四首(一八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明夷閣與梁鐵君飲酒話舊事竟夕(一八九八年)
熱海魚見磯(一八九九年一月二日)
日暮登箱根頂浴蘆之湯(一八九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戊戌八月國變記事八首(一八九九年二月一日)
已亥元旦與王照、梁啓超、羅普、歐榘甲望闊行禮口占(一八九九年二月十日)
湖村先生以寶刀及張非文集見贈賦謝(一八九九年二月二十日)
答山本憲君(一八九九年三月二日)
佐佐友房君以所撰戰袍日記見贈(一八九九年三月十二日)
讀日本松陰先生幽室文稿題其上(一八九九年三月二十二日)
聞意索三門灣,以兵輪三艘迫浙江有感(一八九九年三月)
將去日本示從亡諸子梁任甫、韓樹園、徐君勉、羅孝高、羅伯雅、梁元理(一八九九年三月)
復依田百川君書(一八九九年四月前)
西遊之前一夕,木堂、羯南、矧川、松崎、湖村、藻洲、中西、柏原、宮崎、平山及小航、卓如同�於明夷閣,即席占此(一八九九年四月一日)
題東國莊原和新學偽經考辨(一八九九年)
上巳後四日與東洲兄游溫哥華園泊睹櫻花思東國舊遊並送東洲兄還國遍示東國故人正櫻花大放時也(一八九九年四月十六日)
游域多利溫哥華二埠記(一八九九年四月十六日)
域多利興學記(一八九九年四月)
在鳥�士晚士�埠演說(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日)
己亥六月十三日,與義士李福基、馮秀石及子俊卿、徐為經、駱月湖、劉康恆等創立保皇會,二十八日至域多利中華會館率邦人祝聖壽,龍旗搖�,觀者如雲,灣高華與二埠同日舉行,海北祝嘏 自此始也(一八九九年七月二十日)
美洲祝聖壽記(一八九九年八月)
九月二十四夜,至馬關,泊船二日,即李相國議和立約遇刺地也,有指相國駐節處者,傷懷久之(一八九九年十月)
己亥十二月二十七日,偕梁鐵君、湯覺頓同富侄赴星坡,海舟除夕,聽西女鼓琴,時有偽嗣之變,震盪余懷,君國身世,憂心慘慘,百憂鹹集(一九00年一月)
致各埠保皇會公函(一九00年七月十六日)
附 保救大清皇帝會例
七月偕鐵君及家人從者居丹將敦島燈塔(一九00年七――八月)
庚子八月五日閱報錄京變事(一九00年八月)
致濮蘭德書(一九00年七――一八月)
京破後,獄囚皆放,聞徐子靜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淚下(一九00年八月)
上粵督李鴻章兩書(一九00年九月八日)
與張之洞書(一九00年九月)
駁後黨張之洞于蔭霖偽示(一九00年十月)
托英公使交李鴻章代遞折(一九0○年十一――十二月)
致兩江總督劉坤一書(一九OO年十一――十二月)
聞菽園居士欲為政變說部,詩以促之(一九00年)
遣人入北尋幼博墓攜骸南歸(一九00年)
閱報聞禁中皆成茂草矣(一九00年)
致汪康年書三(一九O一年二月三日)
聞和議成,而東三省別有密約割與俄,各直省人士紛紛力爭(一九0一年)
中庸注序(一九0一年三月)
春秋筆削大義微言考序(一九0一年八月七日)
孟子微序(一九0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答南北美洲諸華商論中國只可行立憲不可行革命書(摘錄,一九0二年春)
與同學諸子梁啓超等論印度亡國由於各省自立書(摘錄,一九0二年春)
論語注序(一九0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大學注序一九○二年八月)
六哀詩(一九0二年十月二日)
大同書(選錄,一九0二年)
大同書成題詞(一九0二年)
官制議(選錄,一九0三年二月)
歐洲十一國遊記序(一九0四年卜二月二十二日)
常熟翁公哀詞(一九0四年)
物質救國論(選錄,一九○五年三月)
法國大革命記(摘錄,一九0六年)
布告百七十餘埠會眾丁未新年元旦舉大慶典告蕆,保皇會改為國民憲政會文(一九0六年十月二十一日)
中華帝國憲政會歌四章(一九0六年)
海外亞美歐非澳五洲二百埠中華憲政會僑民公上請願書(一九O七年)
人境廬詩草序(一九O八年六月二十二日)
金主幣救國議序(一九0八年冬)
光緒帝上賓請討賊哀啟(一九0八年十一月以後)
討袁檄文(一九0八年十一月以後)
上攝政王書(一九0八年十一月以後)
詩集自序(一九0八年十一月二日)
戊申除夕祭先帝後望海獨立思舊感懷(一九0九年一月)
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孺博、曼宣(一九0九年)
德宗景皇帝百日喪畢剃髮,哀痛無時,感賦(一九0九年)
辛亥夏來日本須磨,居任甫雙濤園,築小樓卜弓臨海,名日天風海濤樓,室成,與任甫、覺頓樂之,兼寄若海索和(一九一一年)
下冊
卷 三
(一九一一年十月――一九二七年)
致徐勤密書(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辛亥重九日聞黨禁開(一九一一年十月三十日)
救亡論(選錄,一九一一年十一月)
共和政體論(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後)
辛亥臘游箱根與梁任甫書(一九一二年二月)
辛亥除夕前六日在日本箱根環翠樓閱報適看玉簾瀧還感賦(一九一二年二月)
中華救國論(一九一二年六月)
孔教會序一(一九一二年十月前)
孔教會序二(一九一二年十月七日)
廢省論(選錄,一九一二年冬)
大借債駁議(一九一二年十二月)
不忍雜誌序(一九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理財救國論(選錄,一九一三年二月)
送三水徐勤君勉應僑選議員歸國序(一九一三年二月三日)
中國學會報題詞(一九一三年二月十一日)
憂問一(摘錄 一九一三年二月)
憂問二(摘錄,一九一三年四月)
刊布春秋筆削大義微言考題詞(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一日)
中國以何方救危論(一九一三年三月)
議院政府無干預民俗說(一九一三年三月)
擬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發凡(摘錄 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復山東孔道會書(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以孔教為國教配天議(一九一三年四月)
保存中國名跡古器說(一九一三年四月)
孤憤語一(一九一三年四月)
復教育部書(一九一三年五月)
無政府(一九一三年五月)
蓄亂(一九一三年五月)
忘恥(一九一三年五月)
無禱(一九一三年五月)
孤憤語二(一九一三年五月)
國會嘆(一九一三年六月)
問吾四萬萬國民得民權平等自由乎(一九一三年七月)
嗚呼噫嘻吾不幸而言中(一九一三年七月)
中國顛危誤在全法歐美而盡棄國粹說(一九一三年七、八月)
亂後罪言(一九一三年十一月)
致北京孔教會電(一九一三年十一月)
致總統電一(一九一三年十一月)
復總統電二(一九一三年十一月)
復總統電三(一九一三年十一月)
中國還魂論(一九一三年十一月)
廣東國報發刊詞(一九一四年二月二日)
請袁世凱退位電(一九一六年三月)
致江徐魯浙贛鄂湘七將軍電(一九一六年四月九日)
致美總領事勸美商勿借款袁世凱書(一九一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復黎元洪電(一九一六年六月九日)
復段祺瑞電(一九一六年六月二十五日)
復黎元洪電(一九一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致北京電(一九一六年七月六日)
致岑春煊書(一九一六年七月十一日)
杭垣演說紀(一九一六年七月十二日)
在浙之演說(一九一六年七月中旬)
蒞華嚴大學校演說(一九一六年七月二十六日)
致北京書(一九一六年九月二十日)
致北京電(一九一六年九月)
致內務部電(一九一六年九月)
致國會議員書(一九一六年九月)
在寧垣學界演說(一九一六年十月四日)
鎮江政學兩界歡迎會演說(一九一六年十月七日)
致黎元洪段祺瑞電(一九一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致大總統書(一九一七年一月)
戊戌輪舟中與徐勤書及丁巳跋後(一九一七年二月)
致北京電(一九一七年三月十三日)
致張勛函(一九一七年)
致張勛函(一九一七年三月十七日)
致張勛函(一九一七年四月三日)
致黎元洪段祺瑞電(一九一七年四月五、六日)
復段祺瑞書(一九一七年五月二十四 二十五日)
擬復辟登極詔(一九一七年七月前)
與徐世昌書(一九一七年七月七日)
附 與徐太傅書復大隈侯爵書(一九一七年七月)
致馮國璋電(一九一七年八月三日)
春秋筆削微言大義考題詞及跋(一九一七年八月)
續撰不忍雜誌自序(一九一七年十月)
不幸而言中不聽則國亡序(一九一七年十一月)
共和平議(選錄,一九一七年十二月)
戊戌輪舟中絕筆書及戊午跋後(一九一八年七――九月)
通電(一九一八年八月十四日)
復和平期成會電(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四日)
促南北速議和以應歐洲和局電(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致徐總統論焚土電(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四日)
致陸使議和書(一九一九年一月十五日)
請誅國賊救學生電(一九一九年五月六日)
電犬養木堂轉達日本內閣撤兵交還文(一九一九年八月)
致徐總統電(一九二0年二月十九日)
跋章士釗致黃興書(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日)
斥趙恆惕聯省自治電(一九二二年七月)
戊戌與李提摩太書及癸亥跋後(一九二三年)
陝西第一次講演(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十四日)
陝西第二次講演(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陝西孔教會講演(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十七日)
董江都相祠堂講演(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請莊士敦代奏遊說經過函(一九二四年二月十六日)
致吳佩孚書(一九二五年六月十日)
諸天講自序(一九二六年)
問全國父老兄弟(一九二六年九月)
追述戊戌變法經過並向溥儀謝恩折(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五日)
致張宗昌電(一九二七年三月九日)
附錄 康有為生平活動簡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