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聚能器流體能轉換裝置

帶聚能器流體能轉換裝置

帶聚能器流體能轉換裝置由聚能器和流體能轉換機組成,可將風、水、潮流、波浪、海流等自然流體能源轉換成機械能----氣能----電能----氫、氧能。

工作原理

流體能轉換機(轉子)工作原理如下:轉子為立軸轉輪,轉子呈兩層或多層構造,上下葉片圓周排列呈均布並相互交錯,葉片可做翻轉但不能周轉,只有一個半徑工作,另一個半徑為非工作半徑,流體來流時,工作半徑內的葉片的位置與流體來向垂直,正面與流體接觸,對來流呈阻擋狀態。流體力推動轉葉繞主軸旋轉,轉過主軸中心後,轉葉向外翻轉,與流體來向平行,其側面與來流接觸。由於接觸面積小,對流體阻力小,因此轉輪向一個方向旋轉做功。

聚能器是一種方角喇叭形匯集流裝置,能改變流入口的流速,增大流出口的流速。聚能器兩旁的兩塊匯流板是活動的,可調節流速。遇暴風潮流時,聚能匯流板調節到平行位置,減小流入口面積,流入轉換機的流體減小,大部分流體從匯流板旁邊流過,設備不致受損。兩塊聚能集流板之間設一個全流門,將流道分為兩個半徑流道,當流體流入時,全流門自動關閉一個半徑流道,流體只能向一個半徑流道流通,從而構成集流聚能作用;當流體從另一個方向(反向) 喇叭口流入時,全流門則自動開啟,讓流體通過,構成擴散流出道。因此,具有正反兩個方向的聚能功能,適應潮流來回(漲潮退潮)雙向聚能作用。

帶聚能器流體能轉換裝置設計為立體形狀,可並列安裝和疊加安裝,建成接收面積很大的流體能發電站,還能將多種流體能利用裝置集成在一個站體中。

用途

這種流體能轉換裝置可以有以下用途:

將流體能轉換裝置設在雙體船中間,浮泊在江河、溪流的流道中利用水流動能發電;浮泊在海洋面上,利用潮流、波浪、海風、海流等發電。當流速大於0.5m/s,就能利用這種裝置發電,不需要築壩截流造庫,也不存在淹沒土地、遷移居民、破壞生態平衡等問題。現有水力發電站壩下裝設帶聚能器流體能轉換裝置,可利用發電後排放出的尾水實現多次利用發電,增加發電量。把水庫壩構築成喇叭形流道,從水庫流出的水經集流聚能產生水流動能,可利用流體能轉換裝置發電。

由帶聚能器流體能轉換裝置構成風力發電機,迎風口,由尾舵控制,自動調節來流方向,達到最佳。這種小型風力發電機採用搭接結構,部件均可拆裝,維修、攜帶方便,適宜駐地變動的部隊、牧區、山區、高層屋頂等進行風力發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