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賽

常規賽

常規賽是NBA比賽的一種,用來選取NBA球隊進入季後賽。

基本信息

常規賽文字

名稱:
英文名:
參加人數:
舉辦時間:

賽事概述

NBA比賽的一種。NBA比賽分為常規賽和季後賽兩大部分。NBA的常規賽比賽採用主、客場制,30支球隊在常規賽賽季共要進行1189場比賽,每個球隊在常規賽中參加的比賽場次數都是82場。不過常規賽中各球隊相互間的比賽場數不等。同一聯盟且同一賽區的球隊之間進行兩主、兩客,共4場比賽;不同聯盟間的球隊之間進行一主、一客,共兩場比賽;同一聯盟不同賽區的兩支球隊間進行2到3場比賽,這一比賽數目各隊不同,但可保證各隊參加常規賽的總場次是82場比賽。

賽事規則

NBA比賽分為:常規賽和季後賽兩大部分。常規賽自每年的11月初開始,至次年的4月20日左右結束。季後賽從4月下旬開始進行,直到6月中旬決出總冠軍為止。
NBA的常規賽比賽採用主客場制,29支球隊在常規賽賽季共要進行1189場比賽,每個球隊在常規賽中參加的比賽場次數都是82場。
不過常規賽中各球隊相互間的比賽場數不等。同一聯盟且同一賽區的球隊之間進行兩主、兩客,共4場的比賽;不同聯盟間的球隊之間進行一主、一客,共兩場的比賽;同一聯盟不同賽區的兩支球隊間進行2到3場比賽,這一比賽數目各隊不同,但可保證各隊參加常規賽的總場次是82場比賽。
常規賽結束後,按照比賽勝率(勝率=獲勝場數/82)的高低排出東、西部聯盟的前8名球隊,這16支隊伍將獲得參加季後賽的資格。季後賽首先在東西兩聯盟內部進行,對陣形式為;第1對第8,第3對第6,第2對第7,第4對第5。季後賽採取淘汰制,第一和第二輪都採用5戰3勝制,哪支球隊先獲得3常比賽的勝利即可淘汰對手。比賽根據2,2,1原則排定主客場,即常規賽排名靠前的球隊將獲得,最先兩個和最後一個三個主場的優勢,(先打兩個主場、再打兩個主場、最後一場回主場)。
常規賽第三輪(即東、西部聯盟決賽)和東西部聯盟冠軍參加的NBA總決戰採用7戰4勝制,主客場則根據2,3,2原則排定。

常規賽排名規則

東部西部的前八名進入季後賽,其中同一聯盟三個分區的三個第一名按成績先後分居本聯盟的前三甲,剩下的五支球隊按各自戰績排定名次。也就是說即使有一個賽區里五支全是爛隊,但他們至少會有一隊進入季後賽,而且至少是第三名。而其它賽區的第二名以下的球隊,不管戰績再好,也只能爭四名以後的排位了!
在季後賽中決定主場優勢的依據是戰績,而不是排名。就是說第三對第六的時候,如果第三的戰績還不如第六,那就是第六有主場優勢。

第一種情況:戰績相同的只有兩支隊伍時,依次按以下依據排名:
1. 相互之間戰績好的居前(比如火箭和掘金現在是1:1,還剩下一場是火箭主場,只要火箭贏了,火箭和掘金戰績相同時還是火箭排名在先)。
2. 在賽區中的勝率高的居前(只在兩隊同屬一賽區時適用,比如火箭和灰熊有可能會用到這一條)。
3. 在各自聯盟中的勝率高的居前(比如國王和火箭打成2:2平,但國王現在對西部球隊的26勝22負就落後於火箭的28勝19負,所以國王和火箭戰績相同的話,還是火箭排前面)。
4. 與所在聯盟的的其他球隊交手的勝率高的居前。
5. 與另一個聯盟的已獲季後賽資格球隊交手的勝率高的居前。
6. 常規賽所有比賽淨勝分(得失分差)高的居前。

第二種情況:當三隊以上勝場差相同時,依次按以下依據排出先後:
1. 相互之間戰績好的居前(比如上賽季火箭能提前宣布進入季後賽,就是因為火箭在火箭、掘金、爵士三支球隊間的相互戰績中最好)。
2. 在賽區中的勝率高的居前(各隊同屬一賽區時適用)。
3. 在各自聯盟中的勝率高的居前。
4. 與所在聯盟的已獲得季後賽資格球隊交手的勝率高的居前。
5. 常規賽所有比賽淨勝分(得失分差)高的居前。

常規賽三項新規則

從2006~2007賽季開始,在NBA常規賽季中同一聯盟里成績最好的兩個隊將不必擔心會在季後賽過早遭遇。
這是NBA董事會2006年8月2日修改的3項規則之一。另外兩項是,增加季後賽各參賽隊的球員名單和縮短暫停時間。
在前兩個賽季中,東、西聯盟中凡獲常規賽季賽區第一名的隊,全部以種子身份進入季後賽,結果就出現了上賽季同在西南賽區的馬刺和小牛這兩支西部成績最好的隊,在季後賽半決賽中就過早相遇的情形。
而從下賽季開始,季後賽東、西兩聯盟的各4個種子隊,即常規賽季各賽區第一名和一個成績最好的第二名,將按照成績排列其種子順序。這樣做顯然可以避免類似上賽季馬刺和小牛早在聯盟決賽前就遭遇的不合理情形。
季後賽各隊的球員名單將從原來的13位增加到15位。不過,每場比賽可以上場的球員仍然是12位。這個變化使球隊在季後賽使用球員的空間,將比在常規賽中更大、更靈活。
關於暫停的規則變化是,無論常規或加時賽期間,任何隊如果在比賽終場前的最後2分鐘仍有2個60秒鐘的暫停,則其中1次暫停時間從60秒縮短為20秒。此外,任何隊在加時賽中將擁有2次60秒、1次20秒暫停,而不是過去那種3次暫停時間都是60秒。
NBA負責球賽運行的執行副總裁斯圖·傑克遜說,新的暫停規則旨在加快臨近比賽結束時的節奏。

賽制

NBA比賽分為:常規賽和季後賽兩大部分。
NBA的常規賽比賽採用主客場制,30支球隊在常規賽賽季共要進行1189場比賽,每個球隊在常規賽中參加的比賽場次數都是82場。
常規賽自每年的11月初開始,至次年的4月20日左右結束。季後賽從4月下旬開始進行,直到6月中旬決出總冠軍為止。
不過常規賽中各球隊相互間的比賽場數不等。同一聯盟且同一賽區的球隊之間進行兩主、兩客,共4場比賽;不同聯盟間的球隊之間進行一主、一客,共兩場比賽;同一聯盟不同賽區的兩支球隊間進行2到3場比賽,這一比賽數目各隊不同,但可保證各隊參加常規賽的總場次是82場比賽。
常規賽結束之後,東、西部聯盟排前八位的球隊進入季後賽爭奪,其中每個賽區的頭名直接進入季後賽前三名。季後賽是淘汰賽制,第一輪是東、西部聯盟的第一名對第八名,第二名對第七名,第三名對第六名,第四名對第五名。淘汰賽直到決出東、西部冠軍為止,然後由東、西部冠軍隊進行總決賽。現在的季後賽和總決賽都採用7場4 勝制,常規賽勝率較高的球隊獲得多一個主場的優勢。
季後賽前兩輪主客場按2,2,1,1,1原則進行,季後賽第三輪(即東、西部聯盟決賽)和東、西部聯盟冠軍參加的NBA總決戰主客場則根據2,3,2原則排定。
1998~1999年因為勞資糾紛只打了50場常規賽!

常規賽之前有兩項重要的熱身賽事,分別是夏季聯賽和季前賽。夏季聯賽(NBA Summer League)在選秀之後舉行,由新秀和三年以下球齡的球員參加,主要為考察新人而設,又稱為“拉斯維加斯聯賽”。季前賽(Preseason)在每年的10月份舉行,為常規賽前最後的熱身賽。每支球隊參加季前賽的球員名單基本與常規賽相同,不過主力上場的時間很少以避免受傷,主教練也藉此機會來演練不同的陣容。夏季聯賽和季前賽允許非NBA球隊參加,而NBA還會把部分季前賽安排在海外進行。

NBA比賽每年11月第一個星期的星期二,常規賽(regular season)正式拉開帷幕。在常規賽中,每支球隊需要打滿82場比賽,主客場各占一半,其中與同一賽區的球隊要打四場,與同一聯盟不同賽區的球隊打三到四場,與另一聯盟的球隊打兩場;一個賽季每支球隊在自己的主場至少與其它29支球隊進行一次交鋒,NBA是目前北美頂級職業運動唯一一個所有球隊在常規賽全部碰面的聯盟。常規賽的賽程比較緊湊,球隊在每個星期有三到四場比賽,而且每個賽季都有不同程度的“背靠背作賽”、連續客場作賽等難度賽程。除揭幕戰外,聖誕節比賽也是常規賽的焦點賽事;NBA在每年聖誕節安排的比賽,通常是當前最具人氣的球星之間的對壘,如2007~2008賽季的聖誕節比賽由勒布朗·詹姆斯率領的克里夫蘭騎士對陣德懷恩·韋德領銜的邁阿密熱隊。常規賽還設有每周東(西)部最有價值球員和每月東(西)部最有價值球員。
進入常規賽後球隊之間仍然可以進行交易,直至到賽季的第16個星期四,這一天是球員交易的最後期限。不過過了這個期限球隊仍可以解僱隊中的球員,或者跟自由球員簽訂十日契約。

全明星周末
主條目:全明星周末
在次年二月,常規賽將會暫停一周來舉行一年一度(1999年曾因勞資糾紛停辦)的NBA全明星賽(All-Star Game)。美國及加拿大當地球迷對全明星先發陣容進行投票,全世界球迷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來投票。東西部各個位置得票最高的球員將獲得首發,其餘14名球員由各隊教練投票選出,全明星教練則是由全明星賽兩周前東西部成績最好的球隊教練擔當(可以多任,但不能連任)。東西部獲勝的一方表現最好的球員將獲得全明星賽MVP(通常是得分最高的球員)。全明星賽前還有一系列的表演及活動來吸引球迷們的眼光,整個全明星周末的活動包括:
新秀挑戰賽,由當年新秀挑戰去年新秀,設有MVP獎
技巧挑戰賽,參賽者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運球,傳球,投籃,上籃等一系列動作方能獲勝
三分大賽,規定時間內在5個角度投中最多三分球者勝出
扣籃大賽,參賽者嘗試做出各種高難度、極具觀賞性的扣籃動作,通常邀請歷屆扣籃大賽冠軍作為評判
混合投籃賽,由一名現役NBA球員、一名現役WNBA球員和一名退役的NBA球星組成隊伍,按要求在不同的投籃點投籃,完成最快組勝出
除此之外,在整個全明星周末期間,每天都有NBA嘉年華的演出。

[編輯] 常規賽獎項
四月份常規賽結束,緊接著進行季後賽。NBA官方會陸續頒發一些獎項來表揚常規賽表現出色的球員,以及評選最佳陣容,最佳防守陣容及最佳新秀陣容。
NBA最有價值球員,年度MVP,所有球員最夢寐以求的獎項。從球員個人能力,對球隊的影響以及球隊成績等多方面綜合評選。
NBA最佳新秀,年度表現最好的新秀
NBA最佳防守球員,年度最佳防守球員,多數由中鋒獲得。
NBA最佳第六人,年度最佳板凳球員,替補出場次數必需大於首次次數。
NBA進步最快球員,年度數據提升最多的球員。
NBA最佳教練,全聯盟成績最好的球隊教練不一定能獲此殊榮,一般由善於挖掘球隊潛力,帶領球隊取得意想不到成績的教練獲得。
NBA最佳經理,由體育新聞雜誌(Sporting News)頒發的非官方獎項,不過已得到廣泛認可。
NBA體育精神獎,表揚公平競賽的球員。
沃特·甘迺迪公民獎,表揚熱心慈善公益活動的球員,由職業籃球作家協會頒發。

賽事紀要

1:芝加哥公牛72勝10負(1995~1996賽季)

2:洛杉磯湖人69勝13負(1971~1972賽季)

3:芝加哥公牛69勝13負(1996~1997賽季)

4:費城76人68勝14負(1967~1968賽季)

5:波士頓凱爾特人68勝14負(1972~1973賽季)[未獲總冠軍]

6:波士頓凱爾特人67勝15負(1985~1986賽季)

7:芝加哥公牛67勝15負(1992~1993賽季)

8:洛杉磯湖人67勝15負(1999~2000賽季)

9:達拉斯小牛67勝15負(2006~2007賽季)[未獲總冠軍]

10:密爾沃基雄鹿66勝16負 (1970~1971賽季)

在NBA歷史上,常規賽戰績超過65場以上而未能獲得總冠軍的只有兩支球隊。

代表人物

年份 聯盟 MVP

2013 NBA 詹姆斯

2012 NBA詹姆斯

2011 NBA 羅斯

2010 NBA詹姆斯

2009 NBA詹姆斯

2008 NBA 科比

2007 NBA 諾維茨基
2006 NBA 納什
2005 NBA 納什
2004 NBA 加內特
2003 NBA 鄧肯
2002 NBA 鄧肯
2001 NBA 艾弗森
2000 NBA 沙奎爾·奧尼爾
1999 NBA 卡爾·馬龍
1998 NBA 喬丹
1997 NBA 卡爾·馬龍
1996 NBA 喬丹
1995 NBA 大衛·羅賓遜
1994 NBA 奧拉朱旺
1993 NBA 巴克利
1992 NBA 喬丹
1991 NBA 喬丹
1990 NBA 埃爾文·詹森
1989 NBA 埃爾文·詹森
1988 NBA 喬丹
1987 NBA 埃爾文·詹森
1986 NBA 伯德
1985 NBA 伯德
1984 NBA 伯德
1983 NBA 摩西·馬龍
1982 NBA 摩西·馬龍
1981 NBA 朱利葉斯·歐文
1980 NBA 賈巴爾
1979 NBA 摩西·馬龍
1978 NBA 比爾·沃爾頓
1977 NBA 賈巴爾
1976 NBA 賈巴爾
- ABA 朱利葉斯·歐文
1975 NBA 麥卡杜
- ABA 朱利葉斯·歐文
- - 約翰·麥克吉尼斯
1974 NBA 賈巴爾
- ABA 朱利葉斯·歐文
1973 NBA 考恩斯
- ABA 坎寧安
1972 NBA 賈巴爾
- ABA 吉爾摩爾
1971 NBA 賈巴爾
- ABA 梅爾·丹尼爾斯
1970 NBA 威利斯·里德
- ABA 斯賓塞·海伍德
1969 NBA 昂塞爾德
- ABA 梅爾·丹尼爾斯
1968 NBA 張伯倫
- ABA 康尼·霍金斯
1967 NBA 張伯倫
1966 NBA張伯倫
1965 NBA 比爾·拉塞爾
1964 NBA 奧斯卡·羅伯特森
1963 NBA 比爾·拉塞爾
1962 NBA 比爾·拉塞爾
1961 NBA 比爾·拉塞爾
1960 NBA 張伯倫
1959 NBA 佩蒂特
1958 NBA 比爾·拉塞爾
1957 NBA 鮑勃·庫西
1956 NBA 佩蒂特

常規賽歷屆得分王

年份 聯盟 名字 每場得分
2007 NBA 科比 31.6
2006 NBA 科比 35.4
2005 NBA 艾弗森 30.69
2004 NBA 邁克格雷迪 28.03
2003 NBA 邁克格雷迪 32.09
2002 NBA 艾弗森 31.38
2001 NBA 艾弗森 31.08
2000 NBA 沙奎爾·奧尼爾 29.67
1999 NBA 艾弗森 26.75
1998 NBA 喬丹 28.74
1997 NBA 喬丹 29.65
1996 NBA 喬丹 30.38
1995 NBA 沙奎爾·奧尼爾 29.3
1994 NBA 大衛·羅賓遜 29.79
1993 NBA 喬丹 32.58
1992 NBA 喬丹 30.05
1991 NBA 喬丹 31.46
1990 NBA 喬丹 33.57
1989 NBA 喬丹 32.51
1988 NBA 喬丹 34.98
1987 NBA 喬丹 37.09
1986 NBA 多米尼克·威爾金斯 30.33
1985 NBA 伯納德·金 32.89
1984 NBA 丹特利 30.61
1983 NBA 英格利什 28.37
1982 NBA 喬治·格文 32.29
1981 NBA 丹特利 30.65
1980 NBA 喬治·格文 33.14
1979 NBA 喬治·格文 29.56
1978 NBA 喬治·格文 27.22
1977 NBA 馬拉威奇 31.14
1976 NBA 麥卡杜 31.12
ABA 朱利葉斯·歐文 29.31
1975 NBA 麥卡杜 34.52
ABA 喬治·麥克吉尼斯 29.78
1974 NBA 麥卡杜 30.55
ABA 朱利葉斯·歐文 27.37
1973 NBA 阿奇巴爾德 33.99
ABA 朱利葉斯·歐文 31.94
1972 NBA 賈巴爾 34.84
ABA 查理·斯科特 34.58
1971 NBA 賈巴爾 31.66
ABA 唐·伊塞爾 29.88
1970 NBA 傑里·韋斯特 31.2
ABA 斯賓塞·海伍德 29.99
1969 NBA 埃爾文·海耶斯 28.38
ABA 拉里·瓊斯 28.44
1968 NBA 戴夫·賓 27.11
ABA 康尼·霍金斯 26.79
1967 NBA 里克·巴里 35.58
1966 NBA 張伯倫 33.53
1965 NBA 張伯倫 34.71
1964 NBA 張伯倫 36.85
1963 NBA 張伯倫 44.83
1962 NBA 張伯倫 50.36
1961 NBA 張伯倫 38.39
1960 NBA 張伯倫 37.6
1959 NBA 佩蒂特 29.24
1958 NBA 喬治·亞德里 27.79
1957 NBA 保羅·阿里津 25.59
1956 NBA 佩蒂特 25.68
1955 NBA 保羅·約翰斯頓 22.65
1954 NBA 保羅·約翰斯頓 24.43
1953 NBA 保羅·約翰斯頓 22.34
1952 NBA 保羅·阿里津 25.36
1951 NBA 邁肯 28.41
1950 NBA 邁肯 27.43
1949 BAA 邁肯 28.3
1948 BAA 喬·福爾克斯 22.07
1947 BAA 喬·福爾克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