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蚶

布氏蚶

布氏蚶(學名:Arca boucardi),中國大陸稱作布氏蚶,台灣稱作布氏魁蛤,是魁蛤目魁蛤科魁蛤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潮間帶至潮下帶68米。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物種名稱】布氏蚶

【中文俗名】羊蹄蛤,牛蹄蛤

【拉丁學名】Arca boucardi

【英文名稱】Arca boucardi

【科屬分類】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瓣鰓綱蚶目蚶科

布氏蚶

基本情況

系廣溫性底棲貝類。貝殼呈牛蹄狀,殼堅厚。殼長大於殼高,兩殼大小相等。殼頂突出,位於背緣中央偏後,向內彎曲。殼面中部膨脹,向腹緣漸收縮,殼頂至後腹端有隆起脊。生長紋頂部不明顯,向腹面漸粗大,成褶。放射肋細密而明顯,約50餘條。韌帶面寬大,呈菱形,略凹。殼面白色,被棕色絨毛殼皮。殼內面白色或淡紫色,邊緣有與放射肋相應的小齒紋。鉸合部直而長,齒約50枚,殼頂部齒小,向前後漸大。棲息於低潮線附近至水較深、水流較急的海底。足部退化,以足絲附著在礁石、石塊或他物上生活。可切斷足絲,重新選擇附著物。主要食物為浮游硅藻類、有機碎屑。雌雄異體,體外受精。2齡可達性成熟。生殖期5—7月。我國沿海均有分布。常用潛水采捕。肉味鮮嫩,可鮮食。經濟貝類。《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規定為重點保護對象,可捕標準以達到性成熟為原則。

特徵描述

殼長54.5mm;殼頂到後腹角有一放射脊;放射肋在中前部兩肋之間常有一弱的次生肋,後部的肋和肋間溝內均有多數次生的纖細的放射線。

布氏蚶布氏蚶

生態習性

我們的標本采自20-68m深處的石礫和岩礁上。

國內分布

全國沿海均有分布,也見於日本、朝鮮半島和越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