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托家族

布托家族

布托家族世代生活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是該省最大的部族之一,擁有數十萬名成員。布托家族的參政史始自沙阿•納瓦茲•布托爵士(貝•布托的祖父)。他是信德省的大地主,曾任尤納加德邦總理,並被英王喬治六世封為爵士。1947年巴基斯坦的獨立,納瓦茲發揮了重要作用。

家族傳奇

阿里•布托阿里•布托

巴基斯坦人民黨成立於1967年12月,首任黨主席是貝娜齊爾•布托之父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他曾在1971年至1977年間出任巴基斯坦總統和政府總理。齊亞•哈克領導的軍人政變推翻了阿里•布托政權,阿里•布托本人被軍政府逮捕,他的夫人努斯拉特1977年成為代理黨主席。阿里•布托1979年被法院以謀殺政治對手為由處以絞刑後,努斯拉特成為人民黨終身領袖。

1988年8月,齊亞•哈克因飛機失事罹難。貝•布托立刻抓住時機,登上了巴基斯坦總理寶座,但因家庭涉嫌腐敗,先後兩次被解除總理之職。

貝•布托遇刺之後,巴人民黨遵照她的遺願,宣布當時年僅19歲的比拉瓦爾•布托•扎爾達里繼任人民黨主席。不過比拉瓦爾不會立刻棄學從政,在他繼續學業期間,他父親扎爾達里將主持黨務。

《印度時報》 網站6日報導,遇刺身亡的前巴基斯坦總理貝• 布托之女巴赫塔瓦爾已決定真正進入政壇,開始實際的政治工作,巴赫塔瓦爾將“使其偉大母親的事業發揚光大”。而與此同時她的哥哥比拉瓦爾排除了開始其政治生涯的可能性,以便能夠專心繼續他的學業。

阿里•布托:被心腹送上絞架

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1928年出生在巴基斯坦的一個貴族家庭。他自幼接受西方教育,曾就讀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習法律,之後又奔赴英倫三島做了律師。1953年,阿里•布托把自己的事業搬到國內,在喀拉蚩開了一家律師行。隨後,阿里•布托開始從政,先後擔任巴駐聯合國大使、貿易部長、外交部長等職。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戰後東巴完全脫離巴基斯坦,成立了一個新的孟加拉國。在西巴基斯坦有近5000平方公里的領土被印度占領,約10萬名巴軍成了印軍戰俘。

阿里•布托接任總統後,立刻尋求與印度談判,以穩定政局。在談判中,阿里•布托的律師特長顯現出來,在最後的一次會談中,他對英吉拉•甘地說:“夫人,印巴是南亞的兩個大國,為什麼我們要讓彼此的傷口更加加深呢?不錯,軍事征服固然是一項光榮,但那畢竟是非正義的。一個睿智的政治領導人,為什麼不做適當的讓步以換得永久的和平呢?”經過他的說服,英吉拉•甘地作出讓步,同意退出占領的大部分巴領土、歸還巴戰俘,雙方恢復正常經貿關係,至於克什米爾爭端則維持現狀。

巴基斯坦在戰敗的局面下保住了最大國家利益,阿里•布托功不可沒。

由於在西方國家學習和生活過多年,阿里•布托上台之後,決意要在巴基斯坦實行類似西方的民主改革。在他的推動下,1973年巴基斯坦頒布了新的憲法,規定了公民的基本人權,禁止種族和教派歧視等。與此同時,阿里•布托開始實行國有化政策,要把銀行、交通運輸、鋼鐵等重要行業收歸國有。同時,開始在農村實行土地改革。

然而,他的經濟改革則觸動了大企業家和大地主的利益,他們故意製造種種障礙,使巴基斯坦經濟陷入了停滯。

經濟的停滯,使得反對派趁機崛起,布托的政權開始不穩。看到這種情況,阿里•布托決定讓民眾來決定自己的命運,他毅然提前舉行大選。大選的結果令阿里•布托的反對者們大失所望,大多數選民還是支持阿里•布托領導的人民黨,阿里•布托也順利當選為總理。然而反對黨卻藉口人民黨在大選中有舞弊行為,要求重新舉行大選,一些地方開始出現騷亂。為控制軍方,阿里•布托越級提拔了他眼中的“自己人”——當時的第三軍軍長齊亞•哈克擔任陸軍總參謀長。然而布托做夢也想不到,這個“自己人”正在策劃一場針對他的政變。

1977年7月5日凌晨,巴基斯坦軍方在齊亞•哈克的帶領下發動政變了。

凌晨2時,阿里•布托被捕,巴基斯坦進入齊亞•哈克的軍事統治時期。阿里•布托以暗殺政敵艾哈邁德•汗的罪名被政變者起訴。面對指控,阿里•布托憑藉律師的口才逐條批駁,結果法院頂住壓力宣布阿里•布托無罪。這時候齊亞•哈克坐不住了,乾脆以危害軍管政權的罪名再次將布托逮捕。

對於巴基斯坦的政變和阿里•布托被捕,國際社會密切關注,一些國家通過各種渠道展開營救。然而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齊亞•哈克反而認為,釋放阿里•布托可能對自己的統治產生不利影響,於是他下定決心消除後患。1979年4月4日,阿里•布托被處以絞刑。

貝娜齊爾•布托:仕途“再”劫難逃

貝•布托貝•布托

貝娜齊爾•布托1953年6月21日出生,曾兩任巴基斯坦總理。2007年10月,她結束8年流亡生涯回到祖國。據巴官員透露。在過去的流亡歲月中,貝•布托曾輾轉流亡於美國、沙烏地阿拉伯、阿聯、西班牙和瑞士等多個國家……

貝•布托外表如蝴蝶般美麗,內心卻比鋼鐵還堅強,被稱為“鐵蝴蝶”。貝•布托16歲就考入哈佛大學學習,後又進入牛津大學深造。1976年,學成歸國的貝•布托繼承父志,進入政界。

回國後不久,其父遭政變被免去職務,並於兩年後被處以絞刑。貝•布托受牽連遭軟禁。恢復自由後,貝•布托參加選舉,1988年,35歲的貝•布托成了巴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但在任不足兩年就被解除了職務。1993年,貝•布托再次當選總理,又因“嚴重腐敗”被解職。兩次當選總理,兩次被罷免,期間9次被軟禁或入獄。1999年,貝•布托被迫流亡海外。

貝•布托在政治上的勇敢和頑強令人欽佩,在愛情上的執著更讓人唏噓。接受西方教育的貝•布托擁有純伊斯蘭式的婚姻。在父母安排下,同建築業巨頭扎爾達里相識五天后即訂婚,兩人在婚前從未單獨相處過。但在婚後,貝•布托卻深愛上了自己的丈夫,即使他給貝•布托帶來了大麻煩。貝•布托的兩次被罷免都與其夫有關。被戲稱為“10%先生”的扎爾達里,在貝•布托任職期間,曾向公司收取10%的回扣。

下台後貝•布托流亡海外,其夫也被投入監獄。2004年,扎爾達里結束了8年牢獄生活,飛往倫敦同貝•布托團聚。雖然丈夫兩次讓她從權力巔峰跌落,但貝•布托對他還是一片痴心,並堅信其無辜。

在西方國家眼裡,貝•布托堪稱巴基斯坦民主的代表人物,她也是巴基斯坦最精明的政治家之一。家庭淵源、與齊亞•哈克軍政府長年的鬥爭,以及在群鯊環伺的巴基斯坦政壇打滾,培育出貝•布託過人的幹練政治技巧。

比拉瓦爾參加貝·布托的葬禮比拉瓦爾參加貝·布托的葬禮

1999年,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穆沙拉夫發動政變,從總理謝里夫手中奪得政權。從那時起,流亡國外的貝•布托便斷斷續續與穆沙拉夫有所接觸。2007年,穆沙拉夫為確保繼續擔任總統,與貝•布托達成協定,簽署法令赦免她被控涉及的貪污罪,並準許她回國。貝•布托則同意人民黨議員留在國會,為兩人共享權力鋪平了道路。

然而貝•布托多年來的親西方和反伊斯蘭極端主義言論,卻使她陷入險境。她在自傳《東方之女》寫道:“我知道我是令‘聖戰’組織、‘塔利班’和‘基地’組織聞之喪膽的象徵性人物。我致力將現代化、信息、教育和科技帶進巴基斯坦。”2007年10月18日,貝•布托結束流亡返國,曾遭到自殺式炸彈襲擊,當時幸免於難。但最終還是逃不過2007年12月27日的劫數。

貝•布托死前曾在她杜拜的家中接受印度《瞭望》雜誌採訪。她當時就表示,希望自己的三個孩子能遠離政治。“即使我來自一個對國家有強烈責任感的政治家族,我依然強烈希望孩子們遠離政治,以其他方式報效國家……做醫生、社工,什麼都行。”

“我的孩子們告訴我,他們很擔心我的安全。我能理解這種擔憂。但他們屬於布托家族,我們必須以勇氣面對未來,無論將是何種狂風暴雨。”

貝•布托之女正式邁入政壇

巴赫塔瓦爾·布托巴赫塔瓦爾·布托

遇刺身亡的前巴基斯坦總理貝• 布托之女巴赫塔瓦爾已決定真正進入政壇,開始實際的政治工作,而與此同時她的哥哥比拉瓦爾排除了開始其政治生涯的可能性,以便能夠專心繼續他的學業。

信德省首席部長的顧問、布托-扎爾達里家族的效忠者莎爾米拉• 法魯基發表聲明說,巴赫塔瓦爾“實際進入政壇”的決定是一個很好的兆頭,特別是對巴基斯坦的婦女而言。巴赫塔瓦爾將“使其偉大母親的事業發揚光大”,為社會中落後的、飽受蹂跪的那部分人以及婦女服務。她宣稱,巴赫塔瓦爾提升民主價值觀並確保婦女參與國家發展的“那一天將不會遙遠”。

另一方面,巴赫塔瓦爾22歲的哥哥、目前執政的巴基斯坦人民黨主席比拉瓦爾周四宣布,不打算開始他的政治事業,因為他抓算要繼續他的“學業和政治教育。對於此次肆虐巴基斯坦北部的可怕洪水,比拉瓦爾很是關注,他將在巴基斯坦駐倫敦高級專員公署開設捐贈點,為受害者募捐。至於他未來的計畫,他打算繼續他的教育,無論是學術上的還是政治上的。比拉瓦爾目前研究學習法律的可能性,就像其外祖父(前總理)阿里•布托做過的一樣。

這對兄妹將書寫怎么的傳奇,我們拭目以待。相信在家族榮耀的鼓舞之下,他們一定會成長為堅強的鬥士。

家族門閥政治

在亞洲,多年來在“民主體制”下興起的“政治門閥”幾乎可以算作普遍現象。無論是印度的尼赫魯·甘地家族,巴基斯坦的布托家族,還是斯里蘭卡的班達拉奈克家族,菲律賓的阿基諾家族,都是本國最具實力的政治力量。他們的家族興衰,往往伴隨著國內、國際政治的跌宕起伏;家族成員們的從政經歷,也不斷與暗殺、政變、流放等極端事件相伴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