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保衛戰

宋末,常州抗擊元軍號稱二十餘萬,時間長達半年。 虞橋戰後,援軍糧盡,只得忍飢背水於五牧決死戰,張全先遁。 伯顏多年後對別人提到常州,也感嘆“紙城鐵人“。

宋末,常州抗擊元軍號稱二十餘萬,時間長達半年。元軍破城後屠城,只有七個人躲在橋下才倖存。現在常州有一條小巷,叫古村,舊稱十八家村,傳為倖存者居住的地方。
一二七五年二月,元兵自西而東,伯顏分三路:一路沿江入海取嘉興府華亭;一路攻打獨松關;一路直逼常州城下。常州知州趙汝鑒棄城逃走,安撫戴之泰投降,常州人姚訔當時母喪在家,立刻從宜興乘船到了無錫,與友人陳昭(也是母喪)商討收復常州。
姚訔性格勇毅,鹹淳年間考取進士,任福建泉州司理。陳昭,曾長期在軍隊服役,姚的到來,有人勸陳昭以母喪為辭推卻,他慨然說:“國家淪沒,我怎能坐視不管,與其偷全而生,寧可為國而死。”於是與姚墨衰而出,分頭聯絡,秘密組織了一批民眾。同志者王通負責和張世傑聯絡,張派遣都統劉師勇率以安徽人為主的數千淮軍來援。夜襲常州,活捉戴之泰。宋政府派副統制王安節帶兵到常州協守。劉師勇,曾隨賈似道,賈欲出海,劉請求留下抗戰,統安徽軍人,此數千軍人最後全部死節,有個倖存者看到最後6名士兵背靠背站立,附近被其殺死的敵軍達到數十人,最後全體戰死,其弟也死於此役。王安節,就是神鵰俠侶里郭襄和其在渡口談到神鵰俠為四川守將王堅報仇的那個王堅的第五子,跟隨張世傑,有戰功。
伯顏先命令唆都進攻常州,呂城守張彥,在作戰時馬陷泥中,被俘投敵,盡告城中虛實,並引元兵包圍常州,元軍遂急攻。此後雙方相持2個月,互有勝負。
姚感覺難以支持,遂派人請求文天祥支持,文天祥命令尹玉,麻士龍率贛軍三千,朱華率廣軍二千,張全統領二千淮軍,急援常州。援軍與蒙古軍在常州城東的陳墅遭遇,麻士龍身先士卒勇戰競日,殺死蒙古高級軍官多人,伯顏命宋降將王良臣勸降,被烹殺。於是親率精銳來戰,沿途燒毀房屋、莊稼,斷絕援軍糧源。援軍由麻士龍和張全設伏虞橋,淮軍及廣軍未戰先遁,麻士龍親自率軍掘塹濠、築土城,與元兵激戰多日,戰歿。“今在虞橋東,當年古戰場遺蹟尚依稀可認。虞橋東南半里有青龍岡、土龍岡和黃龍岡,連綿半里,上下均熟土,崗前有東井潭、西井潭,此即當年所築的土城和塹壕,土城西二百公尺有一大土墩,叫郭城墩,上面有望敵樓,此即當年麻士龍指揮作戰的中軍帳。郭城墩原叫“骨成堆”,援軍戰死後,附近人拾麻士龍和死難將士的遺骨葬於此。
虞橋戰後,援軍糧盡,只得忍飢背水於五牧決死戰,張全先遁。廣軍不久也潰敗,曾全、胡遇、謝榮、曾玉以贛州四指揮軍亦遁,僅尹玉收集殘軍五百人,繼續死戰,以寡敵眾,到天亮,玉手殺數十人,箭集於胄如蝟毛(甲冑質量很好),元兵無法將其制服,遂用四枝矛壓制住他的肩膀,用大木棍連擊頭部將其擊死。五百宋兵除四人脫險外,其餘全部戰死,無人投降。與尹玉同時戰死的還有虞橋的義兵周氏兄弟。常州人將尹玉戰死處稱“雙忠墩”,又叫“餓死岸頭”。
救援軍失敗後,常州徹底孤立。城市無險可據“大而難守”,“屢破於敵”,“常之為城至孤危特甚”,城裡糧食將盡。伯顏派人射書入城勸降,曰:“勿以已降復叛為疑,勿以拒敵我師為懼。”降將張彥來城下勸降,劉師勇以大義責之,張羞愧而回。又遣呂文煥(守襄陽的名將)勸降,為守軍暗箭射傷。
《元史》稱,進攻常州的元將均為一時精銳,左丞相伯顏以下,有右丞相阿塔海,代理樞密院的懷都,都元帥張拔都,昭勇大將軍塔出,宣武將軍高鬧兒武節將軍四家奴,武義將軍完者拔都和進攻樊城“勇敢出諸軍右”的完者都,擊敗宋大將夏貴的昭武大將軍帖木兒不花,有在焦山戰鬥(和張世傑的合戰)中“冒流矢沿流麈戰八十里,身被數傷,裹傷殊死戰”的昭勇大將軍忽刺出和宣武將軍八十八,樊城攻略軍監軍定遠大將軍謁只里和忽必烈嘗識的管軍總把百家奴,炮水手元帥的張君佐,“久居宋,險固備知”的襄樊鎮撫沙全,武略將軍石祖興和屢有戰功的忙兀台,還有叛將呂文煥,現在是元兵南下的先鋒。據常州地方志記載,還有元建康鎮撫唆都和降元的宋殿前指揮范文虎,也參加進攻常州的戰鬥。”大約20萬精銳,號稱百萬,防禦軍為二萬多沒有作戰經驗的義兵和數千淮軍,雙方激戰直到11月,劉師勇等裹傷死守,在戰鬥激烈時,劉師勇高呼:“吾城即破,金山長矣。”就是說即使常州城破,祖國的山河長在!蒙古軍強迫城外百姓運泥土,連人帶土堆成攻城土壘,又“殺民煎膏取油作炮”,以焚燒城上柵寨,又令士卒用牛馬皮遮箭矢和石塊,拚命攻城,伯顏親率軍急攻,部下把中軍帳的赤旗插到城頭上,元兵以為伯顏已登城了,士氣大振,遂攻陷南門。
宋僧侶萬安、莫謙之,立即率領五百僧兵於南門先行投入巷戰,全沒。姚力盡,自焚死。陳昭死戰,有人告訴他,城東門可以逃往常熟,陳昭拒絕,大意說這就是我死的地方吧,遂戰歿,部下包圭率軍巷戰被擒,大罵伯顏,遂被殺害;部下胡應炎力盡被擒,元兵元帥唆都責問應炎:“你說是殺死我許多將校的人吧。”胡應炎面不改色回答:“我想殺你,恨我力不能及。”遂被殺。王安節使雙刀力戰不屈,手臂被傷,蒙古人問那個勇士是誰,他大聲回答,“我是守合州的王堅的兒子”,被俘後不降而被殺,遺蛻葬於城東,後稱王守沿。
城破,劉師勇巷戰,自東門防區至北門,殺元兵數十人,不走城門而拔開防禦用柵欄突圍,他弟弟馬墮,躍不能起,劉師勇舉手與弟弟訣別,與十一騎疾走平江,多年後老病而死。
伯顏多年後對別人提到常州,也感嘆“紙城鐵人“。
明代為死難者立了忠烈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