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蟲

巴比蟲

20世紀90年代,“Eunice aphroditois”被海底攝影師命名為巴比蟲,它的身體上帶有少許的彩虹絢麗色彩,生活在全球溫暖海域中,體長可達到3米,使用一種像剪刀一樣帶有兩個鋒利下頜骨的複雜進食器官,能夠殘忍地將獵物身體斬斷,並且會釋放麻痹神經的毒素。它們的獵物通常是小型魚類、海蟲或海洋植物。

基本信息

簡介

巴比蟲巴比蟲
巴比蟲(學名:Euniceaphroditois)是海底奇特恐怖掠食性生物之一,擁有一個複雜的進食系統,身體帶有彩虹顏色,有兩個鋒利的下頜骨,像一把能夠撕開獵物身體的剪刀,能夠像剪刀一樣將獵物身體切斷。

特徵

巴比蟲是其獨特的長度而著名,它們生活在全球溫暖海域中,自19世紀海洋生物學家便發現它是多毛類海洋生物中身體最長的。它的長度為1米,但迄今發現的巴比蟲標本最大可達到3米。最大的一個巴比蟲樣本長度為9英尺10英寸,重1磅,共673節。

生活習性

巴比蟲巴比蟲
巴比蟲生命中多數時間都是掩埋在海底沙層之中,僅將少部分身體露在水中,用5個觸角來探測獵物,它們的獵物通常是小型魚類和海蟲

它使用一種叫做咽腔的複雜進食器官來誘捕獵物,咽腔可以由內而外地翻動,就像是手套手指部分,在末端有像剪刀一樣鋒利的下頜骨。由於巴比蟲的快速攻擊強度,一些獵物經常瞬間被斬切,如果潛水員接近它時,也會遭受被咬傷。 當捕獲獵物時,巴比蟲就蜷縮至藏身處進食,如果缺少獵物時,它也會吃海藻和其它海洋植物,清除藏身處附近的獵物。它們擁有較長的身體,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暖水海洋。

在快速強有力的攻擊下,不幸的獵物經常會被巴比蟲一切為二,甚至人類如果距離太近也會被咬傷。一旦捕獲獵物,巴比蟲便縮回自己的洞穴享受大餐,當缺乏獵物時,它們會以海藻和其它海洋植物為食,也會在洞穴附近清除腐爛食物。

已發現的巴比蟲

2009年,日本串本海中公園副教授Hiro'omiUchida稱,瀨戶漁港系泊筏漂浮物中隱藏著一隻巨大的巴比蟲,它的長度達到9英尺10英寸,體重達1磅,身體共有673個分節,是發現的最大巴比蟲標本之一。

同年,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稱,康沃爾水族館內有一條4英尺長的巴比蟲,它經常攻擊珊瑚,飼養員對它投放魚類食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