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別化信貸

差別化信貸

差別化信貸,即對不同信貸採取差別對待的辦法,是國家對經濟進行巨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對不同信貸採取差別對待的辦法。這是國家對經濟進行巨觀調控的重要手段,通過差別化信貸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最初的差別化信貸是基於目前房價飛漲中信貸寬鬆流動因素而提出的,主要體現在二套房貸,即首套房是按照政府的優惠政策向銀行借錢買,如果想繼續向銀行借錢買房,房貸必須堅持“首付四成+利率1.1倍”的政策。如果沒有這樣的差別買房人就有可能拿銀行的錢去炒房。因此,國家在滿足人們基本住房要求的同時又要限制投機性購房。 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 “抑制投機性購房。加大差別化信貸、稅收政策執行力度,完善商品房預售制度。” 差別化信貸的類別和目的: 1、地區差別: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信貸投入,在信貸建設的差別化上向欠發達地區些傾斜,切實滿足欠發達地區有效的信貸需求,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從而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 2、行業差別:適當放寬高新企業信貸條件,嚴格限制附加值低資源消耗量大行業的信貸。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3、群體差別:適當支持弱勢群體的信貸要求,遏制兩級分化趨勢,促進社會公平。 4、用途差別。 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差別化信貸政策具體體現: 1、加強對中小企業、“三農”、節能減排、醫療衛生和文化產業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 2、加大對直接消費的信貸支持,鼓勵消費。 3、嚴格控制產能過剩以及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信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