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洛阿爾托小組

這個小組近乎是一個社會運動,以作為交往者的人類傳播行為的理論觀點為中心。格雷戈里·貝特森是這個小組的核心人物。
帕洛阿爾托學派並沒有引起美國的傳播學學者更多的學術注意。
原因來自兩個因素:首先是一個流傳廣泛的誤解,即認為這個小組的成員只研究傳播病理學,諸如精神分裂症。但是這個小組的中心興趣始終是更加一般性的東西,即闡述一種交往傳播理論。其次,由貝特森及其追隨者所進行的傳播概念化工作具有某種性質,它難以在傳播學科中盛行的認識論範圍內創造有效可行的研究計畫。
帕洛阿爾托小組中另一個有重要影響的人物是H·馮·福斯特。馮·福斯特指出,一個行為的觀察者、被觀察的現象和觀察的過程構成了一個控制的體系。這個觀點暗含著這樣的意思,即一個科學家所觀察的是一個社會的結構,有關絕對客觀性的嘗試是徒勞的。對於當代的帕洛阿爾托小組來說,馮·福斯特仍然具有思想影響。
帕洛阿爾托學派與弗洛伊德的方法形成強烈的反差
因為它在其傳播思想中表現出一種系統理論的觀點。帕洛阿爾托小組對於弗洛伊德的重視個體精神內部的模式近乎完全不感興趣,那樣的模式強調個人認識的重要性,而這種認識是在於治療專家的一對一的交往中,通過剖析過去和無意識而獲得的。帕洛阿爾托小組將焦點個體與其他個體之間的關係網路作為它的分析單位。因此,小組的關係理論內在地具有一種人際傳播的性質。這是從個體向社會網路(從客體向模式)的焦點轉變。關係力量與這樣一種重視個體的方法是相衝突的。
貝特森並不認為無意識能夠被弄得有意識。相反,他聲稱,無意識持續地表現在信息交換之中,人們無需超出行為資料就能夠理解交往的必需尺度。帕洛阿爾托小組相信,某個個體的問題無論其起源怎樣,都可以得到緩解。這個小組的學者們將他們的方法看作是實用主義的,因為他們的重點是有關傳播如何影響人類行為的。
元傳播、悖論和雙重約束
貝特森提出,傳播的內容——這種內容傳遞著訊息中所包含的信息——是報告的層次。傳播的關係方面(相當於命令的層次)傳遞傳播過程中的兩個或更多的參與者的人際關係。一個訊息的關係深度對於訊息的內容進行分類或予以構造。因此,它是一種元傳播
L·E·羅傑斯和R·V·法拉斯發展了一種方法,以便對於一個傳播兩重性的關係深度予以操作化。按照這樣的分析,每一個訊息都是由一個談話參與人所作出的語言介入。每一個這樣的訊息都被分類為:(1)勝人一籌——一種傾向於得到對交流的控制的運動;(2)略遜一籌——讓另一個人來控制;(3)交叉一致——一種傾向於抑制控制的運動。諸如此類的相互作用分析在傳播研究的分析單位方面,側重於關係,而不是側重於個體。他們用他們的代碼來確定兩個基本的關係控制的類型:(1)同等控制訊息的對稱或交流——一個個體將會以其他個體對他,或她行事的那種方式對其他個體行事;(2)互補性——一次傳播談話中的兩個參與者交流非常不一樣的控制訊息。
於此,我們看到帕洛阿爾托小組的概念如何能夠在談話分析的微觀層次上被操作化。
當一個陳述似乎將自身包括在它自己的範圍內——諸如“別理這個陳述”的命令時——一個悖論、即從連貫的前提中得出正確的推論的矛盾,即悖論就產生了。
為了避免悖論,一類中的一個成員不能是一類,一類也不能是一個成員本身。換句話說,每一個類型層次必須相互排斥,不能混淆層次。(A·N·懷特海和B·羅素所提出的類型理論,以抽象層次上的等級存在為基礎。)
當一個個體將兩個層次上的訊息傳播給另一個人時,一個雙重約束便出現了。當這兩個層次上的訊息彼此既相互限定、又相互衝突時,另一個人就面臨著一種不可能的境地。
人不能不傳播
帕洛阿爾托學派本質上將傳播等同於人類行為,正如他們的著名的格言所指出的:“人不能不傳播”。這個斷言使我們意識到並非所有的傳播都是有意圖的。傳播既通過文字,也通過非語言信息而發生。因此,傳播的定義必須非常寬泛。對於沃茨拉維克等人來說,傳播實際上等同於行為——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廣泛的定義。如果傳播必須涉及編碼(將某種思想轉變成某種訊息的形式),那么,它肯定可能“不”傳播,即通過製造非編碼性的行為。問題是:諸如一種並非故意的眼部抽搐那樣的無意識行為是否應被認為是傳播。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它是的。
所有行為並非都是傳播性的,儘管它有可能是提供信息的。
帕洛阿爾托小組對傳播學的貢獻
1.帕洛阿爾托小組的觀點要求人們意識到模稜兩可的傳播,理解傳播反常現象,研究諸如悖論那樣的自我指認的矛盾的性質,並提出更多的與更清楚的傳播是否經常發揮作用的問題。
2.帕洛阿爾托小組聲稱,人類傳播作為通向兩個或以上參與者相互理解的一個步驟,不僅是有意識的,有目的的和成功的。個體之間的信息交流也可能是非語言的、無意圖的、可產生悖論的,也可用作一種治療的手段。關係傳播學學者的觀點是控制論的、生態學的,以系統論為基礎。它不適合傳播學的占統治地位的認識論,這是帕洛阿爾托小組的交往理論之所以沒有對傳播學產生更多影響的一個原因。傳播研究的占統治地位的重點是研究效果。相反,交往理論試圖回答一個完全不同類型的重要問題。這種差異可以解釋為什麼帕洛阿爾托小組沒有受到美國的主流傳播學學者的更多注意,後者主要關注研究效果。
3.帕洛阿爾托學者反對根據單向模式而構造起來的效果研究。對於說服、宣傳和研究大眾傳播效果來說,單向模式有可能是非常適用的,但是,由此類直接的模式所假定的線形因果關係並不適合作為相互關係與作為相互影響的過程的人類傳播的認識。
貝特森的研究項目具有一種人類學的方向,因為它的基本方法是將傳播看作是在自然背景中發生而沒被調研者所闖入或干預的東西。
在傳播學學者中,交往的視野最終將得到更加廣泛的理解和接受。那么帕洛阿爾托學派將肯定會得到它應有的尊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