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性鼻炎

常年性鼻炎

常年性鼻炎(perennialrhinitis ),又稱過敏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變應性疾病,並可引起多種併發症。在1年內半數以上的日子裡有上述症狀,變應原皮膚試驗陽性主要以室內變應原(蟎、室內塵土等)為主。近年來發病率有升高趨熱。

基本信息

疾病概述:

常年性鼻炎(perennialrhinitis )又稱過敏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變應性疾病,並可引起多種併發症。在1年內半數以上的日子裡有上述症狀,變應原皮膚試驗陽性主要以室內變應原(蟎、室內塵土等)為主。近年來發病率有升高趨熱。據統計,變應性鼻炎約占全部鼻炎的40%。臨床上一般分為常年性(perennial)和季節性(seasonal)兩型。
另有一型由非特異性的刺激所誘發、無特異性變應原參加、不是免疫反應過程,但臨床表現與上述兩型變應性鼻炎相似,稱血管運動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或稱神經反射性鼻炎,刺激可來自體外(物理、化學方面),或來自體內(內分泌、精神方面),故有人看作即是變應性鼻炎,但因在機體內不存在抗原-抗體反應,所以脫敏療法、激素或免疫療法均無效。

病因病理

常年性鼻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男女均有,易見於年輕人,主要原因有:
(一)吸入性變應原:如室內、外塵埃、塵蟎、真菌、動物皮毛、羽毛、棉花絮等,多引起常年性發作;植物花粉引起者多為季節性發作。
(二)食物性變應原:如魚蝦、雞蛋、牛奶、麵粉、花生、大豆等。特別是某些藥品,如磺胺類藥物、奎寧、抗生素等均可致病。
(三)接觸物如化妝品、汽油、油漆、酒精等。
其他可能是某些細菌及其毒素,物理因素(如冷熱變化,溫度不調),內分泌失調或體液酸鹼平衡失調等病因均可致病。也可由於多種因素同時或先後存在。

疾病分類

1.變應性變應原皮膚試驗呈陽性反應,類同醇和肥大細胞穩定劑治療皆有良好效果。
2.內因性鼻分泌物嗜酸細胞增多,類同醇治療有效,但病因不明,不能證實屬變態反應。鑒於嗜酸細胞增多和類固醇治療有效,可能與免疫因素有關。
3.自主神經性鼻分泌物中查不到嗜酸細胞,皮膚試驗結果均為陰性,類固醇治療無效,可能由自主神經平衡失調引起。


臨床表現

症狀可因與刺激因素接觸的時間、數量以及患者的機體反應狀況不同而各異。常年性變應性鼻炎,隨時可發作,時輕時重,或每晨起床時發作後而逐漸減輕。一般在冬季容易發病,常同全身其他變應性疾病並存。季節性變應性鼻炎,呈季節發作,多在春、秋季發病,迅速出現症狀,發病時間可為數小時、數天至數周不等,發作間歇期完全正常。
典型症狀為鼻癢、陣發性噴嚏連續發作、大量水樣鼻涕和鼻塞。具體表現如下:
(一)鼻癢和連續噴嚏:每天常有數次陣發性發作,隨後鼻塞和流涕,尤以晨起和夜晚明顯。鼻癢見於多數病人,有時鼻外、軟齶、面部和外耳道等處發癢,季節性鼻炎以眼癢較為明顯。
(二)大量清水樣鼻涕,但急性反應趨向減弱或消失時,可減少或變稠厚,若繼發感染可變成粘膿樣分泌物。
(三)鼻塞:程度輕重不一,單側或雙側,間歇性或持續性,亦可為交替性。
(四)嗅覺障礙:由黏膜水腫、鼻塞而引起者,多為暫時性。因黏膜持久水腫導致嗅神經萎縮而引起者,多為持久性。

診斷

對典型病例較易,但常因詢問病史不詳細或症狀不典型,而誤診為急性或慢性鼻炎,應予以注意,故要獲得正確的診斷,必須進行多方面的檢查。
(一)詳細詢問病史,對過去病史及家族史方面,特別是變應性疾病,找尋有關病因。
(二)主要症狀如鼻癢、連續噴嚏、大量清水樣鼻涕等。
(三)前鼻鏡檢查:可見鼻黏膜蒼白水腫,大量清水樣分泌物,若因持久性水腫可發生鼻息肉或息肉樣變性。
(四)鼻腔分泌物塗片檢查:在變態反應發作期間,鼻分泌物中可見嗜酸性白細胞增多,也可查見較多嗜酸性白細胞或肥大細胞。
(五)變應性激發試驗:一般用皮膚試驗(劃痕、皮內及接觸法等),原理是有多種假定的變應物質,使與機體接觸後,視有無反應出現,可協助診斷。變應原診斷明確後還可套用這種變應原進行脫敏治療。
引起過敏性鼻炎的外因有花粉、病毒、寄生蟲及寒冷等致敏原。但關鍵是內因。由於生活環境、飲食等因素的變化,致使脾胃受傷,出現濕氣內生、食慾減退、大便軟溏、腰部酸軟和易疲倦症狀。其次是與肺的關係。中醫認為,脾胃為肺之母,“肺主氣”,其氣來源於大自然的空氣及飲食的水谷之精氣,通過脾胃轉化作用運輸到肺。脾胃虛弱,首先影響肺,為母的脾胃虛弱,水谷之精氣不升,為“子”的肺亦變虛弱,所以出現流清涕等肺氣虛症狀。根據《難經》中“虛則補其母”的治療原則,宜調補中焦、和解營衛。
過敏性鼻炎的最根本保健措施是了解引起自己過敏性的物質,即過敏原並儘量避免它。
當症狀主要發生在戶外:應儘可能限制戶外活動,尤其是接觸花草或者腐爛的樹葉,以及柳絮和法桐上果毛,外出時可以帶口罩,或者可以到過敏原較少的海濱。
當症狀主要發生在室內: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生活細節;2、控制室內黴菌和霉變的發生;
3、徹底殺滅蟑螂等害蟲;

鑑別診斷

有些病人有慢性鼻炎,鼻竇炎和鼻息肉而皮試陰性,在鼻分泌液中有大量嗜酸粒細胞,稱為嗜酸粒細胞增多性非變應性鼻炎或非變應性鼻炎伴嗜酸粒細胞增多。這些病不是特應性的,但常對阿司匹林和其他非類固醇抗炎藥敏感。有一類病人僅患慢性鼻炎。
有些病人患血管運動性鼻炎,表現為輕度但惱人的慢性持續性鼻炎,或流涕,他們既無變異性,也無鼻息肉,感染,嗜酸粒細胞增多或藥物過敏。另有一組病人因過量套用局部減充血的藥物(α-腎上腺素能)而有鼻炎(藥物性鼻炎)。

飲食調理

常年性鼻炎發生的原因之一是營養不良,主要是指維生素A的缺乏,也有認為與維生素B缺乏有關。因此,慢性鼻炎患者應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的食物,以補充人體的需求。在水果及蔬菜中,如柑橘、杏、鳳梨、柿子、胡蘿蔔、西紅柿、油菜、覓菜、動物肝臟、雞蛋、牛奶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而胡蘿蔔素進入人體後能轉變為維生素A。維生素B主要存在於瘦肉及動物肝臟、粗糧、糙米、小米、玉米面、養麥面中。

常年性鼻炎預防與護理

1、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以增加抵抗力。
2、注意不要驟然進出冷熱懸殊的環境。
3、常做鼻部按摩,如長期用冷水洗臉者更佳。
4、已知道致敏原者,儘量設法避免接觸。
5、發作期間,要注意保暖。
7、每當狂嚏之前,急按摩迎香穴,按摩到該處發熱時為度。

常年過敏性鼻炎的八大症狀

1、鼻癢:是本病主要的先發症狀,除鼻癢外,咽喉,眼,耳,氣管等處也可以有發癢症狀。
2、鼻出血:常打噴涕後流出少量鼻血或鼻涕帶血絲。
3、嗅覺減退:發作時嗅覺減退較顯著,發作間歇嗅覺多恢復正常。但若同時有鼻息肉,中鼻甲息肉樣變者,嗅覺減退可為持續性。
4、打噴涕:是鼻癢後出現的症狀,可能為組胺刺激神經反射所至,一次可以打幾個,也可以打幾十個。
5、流涕:多為迅速大量湧出的清水樣涕,有時為黏液涕,為漿液腺,黏液腺與杯狀細胞機能亢進下分泌的液體。尷尬的過敏性鼻炎患者
6、頭痛:偶然發生,多較輕微。
7、鼻塞:由於鼻黏膜及鼻甲水腫,加上分泌物阻塞所至,發作過後,鼻塞就消失,反覆發作或發作時間過長者,水腫黏膜有可能進一步形式鼻息肉,使鼻塞加重山腳下變為持續性。
8、伴發症狀:有時可伴有流淚現象,也可同時或先後產生哮喘發作。常年過敏性鼻炎發病的新趨勢

注意事項

 1.鼻過敏者須避開過敏原,如花粉,家中塵蟎、毛毯或動物皮屑等。
 2.平時少食用冰涼食品或較寒性食物。如冷飲、冰激凌、可樂、冰涼水果、苦瓜、大白菜等。 
 3.在空調環境時間不宜過長,電扇不宜直吹。 
 4.偏冷天氣時,早晨起床後,可用手按摩迎香穴至發熱,再喝杯溫開水,外出注意防寒保暖。 
 5.用溫水清洗鼻腔。

常年性鼻炎的藥物治療

常年性鼻炎的治療可套用以下藥物。
(1)抗組胺藥 一般是指組胺H1受體拮抗劑。這類藥物有拮抗變應性反應中釋放出的組胺的作用,能特異性地和組胺H1受體結合,而競爭性地阻斷組胺的作用。傳統的組胺H1受體拮抗劑有撲爾敏、異丙嗪和苯海拉明等。這類藥物對變應性鼻炎的臨床症狀有滿意的抑制作用,但它們能透過血腦屏障,有鎮靜、嗜睡等副作用;口服後病人精神不振,影響工作;車輛駕駛員及從事高空作業危險性大的工作人員不宜服用。新型組胺H1受體拮抗劑如息斯敏、特非拉丁和撲爾敏等,不僅保存了經典的組胺拮抗劑的優點,且不易透過血腦屏障,無中樞鎮靜作用,效持久。組胺H1拮抗劑對臨床症狀的控制主要對鼻癢、打噴嚏、流清涕等療效較顯著。對於鼻塞的緩解療效不甚滿意。這是因為當H1受體被拮抗劑抑制,H2受體功能尚存,肥大細胞釋放的組胺等化學介質仍可作用於H2受體,使鼻黏膜血管擴張,鼻腔通氣容積減少,產生鼻塞的臨床表現。故可將H1和H2拮抗劑聯合套用於變應性鼻炎的治療。H2受體拮抗劑主要有西米替丁和雷尼替丁等,用於變應性鼻炎可適當減量。如果聯合用H1和H2拮抗劑溶液滴鼻,可基本控制變應性鼻炎的臨床症狀。
(2)肥大細胞穩定劑 這類藥物可穩定肥大細胞膜,使之不易脫顆粒,因而化學介質有儲存在肥大細胞中而不與鼻黏膜效應組織接觸,從而阻斷臨床症狀。這類藥物主要有色苷酸鈉等。
(3)腎上腺皮質激素 此類藥物有強大的抗過敏作用,無論是全身還是局部用藥,療效出現迅速。但因其全身副作用較大,目前常局部用藥。二丙酸培氯米松只發揮局部作用,無全耳反應,並且抗炎作用大,已廣泛套用於變應性鼻炎的局部治療。
(4)酮替芬 既有抗組織胺作用,也有預防炎性介質自白細胞釋放的作用。但服藥後有嗜睡作用,故司乘人員、從事精密操作者應予注意。
(5)抗膽鹼能製劑 變應性鼻炎時鼻腔的副交感神經反應性過強,用膽鹼能神經激動劑刺激鼻黏膜可誘導出大量水樣鼻分泌物和打噴嚏、鼻塞等變應性鼻炎的臨床症狀,這些症狀可被阿托品等膽鹼能拮抗劑阻斷。目前套用異丙托品治療,獲得了滿意的療效。但用量過大可引起咽乾,除此之外別無明顯的副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