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黃湯

平陽黃湯

平陽黃湯茶,屬於六大茶類黃茶類中的黃小茶,是中國四大傳統黃茶之一,與蒙頂黃芽、霍山黃芽等知名黃茶齊名。原產於浙江平陽、泰順、瑞安等地,品質以平陽北港朝陽山所產為最佳,故名“平陽黃湯”。其歷史悠久,在清代因曾被列為貢品而聞名。2014年5月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2014年第一批農產品地理標誌名錄。

基本信息

平陽黃湯點擊查看大圖

產地介紹

平陽黃湯屬於條形黃茶的一種。

產於浙江省平陽、泰順、瑞安、永嘉等縣,也稱溫州黃湯。有200多年的歷史。

外形特徵

平陽黃湯平陽黃湯

外形色黃,白毫顯露,俗稱白心黃葉

品質特點

平陽黃湯平陽黃湯

平陽黃湯的品質特點是,條形細緊纖秀,色澤黃綠多毫,湯色橙黃鮮明,香氣清芬高銳,滋味鮮醇爽品,葉底芽葉成朵勻齊。平陽黃湯產於浙南泰順、平陽、瑞安、永嘉等縣,品質以泰順東溪和平陽北港(南雁盪山區)所產為最好。黃湯始於清代,距今已200餘年。平陽黃湯清明前開採,採摘標準為細嫩多毫的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要求大小勻齊一致。平陽黃湯製造分殺青、揉捻、悶堆、初烘、悶烘五道工序。

製作工藝

殺青

溫160℃左右,投葉量1~1.2公斤,要求殺勻殺透,待葉質柔軟,葉色暗綠,即可滾炒揉捻。

揉捻

繼續在殺青鍋內進行,降低鍋溫,滾炒到茶葉基本成條,減重50~55%時即可出鍋。

悶堆

將揉捻葉一層一層地攤在竹匾上,厚約20厘米,溫州黃湯上蓋白布,靜置48~72小時,待葉色轉黃,即可初烘。

初烘

用烘籠烘焙,每籠投悶堆葉1.2公斤左右,烘焙時間約15分鐘,七成乾時下烘。

悶烘

初烘後適當攤涼,收放在布袋內,每袋1~1.5公斤,連袋擱置在烘籠上悶焙,掌握葉溫30℃左右,經3~4小時達九成乾,再經篩簸,剔除片末,復火到足乾,即可包裝。

平陽黃湯的品質特點是,條形細緊纖秀,色澤黃綠多毫,湯色橙黃鮮明,香氣清芬高銳,滋味鮮醇爽口,葉底芽葉成朵勻齊。

地理標誌

2014年5月,平陽黃湯茶入選農業部2014年第一批農產品地理標誌名錄。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4-01-1393
規劃範圍:平陽縣水頭鎮鰲江鎮山門鎮騰蛟鎮昆陽鎮萬全鎮南雁鎮順溪鎮等8個鎮42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20°24′00~121°08′00,北緯27°21′00~27°46′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