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羅特米斯特洛夫

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羅特米斯特洛夫

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羅特米斯特洛夫(1901.7.6~) 蘇聯軍事首長,裝甲坦克兵主帥(1962),蘇聯英雄(1965.5.7),軍事科學博士(1956),教授(1958)。

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羅特米斯特洛夫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羅特米斯特洛夫

生平簡介

1919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19年參加蘇軍。畢業於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聯合軍事學校(1924),伏龍芝軍事學院(1931)和總參軍事學院(1953)。國內戰爭時為列兵,參加平息梅列克斯的富農暴亂(1919),以及抗擊波蘭白匪(1920)和平息喀琅施塔得叛亂(1921)的作戰。1924年起先後任排長、連長、炮兵連長、副營長。1931—1937年在師和集團軍司令部工作,當過步兵團長。1938年1月起在工農紅軍機械化和摩托化學院任戰術教研室教員。1939—1940年蘇芬戰爭期間,任坦克營營長和坦克第35旅參謀長。1940年12月任坦克第5師副師長。1941年5月任機械化軍參謀長。
衛國戰爭期間,先後在西方面軍、西北方面軍、加里寧方面軍、史達林格勒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草原方面軍、西南方面軍、烏克蘭第2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作戰。戰爭開始時,任機械化第3軍參謀長。1941年9月任坦克第8旅(1942年1月改編為近衛坦克第3旅)旅長,該旅在舊魯薩地區和加里寧附近為奪取克林、羅加喬夫和德米特羅夫等城市進行頑強作戰,隨後又參加莫斯科反攻。1942年4月任坦克第7軍(近衛坦克第3軍)軍長,該軍先後在葉列茨市和史達林格勒地區作戰,所屬各部隊在奪取雷奇科夫斯基、上奇爾斯基鎮和科捷利尼科沃市的作戰中戰功卓著。1943年1月該軍參加粉碎曼施坦因集群和解放羅斯托夫市的作戰。1943年2月任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在庫爾斯克戰役中戰功卓著。集團軍所屬各部隊在殲滅普羅霍羅夫卡地區敵突擊集團中起了決定性作用,在普羅霍羅夫卡進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一次坦克遭遇交戰。爾後,他指揮該集團軍在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10月改為烏克蘭第2方面軍)編成內參加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和烏曼—博托沙尼戰役屢獲勝利,並參加了殲滅基洛夫格勒和科爾孫-舍夫琴科夫斯基兩地敵重兵集團及解放基洛夫格勒、茲韋尼戈羅德卡和烏曼等城市的作戰。1944年夏該集團軍在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編成內參加白俄羅斯戰役和解放明斯克作戰(參見明斯克戰役)。1944年8月任蘇軍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副司令。
戰後,先後任蘇軍駐德軍隊集群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司令和遠東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司令。1948—1958年任總參軍事學院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58年任裝甲兵學院院長。1964—1968年任蘇聯國防部部長助理。1968年6月起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撰有許多關於坦克部隊戰鬥使用及其發展遠景的著作。獲列寧勳章5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4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一級庫圖佐夫勳章、二級蘇沃洛夫勳章、紅星勳章和三級“在蘇聯武裝力量中為祖國服務”勳章各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
著作:《普羅霍羅夫卡地區的坦克交戰》,莫斯科1960年版;《時間與坦克》,莫斯科1972年版;《戰爭中的坦克札莫斯科1975年第4版。
羅特米斯特洛夫1901年6月23日出生於原蘇聯加里寧州斯克沃羅沃。1919年參加蘇軍,同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國內戰爭期間他只是一個列兵,1919年參加平息富農叛亂的戰鬥,1920年抗擊波蘭軍隊的入侵,1921年參與平息喀琅施喀得叛亂。後來進入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聯合軍事學校學習,1924年畢業後開始在軍隊中擔任排長、連長、炮兵連長、副營長。後被選送到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1年畢業後到1937年他在蘇軍中的師和集團軍司令部擔任參謀,其間也擔任過一段時間步兵團長職務。1938年1月起開始在工農共軍機械化和摩托化學院任戰術教研室教員,如果後來沒有戰爭,羅特米斯特洛夫很有可能一生都在教學工作中度過了。
1939年蘇芬戰爭爆發,羅特米斯特洛夫被抽調到蘇芬戰場任坦克營營長,在戰爭後期又擔任蘇軍坦克第35旅參謀長。儘管取得了一些戰果,但其指揮現代化裝甲作戰的才能仍然不為蘇軍高層領導重視。1940年12月羅特米斯特洛夫出任蘇軍坦克第5師副師長。這期間蘇軍內部有關如何使用坦克作戰有一定分歧,後來主張將坦克分為小部隊分散在步兵集群中作戰的軍官們占了上風,在蘇德戰爭爆發前的1941年5月,羅特米斯特洛夫成為一個無足輕重的機械化軍參謀長。
蘇德戰爭爆發時,羅特米斯特洛夫是隸屬西方面軍的機械化第3軍參謀長,1941年9月奮力突圍的他被任命為坦克第8旅旅長,受命率領該旅在舊魯薩地區的加里寧附近為奪取克林等城市進行頑強作戰,這次反擊出乎節節勝利的德軍的意料,也又一次得以證實朱可夫一直強調的大集群裝甲突擊力量的威力。隨後該旅參加了莫斯科大反攻,在1942年初的戰鬥中,羅特米斯特洛夫指揮的坦克第8旅一直作為突擊尖刀發揮著先鋒作用,戰鬥結束後,該旅由於赫赫戰功,被蘇軍最高統帥部授予近衛坦克第3旅的番號。而羅特米斯特洛夫的才能也引起指揮員的注意,1942年4月,他被任命為蘇軍坦克第7軍軍長。
坦克第7軍作為蘇軍的主要突擊力量,在1942年不可避免地被朱可夫派到了戰局最緊張的史達林格勒方向,在1942年11月的蘇軍大反攻時,該軍在羅特米斯特洛夫的指揮下一路南下,奪取了上奇爾斯基和科捷利尼科沃,擊潰了匈牙利部隊,完成可包圍史達林格勒德軍第六集團軍的任務。1943年1月,該軍首先粉碎了德軍拼湊起來救援第六集團軍的曼施坦因集群,然後乘勝前進,一舉解放了高加索門戶——羅斯托夫。該軍在這次戰役中戰功卓著,因而坦克第7軍被蘇聯最高統帥部授予近衛坦克第3軍的番號。
1943年2月,羅特米斯特洛夫升任蘇軍近衛坦克第五集團軍司令員,該集團軍所屬部隊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戰功卓著,尤其是在殲滅普羅霍羅夫卡地區德軍突擊集團的戰鬥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普羅霍羅夫卡的戰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坦克遭遇戰。庫爾斯克戰役後,羅特米斯特洛夫指揮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在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和烏克蘭第2方面軍的編成內參加一系列在烏克蘭的戰鬥,解放了包括烏曼在內的許多蘇聯城鎮
1944年夏天,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奉命北上,加入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編成,參加了白俄羅斯戰役和解放明斯克的作戰,該集團軍又是一馬當先,第一個進入明斯克。這是羅特米斯特洛夫在戰爭期間指揮的最後一次作戰,在明斯克戰役後,他被調任蘇軍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副司令員。
二次大戰結束後,羅特米斯特洛夫一直為沒有率領部隊進攻納粹巢穴而耿耿於懷,為此蘇軍專門安排他出任了一段時間的蘇軍駐德軍隊集群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司令,後來又被調到遠東任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司令。1948年,羅特米斯特洛夫又回到蘇軍總參謀部軍事學院教研室,任教研室主任。在他執教期間,把自己多年的指揮裝甲部隊突擊作戰經驗系統化、理論化,得到蘇軍指揮層的肯定。1953年,羅特米斯特洛夫邊教學邊在總參軍事學院學習,1956年,55歲的羅特米斯特洛夫獲得了軍事科學博士學位,1958年又獲取教授職稱並擔任蘇軍裝甲兵學院院長。1962年成為蘇軍裝甲坦克兵司令,1964年任蘇聯國防部部長助理,1965年5月7日被蘇聯最高蘇維埃授予蘇聯英雄稱號(不知道為什麼?組織了華沙條約組織在捷克的軍事演戲嗎?),1968年6月起出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後來他的情況包括去世時間不清楚。
羅特米斯特洛夫是蘇軍中少有的學者型軍人,這一點使他在眾多二戰蘇軍將領中有些卓爾不群,也許就是因為這個,當其他將領接二連三地在戰爭中獲得種種榮耀時,羅特米斯特洛夫卻顯得那么平淡,但是在他指揮下的部隊創立的功勳是其他任何一支蘇軍裝甲部隊都無法相比的。那些指揮員們就更不用去和羅特米斯特洛夫比學識和才能了。羅特米斯特洛夫戰後撰寫了許多關於坦克部隊戰鬥使用及其發展遠景的著作,有些著作現在還在被蘇軍作為裝甲兵的戰術教材,較有名的著作有《普羅霍羅夫卡地區的坦克交戰》、《時間與坦克》、《戰爭中的坦克》等。儘管他一生淡薄名利,但是他還是獲得了列寧勳章5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4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一級庫圖佐夫勳章、二級蘇沃洛夫勳章、紅星勳章和三級“在蘇聯武裝力量中為祖國服務”勳章各1枚,獎章和外國獎章多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