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村

巴東村

巴東村,位於燕門鄉境最南端。有7個村民小組,有291戶1368人。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一年兩熟。

基本信息

1、雲南省迪慶州德欽縣燕門鄉巴東村

巴東村位於燕門鄉境最南端,瀾滄江峽谷西岸,距鄉政府駐地15公里。與維西縣巴迪鄉結義村接壤,是維西進入燕門的唯一通道,故俗稱燕門鄉"南大門",是一個群山聚集點,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平均海拔2800米,年平均氣溫15℃。該村轄有7 個村民小組,有291戶1368人,人口增長率為0.009%,民族以藏族為主,主要信仰藏傳佛教。全村總耕地面積1342畝,人均占有耕地0.96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一年兩熟,2007年底糧食總量434820公斤,人均有糧316公斤,經濟總收入1827227元,其中農業收入361914元,林業收入10044759元,牧業收入216554元,其它收入204000元,人均純收入1824元。 外出務工人數為367人,該村有1所(1-4年級)村校,在校生40人;兩所一師一校,在校生22人;在外上國中89人,適齡兒童115人。因交通條件限制,人民生產生活條件極其艱苦,主要以農作物、畜牧業為生,是一個集高寒、邊遠、貧困為一體的行政村。

2、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巴東村

基本情況

巴東村位於勝坨鎮政府南5華里處,全村380戶。1394人,有耕地面積1800畝,主要以種植棉花、小麥為主,人均收入7100元。

村史簡介

該村相傳一三七年(洪武二年)由巴景威自山西洪桐縣遷來。

村莊建設

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為村教育、衛生、計畫生育和社會福利等項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投資69萬元建起了高標準的聯辦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投資55多萬元建起了集學習、娛樂、辦公為一體的文化中心;投資102多萬元修建了地溝和寬闊的街道,免費為全村加入了合作醫療,9年未向民眾收取任何費用,13年無治安、刑事案件發生。

所獲榮譽

由於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以及村黨支部、村委會的艱苦努力,使該村獲得了縣、鄉級先進黨支部、村委會;市級小康文明村;市級衛生村;市級文明信用村等許多榮譽稱號。

組織機構

該村有完善、系統、規範的組織機構,黨支部由書記巴才昌、副書記巴樹民、委員巴華林、巴登鳳四人組成。支部每月三次支部會,一次全體黨員會,主要研究討論如何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如何協助村委會做好全村的日常工作。村內重大事項都有黨支部與村委會及村民代表共同討論公決,村民代表大會代表由22名代表組成,負責監督支部、村委會的日常工作情況。村民理財小組組長巴樹傑,成員有巴維懷、巴希華。全村以六大組織為主體,統力主持全村的各項工作。
由於組織得力,領導班子有實力,使得全村工作井然有序。該村村務常年公開。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村規民約,主要涉及社會治安、消防安全、村風民俗、鄰里關係、婚姻家庭等諸多方面。尤其是村裡的項目投資、計畫生育等重大事項都與村民代表商議討論,並張榜公示。特別是對財務收支、債權、債務每月都向村民張榜公示一次,增強了透明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