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慶林

康慶林

男,骨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後,碩士生導師。第四軍醫大學臨床醫學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康慶林,第三軍醫大學骨科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研究課題為肢體延長與矯形。第二軍醫大學骨科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研究課題為四肢骨不連、骨折的治療。曾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從事博士後研究,研究方向為四肢開放性損傷的急診顯微修復與重建。2009年8-10月赴俄羅斯庫爾乾Ilizarov中心專修肢體延長與重建外科技術,獲Ilizarov-Fellow培訓證書。 專業方向:創傷骨科和顯微外科,臨床工作主要以四肢複雜創傷,骨折及其後遺症的修復與重建為特色。近年主要從事四肢骨不連,骨缺損,創傷性骨髓炎的治療和骨折畸形癒合的矯正,肢體不等長的骨延長治療,每年治療各類骨不連在一百例以上。同時,擅長套用顯微外科技術修復與重建四肢開放性損傷,已形成鮮明的技術特色。在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100餘篇,獲得軍隊及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

專業擅長

康慶林 康慶林

(1)四肢長骨幹骨不連,創傷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損的治療;(2)骨折畸形癒合以及各種先天性肢體畸形的矯正;(3)肢體皮膚軟組織缺損的修復與手部功能重建:(4)產癱、腦癱、小兒麻痹後遺症的治療。特色技術包括:Ilizarov牽張成骨技術,顯微外科骨移植技術,Judet骨皮質剝脫技術,骨延長技術,以及各種自主創新的骨不連治療技術、帶血供的骨瓣和皮瓣移植技術。特別是近年來主攻伊里扎諾夫(Ilizarov)技術在骨科領域中的套用,治療各類創傷後遺症,如馬蹄足、足下垂、骨不連、骨髓炎,取得滿意的療效。 學術職務: 中國解剖學會臨床解剖學分會委員,華東地區手外科學會青年委員,《中華顯微外科雜誌》特約編委,《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編委,《中國上肢外科雜誌》編委。

專業方向

(1)四肢骨不連、創傷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損的治療;(2)四肢先天與後天畸形、雙下肢不等長、發育性肢體短小症和足踝創傷後遺症的矯正;(3)四肢骨與軟組織缺損的顯微修復與重建;(4)拇指再造與手部功能重建;(5)腦癱與小兒麻痹後遺症的矯治。臨床技術特長主要包括:Ilizarov骨延長技術、骨外固定技術和顯微外科技術。 學術與研究:在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100餘篇,主編專著1部,參編專著2部,獲得軍隊及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現任中國解剖學會臨床解剖學分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分會皮瓣外科學組委員、華東地區手外科學會委員,中華顯微外科雜誌特約編委,中國上肢外科雜誌編委、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編委、解剖與臨床雜誌特約編委等學術職務。

專家門診時間: 星期四上午,星期四下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