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的叩問:肖復興人生筆記

出版社: 叢書名: “3·15”不應是一台晚會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新華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2月1日)
叢書名: 捷運伴讀叢書
平裝: 19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1190157
條形碼: 9787501190157
尺寸: 23.6 x 16.8 x 1.8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肖復興,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 他曾到北大荒插隊6年,當過大中國小教師10年。 他曾任小說選刊雜誌社副總編、人民文學雜誌社副主編。 他曾在《新京報》、《文匯報》、《北京晚報》、《北京法制晚報》、新華社《瞭望周刊》、人民日報《環球人物雜誌》等多家報刊開設專欄,並擔任人民日報海外版特約評論員。 他已出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報告文學集、散文隨筆集和理論集百餘部。他曾獲全國、北京及上海文學獎、冰心散文獎、老舍散文獎等多種獎項。他的近著有《捌大胡同捌章》、《絕唱老三屆》、《其實,奧運會已經開始》等。

內容簡介

立足現實的批判,堅持文化的言說,《底層的叩問:肖復興人生筆記》以鮮明的立場、尖銳的目光、潑辣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觸及當下社會經濟與精神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泥人也有土性,小草也會呻吟,來自底層的叩問,來自民間的立場,來自弱勢群體的目光,觸動讀者的心弦,讓正義、良知、悲憫、同情……許多美好的辭彙,不僅僅成為漂亮的書面語。
古人曰,知屋漏者在宇下。今人說,得民意者得民心。
肖復興的這《底層的叩問:肖復興人生筆記》為百姓的民意作了很好的代言。

媒體評論

我願意看到人們在坐捷運的時候能夠手裡拿上一本書。
——溫家寶
孟子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傾聽來自底層的叩問。

目錄


民生篇
房價為何居高不下
上海塌樓的標本意義
高考不是非要挖去不可的一塊疤
為什麼不能取消擇校費
別把孩子當成寵物養
宋飛為什麼流淚
誰帶著孩子一起打碎了窗玻璃
面對農民,不是賜予而是償還
唇亡齒寒: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思考
宋莊的官司是一齣喜劇
是誰在盤剝的哥的生命
“3·15”不應是一台晚會秀
我們還敢吃什麼
哈根達斯只是一種象徵
不敢去老字號
從水和空氣開始並不容易
拎一個布袋有多難
今天我們到哪兒去散步
誰能說清我們腳下密如蛛網的管線
從前門地區的改造看傳統文化的保護
城市建設倫理怎一個“拆”字了得
誰在向文化遺產曰叫板
博物館就應該是大眾自己的客廳
歷史不是“驢打滾”
處死鄭筱萸,讓我想起高純
烈士稱號不是傷濕止疼膏
專家度量著社會的良知
名字花哨的時代映射我們內心的蒼白
文化篇
沒了姚明這碗滷水我們還能不能成豆腐
《潛伏》是一盤三鮮餡的水餃
小瀋陽為什麼引起如此爭議
劉老根大舞台為啥進軍陽平戲樓
如今的相聲為什麼不逗
老舍先生不是一塊“肥肉”
國家大劇院站票搶購說明什麼
我們為什麼願意扮嫩
消費梅蘭芳,銷魂梅蘭芳
謝晉才是一位大片的導演
為什麼都是老太太出彩兒
京劇變革不是往長滿老繭的腳趾塗指甲油
舞林大會啟示錄
媚雅也是一種病
高雅藝術怎樣才能走進大眾
錢能夠買來音樂嗎
《金瓶梅》:還有多少文化可以糟蹋
悲劇怎么就落在了西施的身上
星巴克不是故宮之敵
吳冠中畫展的啟示
今天,我們該怎么樣活著
文化實用主義的過度開發
拿孔子亂燉的心靈雞湯好不好
吃什麼還真的有學問
把握住年的儀式感
別人家娶親,為啥我們樂意埋單
什麼是這一代人獨特的財富
回憶不止於撫摸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