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博物館

常州博物館

常州博物館位於常州市龍城大道1288號,地處市民廣場西側。常州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是集收藏、研究、陳列展覽於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新館於2005年3月23日開工建設,於2006年12月落成,2007年4月28日正式向社會開放。館中陳列展覽分常州歷史文化陳列、常州少兒自然陳列、謝稚柳藝術館和劉國鈞捐獻紅木家具陳列。歷年展出了馬家浜文化典型遺址出土文物精品展、館藏新裝裱書畫系列展--團扇、常州市收藏協會會員書畫藏品展、金與玉---大明王朝貴族飾品展、常州市紀念唐荊川誕辰五百周年書畫展、暢享輝煌卓越未來——常州高新區華彩十五周年書畫攝影作品展、六朝青瓷展、館藏書畫精品展、兩岸故宮國寶珍瓷高仿品展和常州文物精品展。

基本信息

展館概況

常州博物館 常州博物館
常州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是集 收藏研究、陳列展覽於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含全省唯一的一家少兒自然博物館)。下設辦公室、考古部、保管部、陳列部、開放部、自然部、信息部、保衛部八個部門。館藏文物2萬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7件(國寶級文物1件)、二級 文物166件、三級文物3129件,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化石標本103件。其中良渚文化時期的玉器、春秋戰國時期的原始 青瓷器、宋元時期的 漆器瓷器以及明清時期的書畫等,都是常州博物館頗具特色的館藏文物精品。
在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幾代博物館人的共同努力下,該館先後被授予“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文物安全保衛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優秀博物館”等榮譽稱號。

春秋時期常州稱延陵,是偉大的思想家與道德實踐家季札的封邑。季子以其謙遜誠信的高貴品質豐富了中國文明的道德內涵,並在常州建立起了儒雅淳厚的人文傳統。

兩晉時期,隨著北方士族的遷入,這裡逐漸成為龍興之地,齊梁兩朝的國君就誕生於此。隨著唐宋時期常州地區的自然改造和經濟發展,常州的政治地位不斷提升,發展成“中吳要輔,八邑名都”。常州文化的人文品格也得到進一步伸張。英傑輩出,人才濟濟,成為常州歷史上一個突出的亮點,尤其在明清時期,湧現出一批富有創造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學者群體,為社會結構變遷中的中國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這片土地得到了“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的讚譽。

建築設施

常州博物館 常州博物館
作為反映常州歷史文化的基本陳列,《龍騰中吳——常州歷史文化陳列》總計展出各類文物1200餘件。整個陳列按照歷史發展的脈絡,分成史前常州、延陵季子、齊梁故里、中吳要輔、儒風尉然五大版塊。

建館以來,曾三易館址,從紅梅閣天寧寺,再到清涼寺,條件都相當簡陋,與館藏文物的展陳、收藏、研究等不相適應,因此建設一座現代化的常州博物館被市委、市政府列入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大項目之一。
常州博物館新館於2006年12月落成,2007年4月28日正式向社會開放。新館地處市民廣場西側,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外觀新穎、設施齊全、功能先進、富有時代氣息。

總體建築分為五層:地上四層,地下一層。一層到三層為陳列展覽區,地下室和四層為庫房和辦公區域。新館展區面積近10000平方米,主要陳列展覽有:常州歷史文化陳列以常州文物精品為特色,彰顯地方文化底蘊;自然陳列是全省綜合性博物館中的特色展覽;謝稚柳藝術館展示謝稚柳先生的藝術生涯及藝術成就;劉國鈞捐獻紅木家具陳列展陳稀有珍貴的整套紅木家具。同時可以承接各種不同類型和題材的臨時展覽。

自然陳列

常州博物館 常州博物館
常州市少兒自然博物館成立於1995年12月,是江蘇省唯一一家少兒自然博物館。擁有各類自然藏品2000餘種、4000餘件,其中屬國家一、二級保護的野生動、 植物標本103種、158件。《神奇的自然美麗的家園》是常州博物館新館重點打造的主題大型自然科普陳列,也是少博館吸引廣大少兒觀眾的特色亮點。展廳面積千餘平方米,展出各類標本421種、645件。展示內容主要分:“ 地球生命的進化的故事”、“紛繁多樣的美麗自然”、“形形色色的動物世界”、“秀麗多姿的故鄉大地”四大部分。通過人性化的設計和現代化的展示手段,使各類靜態的標本與其生活的環境完美融合,整個展廳顯得生機勃勃,趣意盎然。為增加 少兒朋友學習探索的興趣,展覽中還設定了多個互動性項目。

進入展廳的大門,是面積不大的門廳。門廳的精妙之處在其頂部,蒼穹似的頂上懸掛半球形天體,特殊的燈光使其“星光閃爍”,喻示茫茫的宇宙 中我們生活的地球並不孤單。

常州博物館 常州博物館
門廳之後緊接“時光隧道”,以此演繹地球生命艱難曲折的進化歷程。隧道的一側以壁龕形式分別展示各地質時期有代表性的 化石標本,如: 三葉蟲恐龍蛋孔子鳥等。
走出時空隧道,觀從便進入“紛繁多樣的美麗自然”。多種奇奇趣趣的野生動物被錯落有致地組合,加上高科技視頻和音響喧染,一幅紛繁多樣、生機勃勃的自然畫面呈現在觀眾的面前。
“形形色色的動物世界”以單元形式介紹國、內外眾多野生動物。如:“ 昆蟲世界”主要採用傳統的手法展示大量世界珍稀昆蟲標本,同時借用電動模型、電腦虛擬技術等現代化手段,演示昆蟲的活動、 蝴蝶的變態發育等,讓觀眾對絢麗多姿的昆蟲世界有真實的感受。“ 哺乳動物”以開放場景的形式展示各種 獸類標本,為突出這些標本的自然形態,景觀製作以抽象的概念樹為主,簡潔明快。“鳥類王國”主要展示美麗的山地珍禽,淡淡的 水墨畫背景前,花草點點、綠樹成蔭,多種珍禽爭奇鬥妍。
海洋生物、灘涂濕地及低山丘陵三個方面。在三個相連的自然景觀中,對觀眾最具吸引力的要數“海洋大場景”。特殊的燈光作用下,“海洋的一角”顯得那樣深遽、幽靜, 珊瑚海星等靜靜地躺在海底, 長鬚鯨中華鱘等在自由地暢遊,而一條巨大的 鯊魚正口露尖齒侍機捕食。
繞過“海洋大場景”,觀眾便進入了“灘涂濕地”。這裡的濕地景觀主要以我省鹽城沿海濕地為模型而製作,蘆葦深深,流水湍湍,水草繁茂, 麋鹿在葦叢中悠閒地覓食, 丹頂鶴邁著纖細的長腿在淺水中漫步,而成群的雁鴨在水中盡情地嬉戲,一切顯得那樣自然和諧。
低山丘陵景觀主要參照宜溧山區的生境複製,造景手法上以寫實為主。茂密的植被,起伏的山岩,本地區常見的動物:狼、狐、野豬等在山林中時隱時現。遠處背景上由多媒體投影技術營造的 虛擬動物在奔跑跳躍,它不僅彌補了靜止標本的不足,也使不大的山地場景顯得更加充實和富有生氣。

家具陳列

紅木陳列

常州博物館 劉國鈞捐獻紅木家具陳列
《劉國鈞捐獻紅木家具陳列》主要向大家介紹中國著名的愛國實業家劉國鈞先生 和他所捐贈的紅木家具。 劉國鈞先生,1887年出生於常州府 靖江縣。自幼家境貧寒,依靠在常州 奔牛埠頭等地做學徒、當跑街積累最初的資本,逐步走上實業救國之路。五十年的風雨兼程,他的足跡遍布全中國乃至海內外,不僅首創了常州機器印花技術,還試製成功 平絨燈芯絨,成為常州近代機器工業的創始人之一,為中國現代民族織染業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國鈞積極投身新中國建設,率先實行公私合營,被稱為“紅色 資本家”。由於表現突出,1956年他當選為江蘇省副省長。出於對創業基地、第二故鄉常州的眷念與熱愛,1975年劉國鈞將包括96件紅木家具在內的一批文物捐贈給常州博物館收藏。1978年在南京逝世,享年92歲。
紅木是質地優良的硬木樹種,在清朝中後期開始受到國人的偏愛。劉國鈞先生捐贈的這批紅木家具做工非常精湛,紋飾十分優美,材質以老紅木為主,大多為清末至民國初的產品。由於種類齊全,其完整性在國內也屬少見,按照明清時期江南典型民居的布置樣式,復原了廳堂、 書房、臥室三個生活場景。

精品家具

常州博物館 劉國鈞捐獻紅木家具陳列
紅木透雕靈芝嵌雲石太師椅太師椅是扶手椅的一種,由於其體形較大,端莊華貴,因此被稱為“太師椅”。這些太師椅的最大特點是通體雕靈芝,相傳靈芝為不老之仙草,吃了可長壽如意,所以中國傳統工藝中喜歡用靈芝來寓意吉祥。另外,圓景內所嵌雲石,紋理大多酷似山川林泉,加上描述山川美景的銘文題跋,反映出主人寄情山水之間的情趣。
紅木嵌瓷畫八曲圍屏:這件紅木嵌瓷畫八曲圍屏為民國時期製作,所嵌瓷板畫由清末民初的著名畫家汪野亭繪製,汪野亭是景德鎮“珠山八友”之一,江西樂平人,擅畫粉彩青綠山水,這面屏風的瓷板畫是汪野亭摹仿清初畫家王石谷的筆意而做,青綠設色極見功力,體貌多變,氣魄宏偉,章法變化層出不窮,所繪江南美 景嬌艷欲滴。這件圍屏格調高雅,置於室內,在營造出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的同時,凸顯了室內古樸典雅的文化氛圍和主人的素養品味。
紅木浮雕西洋紋圍屏大榻:這一張 紅木浮雕西洋紋圍屏大榻,北方稱為“ 羅漢床”,是一種坐臥用具。屏風上高浮雕盾牌、葡萄等紋飾,兩側屏框邊上各飾戲球獅子一頭,後圍屏風上雕刻展翅雄鷹一隻,這些典型的西洋紋飾,使整張榻散發出濃郁的歐洲風味,這反映了清末至民國時期西方文明對中國的深刻影響,同時也是晚清紅木家具“中式西做”的典型作品。

歷年展覽

文物精品展

常州,江左明珠。早在新石器時代,便有先民在這方土地上生息繁衍;歷代艱辛耕耘,到唐宋時民諺有“蘇常熟,天下足”之說;這裡“襟帶控三吳,舟車會百越”的區位優勢,曾發展出繁華的商品生產和貿易活動;人們慨嘆“是邦耆碩為林,文采事功皆曠絕”,是因為這裡學術鼎盛,人文薈萃,成果輝煌。這一切都構建了常州地區豐富的文化遺存和厚實的文化積澱。
此次舉辦的“常州文物精品展”,集中展示了常州地區發現或珍藏的文物精品170餘件,其中一二級品占多數,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迄明清,幾乎涵蓋了常州地區歷史發展全過程,一些精品也是首次和觀眾見面。我們相信廣大觀眾朋友們在欣賞這些精美文物的同時,一定也會對常州的歷史有進一步的了解。

六朝青瓷展

中國有“瓷器之國”之譽,在歷史長河中,陶瓷藝術精品爭奇鬥豔,瓷器的發明與發展創造了東方燦爛輝煌的陶瓷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所作的貢獻。

青瓷是中國瓷器發展史的第一個階段,六朝青瓷則是指自三國吳經東晉至南朝三百餘年中南方燒造的青瓷。它承襲漢代瓷器創製的成就,也為隋唐時期“類玉”、“類冰”的青釉瓷器鼎盛奠定了基礎,在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精美的六朝青瓷不僅是中國瓷器中的瑰寶,也是六朝時期歷史遺存的精品之一。

公元三至六世紀的南京是中國南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建康都城的特殊地位,這個城市已成為當時各種優質青瓷製品的消費中心。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在南京地區出土了大量六朝時期的青瓷器。南京市博物館珍藏的六朝青瓷文物數以千件,種類眾多,造型豐富,特色鮮明,精品薈萃。有的以晶瑩的釉色引人入勝;有的以優美的造型獨領風騷;有的出自有紀年的墓葬,從而成為六朝青瓷器斷代的標準器形;有的則以釉下繪彩的獨特工藝修改了中國陶瓷史的相關歷史記載。

江蘇省文物局啟動《歷史的回顧——江蘇省館藏精品系列巡迴展》,《六朝青瓷展》是巡迴展覽的首展。將六朝青瓷精品集中展示,讓觀眾領略中國陶瓷發展歷史中輝煌的篇章,鑑賞千姿百態的六朝青瓷藝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