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痙攣

幽門痙攣或梗阻“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胃反是因胃腸病變日久,或因手術損傷,或腹內腫瘤等,使痰食氣血壅滯,胃之下管不利,胃氣上逆所致。以脘腹痞脹,宿食不化,暮食朝吐,朝食暮吐,甚或食入不久即吐為主要表現的內臟痹病類疾病。

基本內容

金匱要略·嘔吐穢下利病脈證治》:幽門痙攣或梗阻“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

胃反是因胃腸病變日久,或因手術損傷,或腹內腫瘤等,使痰食氣血壅滯,胃之下管不利,胃氣上逆所致。以脘腹痞脹,宿食不化,暮食朝吐,朝食暮吐,甚或食入不久即吐為主要表現的內臟痹病類疾病。

本病常見於西醫學所說幽門梗阻、幽門痙攣。

[診斷依據]

1.一般起病緩慢,多有較長胃瘍病史,隨病情進展,可先見胃痛逐漸加重,噯氣,胃脹,厭食等症。

2.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為特點。幽門痙攣或梗阻脘腹痞脹難忍,病人常欲以手指探吐,吐物無苦味,有腐敗酸味,吐後症減,食欲不振,病人因懼怕脘脹;嘔吐而不願進食,久則可見形體消瘦,肌膚乾燥鬆弛,面色萎黃,倦怠乏力,唇乾口渴,大便燥結等症。

3.體查可見脘腹飽滿膨隆,可見胃蠕動波,或可觸及移動性包塊,叩診脘腹呈鼓音,,振水音明顯,聞及漉漉水聲。

4.X線檢查:透視下可見到巨大胃泡。洗胃後作鋇劑胃腸造影,可見擴大的胃和排空困難。如為幽門痙攣,觀察時間較久,可見幽門鬆弛時胃內容物暫時排出現象,或注射654—2後亦可見幽門鬆弛。因黏膜水腫和瘢痕痙攣所致幽門狹窄,可見潰瘍龕影或十二指腸球部變形。

5.胃鏡檢查:可見幽門痙攣、黏膜水腫或黏膜脫垂及瘢痕狹窄,並可見到潰瘍的大小、位置與形態。

6.鹽水負荷試驗:先將胃記憶體積內容物抽取乾淨,幽門痙攣或梗阻然後於3~5分鐘內注入生理鹽水700ml,30分鐘後再吸出胃內鹽水,若抽出超過350ml,則示幽門梗阻,如不及200ml,則無幽門梗阻。

[鑑別診斷]

1.食瘕:嘔吐物中有膽汁,多為間歇性發作,無明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特點,右側臥位或頭低足高位時症狀可緩解,X線鋇餐檢查見幽門通暢,十二指腸水平部鋇劑中斷,受阻近段腸管呈鐘擺運動。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2.胃瘍:兩病可共見,單純胃瘍僅間有嘔吐,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表現,X線鋇餐及胃鏡檢查無幽門梗阻現象。

[辨證論治]

1.脾胃虛寒證:食後脘腹脹滿,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及清稀水液,吐後症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便溏而少,舌淡苔白,脈沉弱。溫補脾胃。

2.胃熱氣逆證:脘腹脹滿,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及有腐敗酸味,唇乾口渴,心煩少寐,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清胃降逆。

3.寒飲停胃證:胃脘脹滿較甚,上腹或可捫及移動性包塊,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食後未久即吐,吐物宿食不化,夾有痰涎水飲,胃腸漉漉有聲,眩暈,心下悸,苔白滑,脈弦滑。溫胃化飲。

4.瘀阻胃絡證:脘腹脹滿,或伴刺痛、拒按,食後尤甚,上腹或有包塊,朝食暮吐或吐黃沫,或吐褐色濁液,或吐血、便血,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化瘀和胃。

4.瘀阻胃絡證:脘腹脹滿,或伴刺痛、拒按,食後尤甚,上腹或有包塊,朝食暮吐或吐黃沫,或吐褐色濁液,或吐血、便血,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化瘀和胃。

3.寒飲停胃證:胃脘脹滿較甚,上腹或可捫及移動性包塊,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食後未久即吐,吐物宿食不化,夾有痰涎水飲,胃腸漉漉有聲,眩暈,心下悸,苔白滑,脈弦滑。溫胃化飲。

2.胃熱氣逆證:脘腹脹滿,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及有腐敗酸味,唇乾口渴,心煩少寐,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清胃降逆。

1.脾胃虛寒證:食後脘腹脹滿,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及清稀水液,吐後症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便溏而少,舌淡苔白,脈沉弱。溫補脾胃。

[辨證論治]

1.食瘕:嘔吐物中有膽汁,多為間歇性發作,無明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特點,右側臥位或頭低足高位時症狀可緩解,X線鋇餐檢查見幽門通暢,十二指腸水平部鋇劑中斷,受阻近段腸管呈鐘擺運動。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2.胃瘍:兩病可共見,單純胃瘍僅間有嘔吐,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表現,X線鋇餐及胃鏡檢查無幽門梗阻現象。

[鑑別診斷]

6.鹽水負荷試驗:先將胃記憶體積內容物抽取乾淨,幽門痙攣或梗阻然後於3~5分鐘內注入生理鹽水700ml,30分鐘後再吸出胃內鹽水,若抽出超過350ml,則示幽門梗阻,如不及200ml,則無幽門梗阻。

5.胃鏡檢查:可見幽門痙攣、黏膜水腫或黏膜脫垂及瘢痕狹窄,並可見到潰瘍的大小、位置與形態。

4.X線檢查:透視下可見到巨大胃泡。洗胃後作鋇劑胃腸造影,可見擴大的胃和排空困難。如為幽門痙攣,觀察時間較久,可見幽門鬆弛時胃內容物暫時排出現象,或注射654—2後亦可見幽門鬆弛。因黏膜水腫和瘢痕痙攣所致幽門狹窄,可見潰瘍龕影或十二指腸球部變形。

3.體查可見脘腹飽滿膨隆,可見胃蠕動波,或可觸及移動性包塊,叩診脘腹呈鼓音,,振水音明顯,聞及漉漉水聲。

2.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為特點。幽門痙攣或梗阻脘腹痞脹難忍,病人常欲以手指探吐,吐物無苦味,有腐敗酸味,吐後症減,食欲不振,病人因懼怕脘脹;嘔吐而不願進食,久則可見形體消瘦,肌膚乾燥鬆弛,面色萎黃,倦怠乏力,唇乾口渴,大便燥結等症。

1.一般起病緩慢,多有較長胃瘍病史,隨病情進展,可先見胃痛逐漸加重,噯氣,胃脹,厭食等症。

[診斷依據]

本病常見於西醫學所說幽門梗阻、幽門痙攣。

胃反是因胃腸病變日久,或因手術損傷,或腹內腫瘤等,使痰食氣血壅滯,胃之下管不利,胃氣上逆所致。以脘腹痞脹,宿食不化,暮食朝吐,朝食暮吐,甚或食入不久即吐為主要表現的內臟痹病類疾病。

《金匱要略·嘔吐穢下利病脈證治》:幽門痙攣或梗阻“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

本篇文章來源於《中華康網》[www.cnkang.com] ;原文連結地址:http://www.cnkang.com/nkwk/biantong/390749.htm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