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綏路戰役

亦稱綏遠戰役。1945年 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後,國民黨軍第12戰區司令長官傅作義為搶奪抗戰勝利果實,調集所轄主力和收編的偽軍共6萬餘人,在奪占歸綏(今呼和浩特)和武川、涼城、集寧、豐鎮等解放區城鎮後,繼續東進,企圖占領晉察冀邊區首府張家口,完全控制北平(今北京)至歸綏鐵路。

正文

 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和晉綏野戰軍司令員賀龍,奉命統一指揮晉察冀軍區3個縱隊和晉綏野戰軍5個旅及地方部隊一部共5萬餘人,進行自衛反擊。10月18日,晉察冀軍區部隊分由陽高、新平堡、興和等地,對進占隆盛莊、豐鎮、集寧等地之國民黨軍發起攻擊,殲其一部,其大部乘隙西撤。晉綏野戰軍分由右玉、商都等地向涼城、陶林等地進攻。25日,於卓資山殲滅傅作義部新編第26師1000餘人。10月底,兩區部隊對退守歸綏的 2萬國民黨軍達成合圍。至11月12日,先後五次擊退國民黨軍的反撲,斃傷其3000餘人。同時,主力一部西進,連克兵州亥、察素齊等地,殲國民黨軍 5個騎兵團。隨後,晉綏野戰軍和晉察冀軍區部隊一部,先後西進,合力攻取包頭,因守軍萬餘憑堅固守,數次攻擊未果。鑒於歸、包兩城一時難以攻克,且時臨嚴冬,補給困難,兩區部隊遂於12月14日撤出戰鬥。 此役共殲國民黨軍1.2萬餘人,收復被侵占的豐鎮、集寧等10餘城鎮和綏東、綏南廣大地區,打破了國民黨軍控制平綏鐵路的企圖,保衛了以張家口為中心的戰略基地。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