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勞倫茲

der der der

康拉德•勞倫茲

康拉德·柴卡里阿斯·勞倫茲(一譯作洛倫茲)(KonradZachariasLorenz,1903年11月7日-1989年2月27日),生卒於維也納,奧地利動物學家、鳥類學家、動物心理學家,也是經典比較行為研究的代表人物。受他的老師奧斯卡康拉德·勞倫茲·海因洛斯的影響,建立了現代動物行為學。
勞倫茲研究以灰雁和穴烏(jackdaws)為主的動物本能行為,並重新發現了離巢鳥類的銘印作用。銘印最早在19世紀由道格拉斯·斯普拉丁(en:DouglasSpalding)描述。
在1949年以前他一直稱他的研究領域為“動物心理學”,即後來的本能理論。在德語地區,他被視為該理論的創始人。德國《明鏡》周刊評論他是“動物精神的愛因斯坦”。
生平
1903年出生於奧地利最美麗的城市維也納
在父親的要求之下,勞倫茲在1922年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展開醫學前訓練(premedicalcurriculum),但是1923年便又回到維也納大學繼續他的學習研究。1928年到1935年勞倫茲為維也納大學的助理教授,之後在1940年成為科尼斯堡康德大學(ImmanuelKantUniversity)的心理學教授。1941年,他被徵召到德國防衛軍,成為一位機車機械師,不久後又改做醫師。1944年到1948年間,他成為了蘇聯的戰犯。
1950年,德國普朗克研究院創立了勞倫茲講座。1958年,勞倫茲轉到馬克斯普朗克行為生理學學院。1969年,他成為第一位奇諾戴爾度卡世界獎(PrixmondialCinoDelDUCA)的接受者。1973年他和卡爾·馮·弗利、尼可拉斯·庭伯根共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為他在個體和社會行為的構成和激發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原文:fortheirdiscoveriesconcerningorganizationandelicitationofindividualandsocialbehaviourpatterns)。
1973年後,勞倫茲從馬克斯普朗克學院退休。退休後仍然在奧地利繼續他的研究和著作。勞倫茲於1989年2月27日,在他家鄉阿登堡(Altenberg)逝世。
勞倫茲是著名生物學家朱利安·赫胥黎的朋友和學生。
著作和影響
勞倫茲是世界動物行為學研究的開山鼻祖。從大學時代開始,勞倫茲便一直潛心於醫學和生物學的研究並獲得了博士學位。尤其是在生理醫學研究上的巨大貢獻,使他在1973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不過,我們更喜愛脫去白大褂,走出實驗室並能夠與鳥獸蟲魚親密對話的勞倫茲。事實上,勞倫茲在動物行為學研究上的深厚造詣以及他描述動物行為的生花妙筆,同樣深受讀者的稱道和喜愛。
許多人知道勞倫茲是1973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但並不清楚他在學術上的主要成就是什麼,答案就在這本《雁語者》中。歐洲的多瑙河邊和阿姆湖畔,是雁鵝生活的天地。在這裡勞倫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觀察雁鵝的生活史,並將它們一代又一代的生活史,用以妙趣橫生的科學日誌形式記錄下來,撰成《雁語者》一書。他深信雁鵝行為特別適合科學研究,因為它和人類行為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些行為遠比一般人想像的複雜、多變;他發現雁鵝的社會性強得驚人,看到它們如何求偶、打鬥、養育子女及表達它們的喜怒哀樂,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也不能不感動。像《所羅門王的指環》一樣,這本科學著作也充滿妙趣橫生的故事:歷盡滄桑的母鵝艾達,婚姻次數堪與電影明星媲美;同性戀公鵝科伯許力茲,使得另一隻公鵝馬克斯在它和母鵝瑪蒂娜之間左右為難;阿度斯挾著初為鵝父的勇氣,挑戰位高權重的對手,一戰成功,便與家人高奏凱歌舉行勝利儀式……讀勞倫茲,人們完全不必有科學書籍艱深難懂的顧慮,這也許正是動物行為研究的獨特奇妙之處。
這本書是勞倫茲去世前寫成的最後一本書,這本書也是他一生研究工作的縮影。在這本書中記錄的,都是他畢生最大的研究結晶,純粹以他的學術為主,同時,它也是一本人人都看得懂的書。書中有深奧名詞,也有難懂的概念,是一本很少見的,不需要特別的科學基礎就能看懂的科學書。
《攻擊的秘密》--勞倫茲多年來觀察自然界動物的“攻擊行為”,他以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為基礎,循序漸進的研究,從大海中成千上萬的魚類族群到獨立的人類個體,為我們一一打開了這股潛伏於本能之中的攻擊衝動的神秘面紗,並探討了存在於人類或動物間的、多年來抑制攻擊衝動的演化結果。勞倫茲將動物行為研究擴展到了人性的領域,他認為人和動物都有四種基本的本能——飢餓、繁殖、恐懼和攻擊,這些衝動是生存的要素。
《所羅門王的指環》是他專門為一般讀者和大眾介紹動物行為的第一本通俗自然科學著作,膾炙人口,風行全球已近半個世紀,是一部老少鹹宜的動物行為經典,在這部動物行為經典著作里,勞倫茲以優美而生動的筆觸,詳盡地描述了蒼鷺、黃鸝、狗、鸚鵡、戴帽猿、鱒魚、水鴨、禿鷲、鸛鳥、鷹、燕雀、八哥、知更鳥、希臘龜、天鵝、鵪鶉、企鵝等上百種野生動物及家養動物的生活及行為習性,趣味盎然,簡直就是動物上台演的一個個小品,作者不過是攝影師而已。
為什麼書名叫《所羅門王的指環》呢?勞倫茲說明:“根據史料記載,所羅門王能夠和鳥獸蟲魚交談。”“所羅門王的指環”是一個魔戒,所羅門王戴著它,就能夠聽懂鳥獸魚蟲的語言,即便與動物不同種,也能和他們建立互相理解而親密的關係。生物學家勞倫茲願意相信這個傳說,他將給世人“談談動物的私生活”看作自己的責任,於是他寫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羅門王的指環》是最受歡迎的一部。勞倫茲以為,只要理解動物彼此之間所使用的“信號”、“字眼”,自然也就可以明白它們在“說”什麼了。這本書,就是他用敏銳的觀察力與客觀的態度,帶著你我,進入動物的心理,認識動物的生活。
看《所羅門王的指環》,常常為作者與動物們的默契與溫情發出會心的微笑:他所馴養的鳥兒,白天去和野鳥玩耍;可是他回家時,鳥兒們已經在迴廊里向他大聲問候了。
《所羅門王的指環》剛一出版發行,就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和讚譽,赫然名列於紐約圖書館推評的20世紀十部最佳自然科學著作之首。從初版到現在它一直暢銷不衰,風行全球近半個多世紀依舊魅力不減。
在《狗的家世》一書中,勞倫茲從遠古的石器時代談到人與狗之間悠久而漫長的關係。狗對人的感情、相互關係、愛心、忠誠;怎樣理解狗的複雜行為心態等等。作者在討論這一切時,仍然是早已為我們熟悉的細緻的觀察、生動的敘述和幽默的筆調——這是他特有的風格。勞倫茲對一些人養狗而不知道怎樣欣賞,如把狗人工培育得像玩具一樣、過分強調狗的血緣品種以哄抬價格提出了異議。他認為,狗應該是的夥伴而不是寵物。人們更多地應該注意狗的勇敢、忠誠等內在品格而不是外貌或血緣,他為此書繪製了幾十幅漫畫,使這本已含幽默的書更有趣了。例如,在“主人與狗”這一章的開始,作者畫了三組主人與狗的“合影”。這三隻狗與主人之間是如此之相似,簡直使人忍俊不住,讓人一看就明白“有什麼樣的主人,就會有什麼樣的狗”。此文中“狗的假期”是最有意思的一章。在這一章里,勞倫茲描述了他與朋友——松獅狗蘇希一道在多瑙河邊漫遊,最後一起橫渡多瑙河的經歷,寫得充滿詩意和美感。讓讀者體會出人類在大自然中與動物和諧相處,才能獲得快樂。
關鍵期:康拉德.勞倫茲在研究鳥類的自然習性時發現的。他發現,剛出生的幼禽,如小雞,小鴨,會在出生後很短的一段時間內追逐自己的同類,若錯過了這段時間,便很難再學會此類行為。他認為這種無須強化、在一定時期容易形成的反應,叫做“印刻”。印刻發生的時期便是關鍵期。
後來發展心理學家將動物的關鍵期概念引入兒童行為學習的研究領域,認為兒童心理發展同樣存在關鍵期。
編輯本段

康拉德·勞倫茲

勞倫茲在動物行為學以及哲學方面著作,已被翻譯為中文的有以下幾本:
《所羅門王的指環》(ErredetemitdemVieh,denVögelnunddenFischen)。
《狗的家世》(SokamderMenschaufdenHund),台灣中文新版譯名為《所羅門王的貓狗指環》。
《攻擊與人性》(DassogenannteBose-ZurNaturgeschichtederAggression)。
《文明人類的八大罪孽》(DieachtTodsündenderzivilisiertenMenschheit)。
雁語者》(Hierbinich-Wobistdu?EthologiederGraugans)。
灰雁的四季》(DasJahrderGraugan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