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火藥庫”

巴爾幹半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歐洲東南門戶,聯著小亞細亞,是歐洲大陸通往中遠東的必經之地,巴爾幹及地中海地區有豐富的煤、鐵、石油和棉花等資源。

概述

巴爾幹半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歐洲東南門戶,聯著小亞細亞,是歐洲大陸通往中遠東的必經之地,同時巴爾幹及地中海地區有豐富的石油棉花等資源,各國壟斷資本都在這裡加緊滲透,使該地區成了列強爭奪的焦點。http://www.ouky.com 奧開網

原因

德國為了爭取俄國,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拉攏和導演下,1873年,德、俄、三國拼湊了一個“三皇同盟”。德法戰爭和俄土戰爭,使俄德、俄奧關係迅速惡化。至1878年,“三皇同盟”條約到期就沒有再續訂,代替它的是1879年10月7日德奧的秘密軍事同盟條約。條約規定如締約一方受到俄國攻擊,另一方以“本國的全部武裝力量”予以援助,並不得單獨媾和;在受到其他列強攻擊時,雙方保持“善意”中立。義大利由於與法國爭奪突尼西亞失敗,失去了地中海的均勢,經不住俾斯麥拉攏,投靠到德奧一方,並於1882年5月20日在維也納簽訂了盟約,形成“三國同盟”,矛頭指向沙俄與法國。為擺脫孤立的境地,1887年法國向俄國提出了結盟呼籲,並向俄國提供了19億法郎的兩筆借款。到1892年時,法俄兩國締結了軍事條約草案,規定一方在受到德奧意攻擊時,雙方應以所有兵力相互支援;一旦與法國作戰,法國應提供130萬兵力,俄國應提供70-80萬兵力。1893年12月27日,沙皇批准了“法俄協定”,這樣歐洲就分裂為森嚴對立的兩大營壘。http://www.ouky.com 奧開網
進入2000年代後,俄德兩國爭奪的地區轉向巴爾幹半島和土耳其。沙俄一直把巴爾幹和土耳其看成自己的勢力範圍,而德國也想在巴爾幹爭做霸主。1903年,德國同土耳其簽訂條約,取得了巴格達鐵路的建築權。這條起自博斯普魯斯海峽,經小亞細亞進入美索不達米亞直抵波斯灣的所謂“3B”鐵路,使柏林——拜占庭——巴格達聯成一氣,如果這一計畫得以實現,德國的軍事和經濟勢力就能直搗近東和波斯灣,控制整個土耳其和小亞細亞。但這不僅激化了俄、德矛盾,同時也加劇了英、德矛盾,因為它威脅著英國在北非、西亞和印度的殖民利益。1900年俄土又簽訂條約,土耳其同意不將小亞細亞北部鐵路的租借權讓給任何一國。http://www.ouky.com 奧開網
法國的迅速強大打破了歐洲的“均勢”,使得英國不得不拋棄“輝煌孤立”的外交政策,調整對外關係。1902年1月,英國與日本簽訂英日同盟條約,借日本之手,削弱了自己在亞洲的競爭對手沙俄的勢力,加強了在遠東的地位。同時,英國也在歐洲尋求途徑同與其爭奪殖民地的宿敵法國接近。1903年4月,英王愛德華七世訪問巴黎,“親善”活動開始;6月,法國總統盧貝回訪,兩國外長就非洲殖民地問題進行談判。到1904年4月8日,簽訂了英法協定。英法協約的成立,使德國深感不安。它在外交上採取措施破壞英法協定,企圖使俄國脫離法國但未獲成效。俄國外交大臣拉姆茲多夫宣稱:“我們朋友的朋友就是我們的朋友”。1907年8月,英俄兩國簽訂協定,標誌著英、法、俄“三國協約”最終形成。http://www.ouky.com 奧開網
在歐洲,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的最終形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作好了組織準備。各盟國一面利用外交伎倆進行和平欺詐,一面進行瘋狂擴軍備戰。德國國會通過了軍事法案,積極主張推行“冒險海軍”政策,並於1905年12月至1906年1月,在德軍總參謀長施里芬主持下制定了在東西兩條戰線上對法俄作戰的計畫,即《施里芬計畫》。德國外交部秘密資助“泛德意志同”,宣揚“必須建立一個日爾曼民族的德意志帝國,一個置於德國霸權之下的日爾曼民族的世界帝國”。針對德國實施的海軍法案問題,英國外交大臣格雷曾經供認:“真正決定我們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權的問題”,為此加速擴充海軍。在海軍作戰方面,海軍大臣邱吉爾竭力主張英法海軍聯合,英、法、俄分別進行協調動作。1912年7月,英法達成兩國艦隊合作的默契,同時法俄也簽署了一項秘密海軍條約,規定英國海軍應在北海占優勢,法國海軍在地中海占優勢,俄國海軍則在波羅的海和黑海占優勢。在協約國內部,除拚命增加軍事實力外,也廣泛進行協調作戰的各項準備。同盟國與協約國劍拔弩張,怒目對峙,戰爭叫嚷甚囂塵上,戰爭危機頻頻發生。http://www.ouky.com 奧開網
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後,在地中海沿岸和巴爾幹地區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製造了一系列的國際危機和衝突,巴爾幹這個歐洲的“火藥”隨時都有引發的可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