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上十段煉丹功

床上十段煉丹功系吸收古代多種“導引術”之精華,並與“內丹功”相結合而提煉出來的一套煉丹功法,又名“床上十段錦”。由於它具有“動靜相念”、“練養相兼”、“剛柔相濟”和“重點突破”的優點,有卻病延年的實效,故又稱“卻病延年二十字訣”。我在少年時體弱多病,人多以為我必將夭折,但練此攻後,竟不到一年而諸病消失,從我個人數十年來氣功教學的經驗看,一般體虛人,若能認真而堅持鍛鍊“床上十段練丹功”當可在一年內轉弱為強。

簡介

“床上十段煉丹功”共包括吐濁、納清、通經、達絡、寬胸、順氣、強筋、壯骨、晃海、歸根等十段功法。

具體練法

(一)、“吐濁”

目的在於排出濁邪以消除致病因素,並為下步“納清”壯補元陽的功法打下基礎,其法是早上醒後或晚上睡前,就床上取仰臥式,兩手作抱球狀置於小腹上約六寸許,閉目冥心,面帶笑容,使形神兩松,同時使舌自然輕觸上齶(一般所云,舌抵上齶,則流於“執著”而不利於氣機運行),然後進行吐納,行此吐納功時,以“先吐後吸,吐多吸少,吐凹納凸,吐念吸靜”、“口吐鼻吸”為準則,即先吐一口氣,然後吸氣,凡六次。吐時兩手向內收緊,頭略朝前,小腹凹進,同時按“六字訣”的字音進行默念(第一次默念“唏”[應為噓,應認為是錯印。蓬蒿人注]字,第二次默念“呵”字,第三次默念“呼”字,第四次默念“呬”字,第五次默念“吹”字,第六次默念“嘻”字),以排除臟腑濁氣(此名瀉法)。每次吐濁至無可再吐時,則稍停,乃行吸氣,吸時小腹隨之凸起,頭正歸位,不念字音,如此行“吐濁”法六次畢,稍事休息,乃續行第二段“納清”功法。

(二)、“納清”

目的在於吸納清氣以培補元氣,壯腎陽並為下步“通經”功法(行“小周天”)打下基礎。當第一段功練完,稍事休息後,即接著練此段功法。姿勢同上,惟此時當著重凝神氣穴;在進行吐納時,則以“先吐後納,納多吐少,吐凸納凹,吸念吐靜”、“口吐鼻吸”為準則,即先平直其身,吐氣一口,然後吸氣,凡六次。吐時不默念字音,為時亦較吸氣為短;吸氣時,胸腹部均略朝上,使身體成拱型,還須將吸氣時間延長,使吸氣較多,同時分次默想上述六字以加強臟腑和丹田的真氣(此名補法)如此行“納清”六次畢,稍事休息,續行第三段“通經”功法。

(三)、“通經”

本段功法目的在於打通通暢任督,消除積滯。並為下步“達絡”功法打下基礎,當第二段功法練完後,丹田之氣已較充足,乃可藉吐氣時少腹凹進之機,配合用意,使丹田之真氣轉向“命門”,並沿督脈而上至“玉枕穴”“泥丸宮”。待真氣在“泥丸宮”盤鏇數周后,復隨吸氣時少腹凸起之機,讓盤鏇於“泥丸宮”之真氣循任脈而下歸丹田。如此循任脈一上一下的真氣運行,俗稱“小周天”。在生理、病理上都將起到極為良好的作用。凡練功至此佳境後,必有熱氣循督脈上行和涼氣循任脈下注的舒適感覺,甚至整個背部發熱發汗,此乃生理上的良好變化。也是鍛鍊此功的法取得效應的驗證。按“小周天”的功有多種,但根據筆者多年教學經驗,則本法見效較快。個別人竟有不旬日而“小周天”通者,蓋本功的“通經”法是在丹田之氣充足後進行的。它具有通的良好基礎,不會發生因氣不足中途停滯或“不進則退”的弊端。(按真氣循督上升時,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亦如血壓計的水銀柱,沒有足夠的水銀是打不上去的,勉強打上去,亦會掉下來的)。又關於“小周天”的通達,有真有假,有高有低,有強有弱,有常有暫務當辨明,如在行攻時,單憑加強“內觀”、“有想”的意識運用,也可於短期內有真氣上行的感覺。但僅是一種“幻象”。這種稱為“意通小周天”的方法,雖有“幻象”產生,但不能說小周天已經真的通了。這在生理和病理上,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至於單靠呼吸導引以推動“小周天”的辦法為,稱為息通“小周天”。但力量微弱,也不能持久,不能保常,在生理和病理上的作用都不大。本功的“通經”法,不但是有較為充足的物質(元氣)基礎,也同

(四)、“達絡”

目的在於使整體都能取得效益,對患有局部疼痛特別是伴有末梢麻木的病人,如癱瘓病、風濕病等最為有效,作為針灸推拿醫生,如能熟練掌握此法將真氣隨時運至指端為人治病,將大大提高其療效,其法是如前仰臥,先將兩臂放置於身旁,次將將手指、腳趾彎曲,然後閉目瞑心,凝神氣穴,待小腹有“動機”時(說明陽氣已發動)乃行“吐納”吐氣,當按“意氣相隨”原則並乘小腹後凹之機,使丹田之氣竄至“命門”,繼而分兩路前進,上行一路至“大椎”時,再分為左右兩路,循手三陽經而至十指之端,下行一路,則從“命門”分為左右兩路並循足三陽經而至十趾之端。此時切忌真氣外放外泄,致傷元氣,在此過程中,手指腳趾則自然放開,其快慢和所需時間,當與吸氣的時間和快慢密切配合,呼畢,稍停,及行吸氣。吸氣時,也按“意氣相隨”原則並乘小腹凸起之機,使手指之氣。循手三陰經而總匯於“膻中”,並循任脈而回歸於小腹丹田,腳趾之氣則同時循足三陰經上行而回歸於小腹丹田,在手腳之氣回歸丹田過程中,手指腳趾均當同時自然屈曲,其快慢和所需時間,當與吸氣的時間和快慢密切配合,如此行吐納十餘次後,當可感手指、腳趾發熱發脹,或指與指間,趾與趾間有氣串走,或相互吸引,及此“達絡”已見效益的明證,即可稍事休息,續行第五段“寬胸”功法

(五) “寬胸”

目的在於條達胸部氣機,並籍以加強心肺生理功能。其法是盤足坐定後,閉目瞑心,面帶笑容將兩手掌合攏置於胸前(於膻中穴處),待心定氣調後,乃行吐納法。吐時兩手固定不動,但將頭隨之向前方低下,使鼻碰食指之端。吐氣畢,稍停,乃行吸氣。吸時頭抬起,繼而向一側扭轉,並隨之將兩手齊向相反一側,並使氣沉丹田。吸氣畢,稍停,再呼氣,呼氣,呼氣時,兩手恢復正位,頭亦隨之向前低下,使鼻與次指相碰,如此反覆施行吐納六次後,可略事休息,續行第六段“順氣”功法。

(六)、“順氣”

目的在於清除肝膽郁滯,並籍以加強脾胃功能而助消化,其方法是如前坐定,但將兩手則改作抱球狀置於腹前(略當臍上“中脘處一線),待心靜氣調後,乃行吐納法。吐時將兩手掌轉向腹皮,小腹凹進,頭隨之前傾(較第五段的前傾幅度要大)。吸氣時,頭略向後仰,並向一側扭轉,並隨之將兩手盡力伸向相反側,小腹則隨之自然凸起。吸畢,稍停,吐氣,吐氣時將兩手恢復為抱球狀的原位,頭亦同時恢復成正位,小腹則自然凹進,如此反覆施行吐納六次後,可略事休息,續行第七段“強筋”功法。

(七)、“強筋”

此段功法的目的在於加強肘臂韌帶功能,使兩臂能更有力地進行運動,保持青春活力,其方法是如前坐定後,握固,將兩臂舉起,使拳與頭頂相平,成筆架狀(山字形),不動。待心定氣調後,乃行吐納。吐時,兩手略伸向前,頭身也隨之略向前傾,同時小腹自然凹進。吐氣畢,稍停、乃行吸氣,吸氣時,將兩手指用力抓緊並收回,恢復成筆架狀;頭身也隨之升起並稍向後仰。在“閉氣”狀態下,快速搖動肩胛三次(要求筋骨作響),及復如前吐氣、吸氣。如此一吐一納,凡六次而止,稍事休息,乃續行第八段“壯骨”功法。

(八)、“壯骨”

此段功法的目的有二:一是運動脊椎,防止骨質增生和椎體老化;二是為了加強腎臟功能,以抗禦衰老。其方法是,伸直兩腿坐定,先行吐氣。吐氣時,將兩手掌心向下而平直地盡力伸向前方,(年輕者,最好能漸次摸到足趾。年老病人則當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千萬不可好勝而勉強行事),少腹隨之自然凹進。吐氣畢,保持俯位稍停,乃行吸氣。吸氣時,兩手舉起使手掌托天,同時,將頭身勢略向後仰,小腹隨之自然凸起。吸氣畢,稍停,復如前吐氣、吸氣。如此吐納六次後。可稍事休息,續行第九段“晃海”功法。

(九)、“晃海”

出段功法目的在於緩和前段功法的緊張狀態,從而使散布全身的真氣,轉向丹田集中,沸騰的血流,轉向平靜,以利於第十段功法的順利完成。其法是:將兩腿收回,改為盤坐,兩手置於小腹,待心定氣調後,可即配合極慢的搖晃動作進行吐納,即先正身吐氣一口,吐畢,稍停,乃作圓圈式搖晃。搖晃時吸氣,恢復正位時吐氣。共搖晃12圈,逢單數則左下右上,遇雙數則右下左上。,搖晃幅度愈大愈好,搖晃速度愈慢愈佳。但初練是時不可勉強,當循序漸進,如此一吐一吸,十二次畢,可稍事休息,續行第十段“歸根”功法。

(十)、“歸根”

這段功法本是“內丹功”中的一個重要主成部分,移用於“床上十段錦”的目的是:將前述諸段所練得的成果(丹書上稱作“聖胎”)歸於丹田,使得所養而日趨壯大,生命活動力也就加強了,長壽也就有保證了。其法保持盤坐姿勢,漸次放慢口鼻呼吸,以漸入氣息綿綿,似閉非閉,似有似無的“胎息”狀態。同時,當進一步地將各種雜念排除淨盡,而只留下一點是有是無的輕微“存想”,覺四周轉入丹田之真氣呈螺鏇狀而不斷深入,終至於不知所之,至此境界,全身舒泰,生氣昂然,即可收功起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