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綠黴菌

平菇綠黴菌

平菇綠黴菌又叫平菇綠色木黴菌,是為害平菇最嚴重的病原菌之一,在平菇不同的生產階段都遭受其危害,一旦發病,輕者減產,重者絕收,成為制約平菇生產發展的重要障礙。綠黴菌是食用菌栽培中的大敵,主要發生在沒有發菌的菌塊和未經徹底消毒的材料及尚未清除的死菇上,酸性和濕度較大的環境中容易孳生綠黴菌。其孢子在空中傳播快,繁衍迅猛,如處理不及時,將損失慘重。

基本信息

菌種簡介

平菇綠黴菌平菇綠黴菌
平菇綠黴菌是為害平菇最嚴重的病原菌之一,構成平菇綠黴菌體的基本單位稱為菌絲,呈長管狀,寬度2~10微米,可不斷自前端生長並分枝。無隔或有隔,具1至多個細胞核。在固體基質上生長時,部分菌絲深入基質吸收養料,稱為基質菌絲或營養菌絲;向空中伸展的稱氣生菌絲,可進一步發育為繁殖菌絲,產生孢子。
大量菌絲交織成絨毛狀、絮狀或網狀等,稱為菌絲體。菌絲體常呈白色、褐色、灰色,或呈鮮艷的顏色,有的可產生色素使基質著色。平菇綠黴菌繁殖迅速,常造成食品、用具大量霉腐變質,但許多有益種類已被廣泛套用,是人類實踐活動中最早利用和認識的一類微生物。
黴菌是絲狀真菌的俗稱,意即“發霉的真菌”,它們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絲體,但又不象蘑菇那樣產生大型的子實體。在潮濕溫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長出一些肉眼可見的絨毛狀、絮狀或蛛網狀的菌落,那就是平菇綠黴菌。黴菌的菌絲。構成黴菌營養體的基本單位是菌絲。菌絲是一種管狀的細絲,把它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很像一根透明膠管,它的直徑一般為3-10微米,比細菌和放線菌的細胞約粗幾倍到幾十倍。菌絲可伸長並產生分枝,許多分枝的菌絲相互交織在一起,就叫菌絲體。在平菇不同的生產階段都遭受其危害,一旦發病,輕者減產,重者絕收,成為制約平菇生產發展的重要障礙。
根據菌絲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平菇綠黴菌菌絲分成兩種類型:無隔膜菌絲和有隔膜菌絲。無隔膜菌絲中無隔膜,整團菌絲體就是一個單細胞,其中含有多個細胞核。這是低等真菌所具有的菌絲類型。有隔膜菌絲中有隔膜,被隔膜隔開的一段菌絲就是一個細胞,菌絲體由很多個細胞組成,每個細胞內有1個或多個細胞核。在隔膜上有1至多個小孔,使細胞之間的細胞質和營養物質可以相互溝通。這是高等真菌所具有的菌絲類型。
綠黴菌是食用菌栽培中的大敵,主要發生在沒有發菌的菌塊和未經徹底消毒的材料及尚未清除的死菇上,酸性和濕度較大的環境中容易孳生綠黴菌。其孢子在空中傳播快,繁衍迅猛,如處理不及時,將損失慘重。

產生原因

平菇綠黴菌平菇綠黴菌
平菇菌袋發菌過程中會出現雜菌侵染,特別是綠黴菌、連孢酶會造成栽培失敗。現將產生的原因和介紹如下:
培養料受潮污染
新鮮、乾燥、貯存管理好的培養料,含病害數量相對較少,適應於生料栽培,但貯存期限較長,受潮結塊的培養料,含病害數量會比較多,若未經防毒處理,直接用於生料栽培,則極易造成雜菌污染。
栽培種帶雜菌
平菇菌種應發滿菌立即使用,否則會因菌齡過長形成很厚的老化菌皮或遇到低溫導致種袋大量出菇,以上兩種都應屬於老化菌種,使用了這些老化菌種,菌絲萌發慢,菌絲抗污染能力低,雜菌污染率肯定會高於低齡菌種。因此,菇農朋友們購買栽培種時,一定從正規菌種場預定購買適齡菌種,以免造成損失。
菌種質量差
有的菇農只圖價格便宜,不顧菌種質量,購買了質量差的菌種。這種菌種萌發後菌絲稀疏,色澤發灰,菌絲長好後培養料不易接塊,這種菌種分解能力差,抗雜能力很弱,因此接種後也很容易遭受雜菌污染。
發菌管理不當
平菇菌絲適宜發菌溫度在20~32℃之間,溫度高於35℃則菌絲停止生長,此時應注意及時倒垛,嚴防燒堆,溫度高於40℃則菌絲很快即會死亡,鬼傘等雜菌就會大量發生。但發菌溫度並不是越低越好,一定要適度,若溫度低於15℃,這時平菇菌絲生長很慢,而綠黴菌等雜菌則發生機會高,儘量調整菌袋的發菌溫度在適宜範圍之內。

黴菌危害

平菇綠黴菌平菇綠黴菌
綠黴菌又稱為木黴菌,廣泛分布於各種植物殘體、土壤和空氣中。木黴菌靠孢子傳播,常以氣流、水滴、昆蟲、工具及操作人員的手、衣服等為媒介,侵入培養基內,一旦條件適宜就萌發繁殖危害。木黴菌適應性強,繁殖速度快,它本身能分泌毒素,抑制香菇菌絲生長。
綠黴菌還能生長在生長勢減弱的香菇菌絲體上,使香菇組織細胞溶解死亡。當生產環境不清潔、培養料滅菌不徹底、接種操作不嚴格,且處於高溫高濕條件時,就給木黴菌浸染造成良機,尤其是多年的菇場和菇棚,常是木黴菌猖獗危害的場所。
綠黴菌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三:
其一,食物霉變。食用霉變食物後,或直接引起中毒,或產生致癌物質,毒害人體。
其二,黴菌感染。黴菌直接在人體內繁殖,引起黴菌性肺炎等疾病,多見於一些久病體弱者。
其三,黴菌引起的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皮炎等。此外,黴素對溫度有頑強的耐受力,因而經黴菌污染的食物還是不吃為妙。
在自然界中,黴菌有3萬多種,而且分布很廣,其中大約有200多種可致癌,常見的有黃麴黴菌、鐮刀菌。

黴菌防治

平菇綠黴菌平菇綠黴菌防治
搞好菇房消毒對菇房及四周要進行徹底消毒,消除各種雜物。用石灰或黃泥抹牆縫。用10%的新鮮石灰水塗刷牆壁、房頂及床架,用來蘇兒噴灑地面、房頂,在地面上再撒生石灰粉,最後用不著10ml/m3甲醛加5g/m3高錳酸鉀汽化進行熏蒸消毒。在平菇栽培期間,定期噴灑脫0.1%高錳酸鉀或3%-5%石炭酸
選用優良菌種平菇菌種要選菌絲濃密、潔白、粗壯、抗雜能力強、無污染、適齡的優質菌種。選用優質培養料培養料要新鮮,無污染。配料內可加入2%左右的石灰、1%的石膏和平共處0.1%-0.2%的多菌靈,可抑制綠黴菌的生長。若培養料不新鮮或有霉變,要進行高溫發酵處理後再利用。
加強栽培管理菇房的溫度在栽培的初期不宜太高,空氣濕度控制在70%左右,對空氣中的黴菌生長不利,但不影響平菇菌絲的生長。栽培時,可以加大用種量,一般菌種用量應占乾料重的10%-15%,使平菇菌絲在短期內形成生長優勢。栽培過程中,適當通風換氣,控制菇房環境條件,使之有利於菌絲生長,抑制綠黴菌。
藥劑防治菌床培養料上或菌袋兩端發生少量綠霉時,用0.1%甲基托布津、0.1%-0.2%代森鋅、0.1%-0.2%多菌靈或濃石灰水上清液塗抹或噴灑被害部位,可防止分生孢子擴散蔓延,或用2%甲醛和5%石炭酸混合液處理侵染部位能抑制雜菌生長。
若菌床或菌袋出現綠霉已深入到料內,應及時用0.2%多菌靈液浸沙布蓋住,然後輕輕挖掉已污染的料塊,在挖除後的料面噴0.2%多菌靈或其它殺菌劑,也可塗抹濃石灰乳,再用新鮮料或菌種填平,可控制其發展。對於污染嚴重的菌袋可深埋處理。在出菇期間,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或50%的多菌靈1000倍液,或10%的水劑雙效靈隔3-5天噴霧1次,能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