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鋪馬燈

蕪湖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繁昌縣平鋪鎮《平鋪馬燈》,相傳是從江蘇溧陽傳續而來,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據史料記載,馬燈在春秋戰國就有了,源於當時地方發生瘟疫,無良藥可治,百姓為驅邪送瘟,送走瘟神,便紮起紙人紙馬,扮成各種神靈,驅邪避災,祈福迎祥。久之,跳馬燈也就成了習俗。每到春節,平鋪鎮的各個大村和集鎮上的馬燈,都要行走鄰鄉近村祈福迎祥。

蕪湖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繁昌縣平鋪鎮《平鋪馬燈》,相傳是從江蘇溧陽傳續而來,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據史料記載,馬燈在春秋戰國就有了,源於當時地方發生瘟疫,無良藥可治,百姓為驅邪送瘟,送走瘟神,便紮起紙人紙馬,扮成各種神靈,驅邪避災,祈福迎祥。久之,跳馬燈也就成了習俗。每到春節,平鋪鎮的各個大村和集鎮上的馬燈,都要行走鄰鄉近村祈福迎祥。給一年一度的佳節帶來了喜慶的氣氛。
平鋪馬燈表演據傳出自昭君出塞故事,參與的角色主要有報馬、鳳陽婆、公馬、女馬等等,道具有牌燈、馬燈、馬叉、火陣星、大刀等等。形態是用竹扎馬的前後身系在演員身上,演員身穿戲曲書生巾袍、演唱曲牌,由鑼鼓、笛伴奏。舞蹈形態有“四馬親嘴”、“八馬親嘴”等。表演方式有“朝門頭”、“跳團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