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赫

巴爾赫

巴爾赫(波斯語: بلخ) ),又稱八剌黑,“薄提”、“縛喝”、“薄知”,是阿富汗巴爾赫省內一個小鎮,在首府馬扎里沙里夫(مزار شرىف)西北20公里處。巴爾赫古城乃是阿富汗最古老的一遺址,臨巴爾赫河口,海拔約365米。古時巴爾赫城曾是波斯東部呼羅珊省(جراسان)內的一個城市,是祆教的中心,傳說祆教的創立者瑣羅亞斯德死於巴爾赫城。

簡介

巴爾赫巴爾赫

古代巴爾赫乃是大夏國首都薄知(Bactria)。在中文古典書籍中又作“薄提”、“縛喝”
《魏書·西域傳》:“薄知國,都薄知城,在伽色尼南……多五果”。“吐火羅國……國中有薄提城,周匝六十里,城南有西流大水,名漢樓河,土宜五穀,有好。其王曾遣使朝貢”
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薄提國隸屬於嚈噠,二國合貢白象一隻。
7世紀初,阿拉伯人侵略波斯,波斯國王亞茲得格爾德三世(Yazdgerd III)曾逃往巴爾赫避難。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作“縛喝國”:“縛喝國。東西八百餘里。南北四百餘里。北臨縛芻河。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人皆謂之小王舍城也。其城雖固居人甚少。土地所產物類尤多。水陸諸花難以備舉。伽藍百有餘所。僧徒三千餘人。並皆習學小乘法教。"
義淨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作“薄渴羅”。唐高僧玄照曾路過薄渴羅,到納婆毗訶羅國(Navahihara)
1221年成吉思汗占領“巴里黑”(即巴爾赫),實行屠城。
14世紀初,巴爾赫又一次遭帖木兒的屠城浩劫。
永樂十一年(1413年)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誠等出使西域,曾到過八剌黑(巴爾赫),“城周圍十餘里,居平川無險要……田地寬廣,食物豐饒”。當時帖木兒帝國國王沙哈魯派遣一子為八剌黑城總督,在他的管理下,八剌黑城相當繁榮,西南各國商人聚居此城中,運來的番貨很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