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

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創辦的“常山華僑工業區”地處常山華僑東南部,位於雲霄、詔安、東山三縣交界處,交通便捷。北距廈門市160公里,南鄰汕頭市90公里,與國際旅遊港口東山島毗鄰,到東山貨櫃碼頭僅24公里。324國道線從中穿過,擬建中的漳州詔安高速公路、漳州汕頭鐵路穿境而過,是福建南部溝通東南、串聯南北的樞紐要地。

基本信息

開發區概況

常山地處海峽西岸,閩南金三角,泛東山灣核心區,介於廈門、汕頭兩大經濟特區之間,是全國重點僑區和省級經濟開發區。是漳州市“一核兩灣” 發展戰略重要支點,也是未來漳南片區的中心城市。全區土地總面積115平方公里,其中國有土地64平方公里,土地資源和優質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具備加快發展的優勢和條件。

氣候環境

常山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常年無霜凍,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舒適宜人。開發區擁有八十多平方公里的生態林地,占總轄區的70%,空氣清新、風光旖旎、景色優美,可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供優良的生態環保支撐,更是發展觀光休閒度假旅遊產業的天然寶地。

基礎設施

瀋海高速公路、廈深高速鐵路、國道324線、省道201線以及規劃建設中的漳州濱海大通道等五條大動脈在這裡穿境而過,並設有高速公路互通出口和高鐵客、貨運站, 且東臨古雷、東山港;南北近廈門、汕頭兩大國際海空港,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式的交通運輸網路,是區域性的交通樞紐。 二是電力供應充足。開發區用電併入華東大電網,區內有110千瓦和35千瓦的變電站各一座,並計畫新建一座11萬千伏的變電站, 電力供應高質穩定。三是水資源豐富。華僑城四周13座小型水庫星羅密布,並設有日供水能力5萬噸的常山自來水廠, 不僅自供有餘, 還能為周邊鄉鎮的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保障。四是生活、工作配套完備。學校、醫院、銀行、電信、購物中心、社區及文化、體育、休閒活動場所等配套齊全,人居環境優越。

政策優勢

開發區除享有省級開發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外,開發區還有自己獨特的優惠政策:土地方面,國有土地徵用和開發手續便捷,成本較低;教育方面,所有到常山落戶的企業老闆、管理人員、員工子女,均可享受與常山籍學生同等待遇;戶籍方面,設立了企業集體戶口,外來員工可掛靠集體戶口遷入戶籍。常山開發區還具有小政府大社會、辦事快捷高效的優勢。成立了項目協調、服務領導小組,全心全力協助企業完成項目報批、征地賠青、基礎設施建設、招工服務等工作。實行“一棟樓”辦公和“一站式”辦結制度辦理各種證照手續。開發區始終把加快經濟發展作為第一目標,把與投資商合作雙贏作為第一追求,把企業的利益作為第一要素,把企業的滿意作為檢驗工作成敗的第一標準。我們將竭盡全力,真心誠意為投資商提供全方位、高質量、保姆式服務。

產業定位

機械製造業:常山開發區機械工業發展已具有一定基礎,具備良好的投資環境,形成機械鑄造、熱處理、機械加工等比較配套的機械製造產業鏈。目前有生產工具機配件、汽車配件、機械鑄造、食品機械、工業刀具等企業入住。開發區著力發展精密機械製造業,力爭用五年時間,通過龍頭項目的引進和產業鏈的延伸,把常山建成初具規模的先進精密機械製造基地,產值達20億元人民幣。
食品加工業:常山開發區的食品加工業有較好基礎,周邊又有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目前有海產品加工、果蔬罐頭、朱古力製品、膨化食品、奶精等高、中檔精、深加工產品。產業發展漸儘可能地採用先進技術和工藝,重點放在高、中檔產品和精、深加工產品上,在加工程度上,以精、深加工為主;在加工裝備上,引進與利用國內外先進設備相結合,在規模上要以大、中型為主,重點發展果蔬罐頭,水產罐頭、速凍海產品、飲料等系列產品,以大眾為主要消費對象,以系列化、方便化開拓市場。力爭用五年時間,形成食品加工產業群,實現產值30億元人民幣。
電子、IT產業:依託我區已落戶的台灣捷波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等電子項目,目前規劃有4000畝的筆電產業園,突出發展筆電產業,積極引進相關電腦及配件項目,全力展開產業鏈招商,力爭用五年時間基本形成筆電產業集群,實現產值65億元人民幣。
化工產業:依託已落戶的福建優立化工有限公司等精細化工企業,在南部綜合工業區的東南角利用自然山體屏障,規劃1500畝的精細化工專業園區。爭取再新引進2-3家有規模的精細化工項目落戶園區,儘快形成精細化工產業群,力爭通過五年打造,實現產值20億元人民幣。

經濟發展

常山開發區建區10年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不斷發展已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特別是2009年以來,隨著《國務院支持海西建設若干意見》的出台,海西建設步伐的加快,發展勢頭更為強勁。趁著海西建設的強勁東風,為爭創新的發展優勢,贏得跳躍發展。根據常山的特色優勢、產業基礎和發展態勢,我們提出了建設一個經濟發達、交通便捷、生態優美、文明和諧,具有濃郁東南亞特色,在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中乃至國內外有較強競爭力、影響力的“海西華僑城”的發展概念。並為其確立了五個方面的發展定位,即著力建設富有東南亞特色的全國知名重點華僑城;海峽西岸泛東山灣先進制造業的新興基地;服務周邊發展的區域性專業物流中心;富有自然風光與東南亞特色的旅遊目的地;漳州南部對接粵、港、澳、台的前沿平台。制定了“工業強區、商貿旺區、教育興區、生態美區、華僑名區”的發展戰略,提出了用五至十年時間“全力打造百億經濟強區,精心構建華僑精神家園”的總體奮鬥目標。根椐以上要求,我們對開發區115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發展總體規划進行修編,確定了“一核、兩翼、一片”的總體格局,一核即以現有1.7平方公里華僑集聚區為核心,擴大至8平方公里,規劃建設具有濃郁東南亞風情特色的、集商住、商貿、教育、文化、醫療、科研為一體的新僑城;兩翼:即在北邊依託高速鐵路出口站和已落地的捷波電子項目,規劃4000畝的筆電產業園和物流商貿區,突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倉儲物流業;南片規劃建設5000畝的以精細化工、精密機械和食品加工為主的綜合工業園;一片:即以生態優美的烏山景區和風光旖旎的烏山天池為主,保護好生態環境,發展高優、觀光農業和生態、休閒、度假旅遊業,形成中心拉動,兩翼齊飛,三產聯動,整體起步的發展格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