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菊

《庭前菊》是唐末五代詩人韋莊創作的一首詠菊詩。全詩四句二十八字,詩人借詠生長之中的菊花以表達思鄉之情。

作品原文

庭前菊

為憶長安爛熳開①,我今移爾滿庭栽。

紅蘭莫笑青青色,曾向龍山泛酒來②。

作品注釋

①爛熳:同“爛漫”。

②龍山:據《晉書·孟嘉列傳》載,九月九日重陽節,桓溫曾大聚佐僚於龍山。後遂以“龍山會”稱重陽登高聚會。

詩詞格律

這首七言絕句的用韻方式是首句入韻仄起式,其韻腳是:開栽來,押上平十灰韻(平水韻)。

為憶長安爛熳開,

⊙●○○●●△,

我今移爾滿庭栽。

⊙○⊙●●○△。

紅蘭莫笑青青色,

○○●●○○●,

曾向龍山泛酒來。

⊙●○○●●△。

(註:○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作品評析

這首詠菊詩所吟詠的並不是開放的花朵,而是生長之中的菊花。詩人藉此以表達思鄉之情。“為憶長安爛熳開,我今移爾滿庭栽。”詩人以面對菊花的擬人口吻說道:“為了追憶長安遍處開放的勝景,我把你們(指菊花)移植過來,載滿了庭院。”韋莊是長安人,曾漂泊過很多地方,詩詞中常表現出思鄉之念。唐代長安城中,菊花栽種得非常普遍。黃巢詩云:“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雖非實寫,但也是一種間接的反映。後兩句“紅蘭莫笑青青色,曾向龍山泛酒來”,也是以擬人的口吻,轉而對旁邊的蘭花說道:“不要笑話菊花現在青青的顏色,她們將會在秋天的登高歡會中開放,成為隱逸高潔之趣的象徵。”可以看出,此詩實際有兩重主題,一是思鄉,一是羨慕菊花的高潔不俗。

作者簡介

韋莊(836─910),唐末五代詩人、詞人。字端己,長安杜陵(今西安)人,唐初宰相韋見素後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曾經家陷黃巢兵亂,身困重圍。公元883年(中和三年),在洛陽應舉作《秦婦吟》,一舉成名,被稱作“秦婦吟秀才”。公元894年(乾寧元年)登進士第,授校書郎。後任左補闕等職。曾入蜀為王建掌書記。唐亡,力勸王建稱帝,王氏建立前蜀,他任宰相,蜀之開國制度多出其手,後終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他的詩詞都很著名,詩極富畫意,詞尤工。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重要詞人。有《浣花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