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營清真古寺

常營清真古寺

常營清真古寺是北京地區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於明正德年間。常營清真寺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整體建築布局嚴謹統一,氣勢宏偉典雅,既蘊含古建神韻又充滿現代氣息。常營清真寺位於北京朝陽區常營路常營民族家園11號樓。常營清真寺是京郊最大的清真寺,屬於朝陽區僅存古建七座清真寺之一,原名常營禮拜寺。

基本信息

簡介

常營清真寺常營清真寺
常營清真古寺是京郊最大的清真寺,屬於朝陽區僅存古建七座清真寺之一,建於明正德年間的。位於朝陽區朝陽路管莊北、長營回族鄉內。該寺始建於明朝,為兩進院落,前院設有水堂、課堂、後院建有大殿和配殿。寺內建築保存較好,是北京郊區規模最大的清真寺。自1986年以來回民不斷集資改擴建。現在整個寺院又大了許多,且有新的建築。

建造歷史

(圖)長營清真寺長營清真寺

常營清真寺坐落在北京市朝陽區常營回族鄉,占地13.4。常營清真寺始建於明武宗正德年間(公元1502---1521年)。此寺由南至北依次排列著三座寺門。曾於嘉慶元年(1796)三月開始重新修建,於嘉慶三年十月竣工。解放後經過1983年、1993年1998年幾次修繕後的清真寺為正方形,長寬各90多米,建築面積3643平方米,布局精巧,宏偉輝煌。建築設計精巧,堪稱北京的一景。

建築特色

長營清真寺為二進院落,有垂花門、遊廊、花木扶疏、雅潔可喜。大殿進深八間,面闊五間,可容納二三百名穆斯林做禮拜。近年有增建一女殿,專供女穆斯林禮拜。是京郊最大的清真寺,屬於朝陽區僅存古建七座清真寺之一,建於明正德年間的。

修復後的清真寺保留中國古建築特色,布局嚴謹大方,氣勢宏偉,飛檐斗拱,古意盎然。不僅是教民們宗教活動的場所,而且巳發展成朝陽區獨具特色的旅遊景點。寺記憶體有碑文兩褐,分別為清嘉慶年間和民國ZO年所立,記述了本寺的建造歷史、管理制度和寺產情況,成為研究本寺歷史的珍貴文物。寺內還藏有手抄本《古蘭經》30本、《偉嘎葉》2部、《爾嘎葉代》1部、《嘎最》4本。

自1984年以來,先後有摩洛哥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尼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的使團、外交管員、上層人士來常營清真寺訪問參觀。

內部結構

常營清真寺的禮拜大殿北牆角,有一塊刻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十月的漢白玉質地的《先母遺言》碑,碑文首題“志女沐浴所之紀念”,記載了常營清真寺女堂的情況。碑文結尾落款為“孫媳張楊憲英書”,這是朝陽區全境現存的石碑里第一塊由女性書寫的碑文。《先母遺言》中記載:“犧牲西院家舍,乃將前之女校改建女子沐浴所。但東側兩間保留,為麟等歸里住在之所”。碑文中提及的“麟”,指奉天醒時報社社長張兆麟,是中華民國時期的“回族五大報人”之一。張兆麟,字子歧,回族,祖籍河北省通縣營村。

常營清真寺自南至北依次有三座寺門,整體建築坐西朝東,是兩進院落。第一進院北側是男、女水房,南側是女課室五間,正殿是卷棚式三卷勾連搭,其中前軒是大式硬山筒瓦挑大脊,後廈是歇山箍頭脊,上面有六角攢尖亭,屋面採用黃綠琉璃瓦。正殿平面為亞子形,面闊五間,進深八間,可容200至300名穆斯林同時禮拜。21世紀初,增建一座女殿,供女性穆斯林做禮拜。常營清真寺內現在收藏有手抄本《古蘭經》30本、《偉嘎葉》2部、《爾嘎葉代》1部、《嘎最》4本等經書,還有清末民初時期該寺特製銅水壺等文物。

交通

乘306、364路到長營站下車,或乘312路到雙橋站下車沿長營路向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