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魚類

底層魚類 demersal fishes
一生中大部時間棲息于海洋或內陸水域之底層或近底層的魚類,是一種依生態學類型劃分魚類的方法之一。常使用底拖網、底刺網或底延繩釣等漁具捕撈。
底層魚類因常生活於底層或近底層,游泳能力較差。魚體外形多具紡錘、平扁或延長等各種體型,尾部肌肉不太發達。口多數為下位或位於頭的腹面(如軟骨魚類、鱘形目),有的種類具有口須、頦須等觸覺器官,牙較發達或銳利。眼較大或小,無脂眼瞼。有些深海種類具發光器官。頭或體部有的具棘或骨板,某些種類背、臀鰭亦常具強棘、毒刺或毒腺,鰓蓋亦多具棘。胸、腹鰭有的具分離的延長鰭條。尾鰭叉形、截形、圓形或退化。某些潛居種類鱗或退化消失。少數底層硬骨魚類的鰾亦退化。它們往往具有各種體色,如黃色、棕褐色、紅色、灰黑色等。 因多活動於底層或近底層,故一年中常只作較短距離的移動或僅作深、淺水的短程遷移。由於水底生境多樣,底質各異,因此這類魚的種數遠較中上層魚類為多。包括軟骨魚類的大多數種類,鱘形目、鯉形目的多數科屬、鮎形目、鰻形目、鱈形目,約占魚類總種數1/3的鱸形目的大多數科、鮋形目、鰈形目、魨形目以及鮟鱇目等。其食物多是魚類或底棲動物,食物層次較高,魚體也較大。底層魚類的種群數量常不是很大,但因種類多,所以其總的資源量也就十分可觀。
底層魚類的繁殖方式也較多樣,有卵生、卵胎生或胎生。卵生者又有產浮性卵、半浮性卵或沉粘性卵等。這類魚通常生長較慢,性成熟也較遲,壽命較中上層魚類為長,種群的年齡結構比較複雜,有的甚至田幾十個年齡組所組成,故其自然死亡率較低,且年際間的資源量亦較穩定。因種群年齡結構複雜,資源的積累量大,因此這類魚中某些食浮游生物種類的種群數量亦相當大,只是它們的年補充量一般較小,抗捕能力相當弱。如捕撈強度過大,幾年之間便要導致捕撈過度,表現為總產量和單位產量的下降、種群年齡系列的減少和漁獲物的小型化。
底層經濟魚類只分布於大陸架淺海,但據60年代以來的漁場調查,發現某些魚種在大陸坡亦有一定數量。如北大西洋的馬舌鰈(Reinhardtius hippoglos-soides)在冰島西北水深450~850米處和熊島周圍水深600~900米處,均有好漁場,大型拖網分別有10~15噸和2噸以上的網產量。拉布拉多500~700米深海谷里也有密集魚群,巴倫支海500~1000米深處秋季有大產卵場。又如西北大西洋的長尾鱈(Macrurus rupes-tris),拉布拉多500~900米深處也有10~20噸的網產量。根據德國有關資料,估算阿根廷大陸坡的阿根廷無須鱈(Merluccius hubbsi)和南方前臀鱈(Microme-sistris australis)等底層魚生物量約有150萬噸,年可捕量約為30萬噸(大陸架生物量約有1000萬噸,可捕量約為250萬噸)。另外秘魯近海的銀無須鱈(Merluccius gayi)亦有幾十萬噸的資源量。
在北太平洋,大多數鰈類往往也要到大陸架外緣和200~700米深的大陸坡去越冬。同樣白令海的狹鱈在10月至翌年2月間亦要到大陸架外150~600米深的中層去越冬。據中國生產性調查,發現分布於北太平洋金梅海山的金眼鯛(Beryx splendens,B.decatactylus)主要棲息於300米深的海山頂部,大型拖網也有6~7噸的網產量。此外該處還棲息有一定數量的褐海魴(Zenopsis nebelosa)、四棘帆魚(Pseudopentaceros ri-chardsoni)、瘤突無鰾鮋(Helicolenus avius)和烏魴(Brama japonica)。 另據1980~1982年的調查,分布於東海大陸坡200~300米水深的長頜水珍魚(Argentina semifas-ciata)也有一定數量,中型拖網試驗的網產量亦可達4噸。

海洋學及其相關知識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未充分成長風浪
富營養水
有限風時譜
有限風區譜
有機覆蓋層
有效波
有孔蟲軟泥
最適漁獲量
最小風時
最小風區
暴濤
暴涌
暖渦
太平洋赤道潛流
暖水舌
暖水種
暖水圈
晝夜垂直移動
乾式潛水
無節幼體
無生命帶
無潮點
無涌
無浪
無沾污采水器
無光帶
鏇轉潮波系統
鏇轉流
方解石補償深度
方解石溶解指數
方向波譜
帽狀幼體
斯韋爾德魯普波
斯托克斯波
常規潛水
太陰潮間隙
斜拖
斜坡式防波堤
斜向浪
斜壓海洋
斑礁
斑塊分布
敷管船
巨型浮游生物
放射蟲軟泥
支承結構
摩擦深度
描述海洋學
掩護水域
巨型動物
掠射角
崩碎波
季節性溫躍層
密度制約死亡率
捕撈能力
捕撈強度
振弦式海洋重力儀
揮發性有機碳
揮發性有機物
季節變化
擋潮堤
挾卷
實用鹽標
指示種
拖曳船模試驗池
拉索塔平台
擔輪幼體
抱球蟲軟泥
護面塊體
護岸工程
太陰潮
投棄式溫深計
岩灘
島架
定點觀測站
島式防波堤
懷卵量
微量營養物
微表層採樣器
微結構
微生物污著
微生態系
微生境
微浪
微大陸
微型浮游生物
微型底棲生物
微型動物
微分布
往複流
彈簧采泥器
島式碼頭
弧後擴張
弧後
島坡
弧前
層化海洋
尼斯金采水器
尖角壩
少種型大洋
小菌落
異常水位
異域分布
宇宙沉積
開闊海域
存活率
建設性板塊邊界
度洋中脊
龐加萊波
底表撬網
底表動物
小型底棲生物
底棲生物群落
底棲生物拖網
底棲生物學
底棲生物刮底網
小型實驗生態系
小型動物
底摩擦層
底層魚類
底層流
底層水
底內動物
廣食性動物
廣鹽種
廣溫種
廣深性生物
廣壓性生物
幼年個體
導航設備
導管架樁基平台
導堤
對馬海流
平面分布
太陽潮
平衡剖面
寡鹽種
平整冰
平底生物群落
孤立波
朔望潮
底波
恆化培養
方位改正
平衡潮
小型浮游生物
引潮勢
幼體
引力潮
對流混合
異質性
岸礁
挖泥船
護坡
太平洋板塊
懸浮物
弧前盆地
峽口
斷面觀測
斷層海岸
孔隙度
異養生物
捕食者
干擾加速度
巨浪
底棲動物
年齡組成
年代地層學
小潮
暖流
無震海嶺
整治工程
控制生態系實驗
捕食
捕撈過度
擋潮閘
打樁船
懸浮體
弧後盆地
引潮力
異重流
開爾文波
底棲生物
平頂海山
實用鹽度
平均海平面
孵化率
孵化
岬角
季風海流
季節變動
密度躍層
密度流
孔隙水
平潮
島弧
峽灣
岸冰
富營養化
寄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