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西傣

帕西傣

帕西傣,―西雙版納密林中的回族後裔。從西雙版納州州府景洪市出發,沿著昆洛公路向西行,在離勐海縣城約8公里的地方,有兩個特殊的寨子,寨中人身穿與當地傣族一樣的服飾,住竹樓或平房,說著當地語言又不同於當地語言,婚喪嫁娶生老病死節日儀式統統按自己的規矩辦事.當地人把他們稱為"帕西傣".

"帕西傣"―西雙版納密林中的回族後裔 從西雙版納州州府景洪市出發,沿著昆洛公路向西行,在離勐海縣城約8公里的地方,有兩個特殊的寨子,寨中人身穿與當地傣族一樣的服飾,住竹樓或平房,說著當地語言又不同於當地語言,婚喪嫁娶生老病死節日儀式統統按自己的規矩辦事.當地人把他們稱為"帕西傣". " 帕西傣"――傣語意思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傣族",在古代傣語中還有經紀人或經商人之意.這兩個"帕西傣"寨:曼巒回,曼賽回,是內地回族因經商和杜文秀起義失敗逃入該地區發展起來."帕西傣"講傣話,用傣文,起傣族姓名,穿傣族服裝,信仰伊斯蘭教,寨子裡有清真寺,嚴格遵守穆斯林的生活習慣.二百年來歲月滄桑,他們依然固守著自己的信仰,在這個小乘佛教盛行的地方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當你走近他們,會被他們那豐富的生活內容所吸引,被他們那充實的精神生活所感動,被他們那堅守信仰的自信所震撼. "帕西傣"建寨 清朝嘉慶,道光年間,當時地處邊疆的雲南社會動亂,人心不安.一個大理州巍山縣的馬哥頭(趕馬幫的商人)到滇南一帶做生意,從思茅,普洱進入西雙版納地區.在半路上,因被土匪搶劫等原因回不去,流落勐海.他給勐海召勐(土司)送去了剩下的三馱鹽,要求在流沙河邊住下.土司召牙昆同意住下,但提出條件:要互相尊重習慣,服從官家,與傣家婦女結婚.馬哥頭全部接受.於是召勐在曼養坎附近的小山包上劃出一片土地,蓋起竹樓.馬哥頭住下後,與附近曼養坎寨頭人的女兒玉溫結婚,生下4個兒子,2個女兒.他們嚴格按照回族傳統習慣:男女婚嫁只準娶進,不準嫁出,討女招婿與傣族男女通婚.四個兒子發展成了四個大家庭,這便是如今的曼巒回寨.寨名在傣語裡意為"在荒蕪小山包上建起的回族寨",記錄了建寨的艱苦歷史. 另一個"帕西傣"寨子曼賽回,意思是回族居住的銀褲帶寨,主要住戶是杜文秀起義失敗後大理回族逃到此地形成的. 公元1872年,由杜文秀領導的滇西回族起義失敗後,有幾個大理回族逃到了西雙版納勐海地區,勐海的召勐(土司)把他們留在傣族聚居的曼賽寨子旁.他們娶傣族婦女為妻,在生活上保持了回族習俗,與傣族人民和睦相處,發展成了今天的曼賽回. "帕西傣"發展到今天,兩個寨子共有80多戶,近500口人. "帕西傣"的獨特生活 回族先民定居在勐海傣族聚居區,在與傣族進行交往的過程中,多少受到當地生活習俗的影響.因此,"帕西傣"的生活既有傣族特徵,又有回族特色,充分反映了幾百年來回族為適應傣族地區文化,自然環境氣候的特點,而逐漸發生的變化. "帕西傣"選擇了依山傍水,交通便利,既能自我求生,自我保護,又可與外界來往的地方建寨居住.以曼巒回為例,該寨背靠一座小山,山上有"帕西傣"自己開闢的茶園,流沙河水緩緩繞過寨子,勤勞的人們在河邊開墾了一塊塊菜地.從公路旁的岔道口走一公里左右,即可到達寨子. 寨前綠樹成蔭,沿著平坦的土路走進去,兩邊是居民的家.乍看房屋有些象漢族民居,又象傣式竹樓.都是磚木結構的房屋,收入較高的人家蓋起了精巧別致的樓房,普通人家則是平房,房頂有伊斯蘭教特有的圓頂,卻又有類似竹樓的曬台.與傣,漢不同的是,"帕西傣"中堂屋常掛著阿拉伯文古蘭經藝術字,顯示出穆斯林家庭的特色. 走進"帕西傣"寨子,最吸引人注意的肯定是"帕西傣"女子的服飾.她們上穿窄窄的短上衣,下著各色花筒裙,頭髮高高在腦後挽成錐形髮髻,飾以鮮花,彩珠.這是典型的傣族服飾.如果有外人稱讚道:"傣族姑娘真漂亮!"她們會立即回答:"我們是帕西!"(帕西意為回族.) 的確,"帕西傣"的外表太象傣族了,甚至連姓名都與傣族一樣,男子多名為岩××,女子多叫玉××.平常說傣話,外出與外人交流則用傣音濃重的漢話,怎么能讓外人分辨得清呢?但"帕西傣"自己卻嚴格遵守伊斯蘭教教規,固守自己的宗教生活的和飲食習慣. "帕西傣"世代篤信伊斯蘭教,兩個寨子皆有自己的清真寺,平時有少數老年人禮拜,主麻天(星期五)聚禮時有近半個村子的人來參加."帕西傣"在宗教上與勐海城內的回族,內地回族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目前,由雲南省沙甸穆斯林基金會派來的一名阿訇主持這裡的日常宗教事務. 寨子裡的年輕人仍有較強的宗教觀念,知道禁吃豬肉,狗肉和自死之物.多數青年會念"清真言"和"作證言". 由於信仰伊斯蘭教,"帕西傣"與內地回族一樣過開齋節,聖紀節,古爾邦節三大節日,節日裡與勐海城內回族相邀慶祝.傣族的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帕西傣"不過,但由於與傣族長期形成的親戚朋友關係,傣族請他們去過節,他們也會去湊個熱鬧.同樣,"帕西傣"過節,也邀請傣族親友共同慶賀.兩個民族之間形成了親密的友誼. 註解:"帕西傣"又被稱作"傣回",他們與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中甸縣穿藏裝說藏話的"藏回",大理白族自治州穿白族服裝說白族話的"白回","小涼山"寧蒗彝族自治縣的"彝回"一樣,都是早期回族進入傣,藏,白,彝族地區,與當地民族長期來往,相互融合而產生的.他們與當地少數民族和睦相處,共同開發和創造了當地的歷史,文化. 持守著二百年堅定信仰的"帕西傣",在西雙版納繁茂的雨林中勤奮地建設自己的家園,就這樣自在而悄然地走過了二百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