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桔潛葉蛾

分布危害

年桔潛葉蛾又名鬼畫符,是柑橘類果樹新梢上最主要的害蟲,也是柑橘類果樹最常見的一種重要害蟲,幼蟲在枝條嫩葉表皮下潛食葉肉,造成銀灰色迂迴曲折的許多隧道,使葉片捲縮或變硬,容易脫落,嚴重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及生長發育。

發生規律

潛葉蛾的發生多從6月初的夏梢抽發開始危害,一直延續到10月上旬的秋梢老熟,又以8~9月危害最盛。該蟲在廣東地區年可發生12代以上,世代重疊,多以蛹在秋冬梢葉緣卷折內越冬。幼蟲孵化後蛀入葉片或嫩梢表皮蛀食危害,形成白色彎曲蟲道。潛葉蛾發生的盛期危害往往嚴重;苗木和幼樹由於抽梢多而不整齊,利於成蟲產卵和幼蟲危害,受害也較嚴重。影響潛葉蛾大量發生的因素主要有氣候因素、天敵因素和食物因素。潛葉蛾發生繁殖的最適溫度為24℃~28℃,相對濕度80%左右。幼蟲危害嫩葉、嫩枝後,使葉片捲曲硬脆而脫落,新梢生長受阻,影響樹勢和抽梢結果,幼蟲危害的傷口又利於潰瘍病和蟎類等病蟲害的侵入危害。

防治方法

農業措施

夏、秋梢期要及時抹芽控梢,摘除過早或過晚抽發不整齊的嫩梢,統一放梢,同時加強肥水管護,促使夏秋梢抽發整齊健壯。柑橘結果樹一般不留夏梢,選留秋梢時,避開潛葉蛾產卵高峰期,選留早秋梢或晚秋梢較好,縮短新梢嫩葉期,減少潛葉蛾的食料,降低蟲口密度;冬季則結合清園修剪,剪除被害枝葉,掃除枯枝落葉集中燒毀,減少越冬蟲口源。

化學防治

搞好蟲情預測預報,做好潛葉蛾田間消長規律的調查,掌握在放梢後幼蟲孵化高峰期噴藥防治。一般當夏、秋梢芽長至3毫米時或在新芽抽出50%時噴第一次藥,以防治成蟲為主;在傍晚連續噴藥2~3次,每隔6~7天一次,直到新梢木質化。若已潛入葉內的低齡幼蟲,一般可於中午噴藥效果較好。效果較好的藥劑有:25%殺蟲雙水劑400~600倍、2.5%敵殺死乳劑3000~4000倍、5%抑太保乳油3000倍、24%萬靈液劑2000倍、40.7%樂斯本乳油1000倍、5%來福林乳油3000倍、25%滅幼脲懸浮劑1000倍、20%殺滅菊酯8000倍、20%滅掃利乳油2000倍等。在噴藥防治時注意不同種類的藥劑要輪換施用,以免抗藥性的產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